现在有很多宝宝都比较容易O型腿,宝宝出现O型腿跟很多因素有关,可能是早期走路姿势问题,也有可能是缺乏一些营养元素,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关注宝宝的走路姿势,以防宝宝出现O型腿,如果发现宝宝有O型腿的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如何预防宝宝o型腿呢?
小儿“O”型腿,是根据患者的两腿站立时所特有的形状而言,由于站立时两腿之间形成空间,很象字母O的样子,故称为“O”型腿,一些地方也称之为“罗圈腿”。该病是常见的佝偻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典型的“O”型腿,其弯曲部位可在大腿、膝部或小腿部,在站立的时候两下肢分开,主观上中间不能靠拢。在两脚并拢之后,两膝部之间空间超过三厘米。患者为了保持身体的重心平衡状态,走路时则呈现出左右摇摆的姿势,酷似鸭子走路,医学上称为“鸭步”。
在一些地方,患儿家人为了防止孩子出现这种难为情的疾病,常常把孩子包在被子里,双腿用带子捆起来,认为这种方法就可以杜绝“罗圈腿”的出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靠这种方法预防是没有作用的。之所以出现“O”型腿,并非走路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钙的吸收障碍,出现骨质软化。当小儿站立、行走时,因双下肢长期负重而导致双下肢骨骼弯曲,形成了“O”型腿或者“X”型腿。出现这两种情况,有着发病时间上的差异: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如果发生在患儿学走步前后,常出现“O”型腿;佝偻病发生在小儿会走后,则会出现“X”型腿(“X”型腿两膝部靠拢,两脚分开,两踝间距离超过三厘米)。无论“O”型腿还是“X”型腿,其缺钙的病理原因都是一样的。
该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但方法不是使用“捆绑”。从优生的角度来看,不仅不能捆绑,还要给宝宝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包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宽松一些,孩子在包内可以活动,双腿可以自由曲伸,这样才有利于宝宝发育而预防“O”型腿要破除迷信,讲究科学,讲究有效方法,预防缺钙是防止发生后天形成“O”型腿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