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几个“被宅族”

|复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危机以来,职场上的新鲜名词层出不穷,如今“被宅族”开始流行。所谓“被宅族”,指的是不少求职者尽管能力、学历等并不差,却求职屡屡受挫、不得不长时间赋闲在家,成了焦虑情绪频发的“被宅族”。

  求职受挫成了“被宅族”

  上班族在离职或者被裁员后多快能重回职场,向来是对就业市场趋势预测的重要指标。某人才机构2008年4月对1200多位离职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3至6个月内重新回到工作场所。而今年6月对823位自去年失去工作的人调查发现,有62%的人超过9个月未能找到工作,20%左右的人“被宅”在家已经超过一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求职难度明显增大,求职期限拉长,催生了这批“被宅族”。

  经过“被宅族”在求职时有一些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现场面对HR能做到“宠辱不惊”。求职者王先生告诉笔者,一开始失业时,对自己重新上岗信心十足,积极参加每一场招聘会,网上投简历,通知好朋友帮忙推荐工作,对每一次面试充满期待,而面试过后的一周更是坐立不安,焦急地企盼复试回音。然而当一次次希望变成失望,大半年过去后,他对求职有一份麻木的感觉。接到面试电话也不那么激动与兴奋,每一次面试也不再彻夜准备,患得患失。他的家人,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焦急了,更不再日夜叮咛絮絮叨叨了。用他的话说,“我现在已经是职场老油条了,没工作,照样生活,地球照转。”

  三类“被宅族”显现职场

  沪上不少招聘机构也表示,最近赶场招聘会的此类“被宅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而细分这波“被宅族”,发现了三类典型群体:第一类是“过期毕业生”。在近日2009届毕业生招聘会上,笔者遇到了2008届毕业生小王,由于去年毕业时一直没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到了今年遇上金融危机,让求职难上加难。加上自己“过期”的身份相比于2009届毕业生,更是一种负担。在家待业超过一年的他甚至都对“求职”一词有了心理障碍。

  第二类是“啃老族”。朋友陈洁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啃老族,初中毕业上了一个职校,然后毕业后看不上学校推荐的服务生工作,就开始宅在家了。其中她也努力找过几分工作,健身房接待、电话营销、保健品销售,但没一个做得长久。金融危机一来,让她的“被宅”成了理所当然。如今已经超过7个月没工作的她,似乎求职变得越来越难了。

  第三类是“被裁中年管理者”。猎头易先生告诉笔者,自金融危机以来,他已经遇到了多位失落的高管,他们大多原本在外企有一份光鲜的工作,40岁以上,担当部门经理级以上的要务。年初时突然接到裁员令,一下子慌了手脚。由于是三高人群——薪水高,年龄高,加上职位高,他们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也一样难上加难。虽然现在很多中高管从失意中警醒,愿意降职降薪,但依旧婆家难觅。

  降低期望值更容易上岗

  在职场中,掌握某项“手艺技术”的人,比如设计、编程、电工、财务、数控能更快找到工作,因为这类岗位对于企业来说是“刚需”。而单纯的管理、服务类人才,企业可以精简,成为“被宅族”的可能性更高。

  对此,专家给了“被宅族”三条建议:

  尽快上岗

  “被宅”时间越长,上岗越难,无论从你履历中的“空当期”解释,还是从个人心理状态来说,都是负面的影响。因此虽然求职变得麻木了,但是要重新绷起神经,给自己一个期限,比如一个月内必须上岗,否则工作是不会主动现身的。

  降低职位期望

  大型外资企业工作的,可以考虑去中小型外企上班;中小型外企工作的,可以考虑去民营企业谋职;民营企业上班的,也可以关注中小私企的机会。而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则可以普遍撒网,各种工作都可以成为尝试的可能。

  降低薪酬期望

  金融危机期间,企业普遍调低了用工成本,对此“被宅族”要有清晰的认识。在谈薪时,不能绝对以你以前那份工作的薪水做参考,而是要根据地域、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岗位、职级、福利等因素综合考量,对比出你的付薪范围。其实,只要企业有发展潜力、收入落差在20%左右的工作,都是可以接受的。

  详情可登录职场专题http://lady.fh21.com.cn/zc/。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