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有危害吗?

|复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症状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母乳性黄疸有危害吗?

  母乳性黄疸症状一:小儿的营养发育良好,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大便为黄色,大便颜色正常。

  母乳性黄疸症状二:肝、脾不大。

  母乳性黄疸症状三:小儿的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母乳性黄疸有危害吗?

  母乳性黄疸症状四: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有危害吗?

  母乳性黄疸症状表现为: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此间,哺乳、呼吸、发育等均正常,大便色可黄也可淡白。血清胆红素大于205.2微摩尔/升,有的可以高达513微摩尔/升。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母乳性黄疸症状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症状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多了解母乳性黄疸症状表现,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孕育之路专题: http://baby.fh21.com.cn/yyzl/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