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基底膜肾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展为尿毒症,尤其是如果病情未能及时控制或存在其他并发症时,但大多数患者经过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可以避免严重进展。核心应集中在定期监测病情、控制危险因素和积极干预。
1.薄基底膜肾病的原因与病理
薄基底膜肾病是一种先天性或获得性以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遗传因素:薄基底膜肾病通常与家族遗传相关,特别是携带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会增加发病风险。
-生理因素:基底膜的变薄导致肾小球的过滤屏障功能下降,可能引起长期的镜下血尿。
-其他病理: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肾脏病变可能加速,存在逐步恶化为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的可能。
2.薄基底膜肾病会如何发展
大多数薄基底膜肾病患者症状轻微,仅表现为镜下血尿而无明显蛋白尿,病情较为稳定。然而,以下情况可能促使病情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甚至尿毒症:
-长期未监控:病情未能及时发现或缺乏定期随访,导致肾功能逐步恶化。
-高蛋白尿:如果伴随明显蛋白尿,提示肾脏损伤严重化。
-并发症:合并其他病理性因素,例如高血压、感染或其他免疫系统问题。
3.如何预防病情进展
预防病情向尿毒症发展需要从早期干预与长期管理入手。
-定期监测:应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肾功能以及蛋白尿水平。在医生建议下,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是否稳定。
-饮食管理:低盐饮食可以帮助减轻肾脏负担;对于蛋白质摄入,应遵循“优质低蛋白”原则,例如选择鸡蛋清、豆腐等。
-药物治疗:
1.ACEI/ARB药物:如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用于降低尿蛋白和控制血压。
2.钙通道阻滞剂:例如氨氯地平,可用于维持血压正常。
3.免疫抑制剂:如果存在明显免疫系统损伤迹象,可能会处方泼尼松等药物。
-避免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或止痛药。
4.具体处理方法
如果病情已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或进展迹象明显,则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例如:
-透析治疗:对于临床诊断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血透或腹膜透析帮助清除血液毒素。
-肾移植:病情发展到尿毒症晚期且需长期透析时,肾移植是改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
-联合治疗:针对并发症进行精准控制,例如抗感染治疗或纠正贫血。
薄基底膜肾病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展为尿毒症的,只要采取早期干预、密切监测和积极控制相关风险,可以有效预防严重进展。如果怀疑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尿毒症,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也就是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从临床表现方面来说,患者大多数伴有全身乏力、腰酸不适,出现恶心,尤其是早晨起床的时候会出现呕吐,不想吃食物,甚至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还会出现活动以后心慌胸闷、气喘、尿量减少,会出现下肢水肿,有些患者会出现贫血、皮肤瘙痒。2、从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说,会发现有贫血,也就是血红蛋白会出现下降,血肌酐达到707umol/l以上,肾脏影像学的检查提示双肾体积缩小,如果存在以上表现,就考虑有尿毒症。
输尿管结石可能会引起尿毒症。因为,输尿管结石在严重时有可能会导致尿路梗阻,从而引起肾积水,如果肾积水长期存在并且合并有感染,就有可能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引起尿毒症,但是出现尿毒症的概率较低。当输尿管内存在结石以后应尽早地进行排石处理,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如果输尿管结石的直径较小,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排石,并且配合进行跳跃运动,多饮水、多排尿。如果结石直径较大,可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是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避免引起严重的肾脏损伤。
轻微尿毒症?应该是慢性肾脏病早期肌酐轻度升高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有生活讲的可能尽量做生活检,根据病理情况应用激素免疫制剂或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如果肾脏已经萎缩丧失肾活检机会,需要应用降低尿蛋白,降低肌酐,保护肾脏的药物治疗,如果到达尿毒症需要进行肾移植或透析治疗,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诊断尿毒症是非常简单的,通过检查肌酐,尿素就可以明确,肌酐大于707就可以诊断为尿毒症,费用在30元左右。诊断为尿毒症以后就需要规律的透析治疗,不管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然后定期的口服药物来治疗,预防肾脏疾病的相关并发症出现,提高生活质量。
血尿酸650μmol/L不一定能得尿毒症,但如果常年血尿酸持续增高,可能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高尿酸血症是因为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所致,常年血尿酸控制不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痛风,高血压,糖尿量异常,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所以血尿酸高一定要积极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
血常规虽然不是诊断尿毒症的依据,但是尿毒症的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有很多异常,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这种降低的程度往往是与尿毒症的毒素有关系,也就是尿毒症疾病导致的贫血,往往称为肾性贫血。除此之外,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一般是正常的,当然也有患者会出现血小板的降低或者血小板功能下降,一般对于血常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定期的进行贫血的监测,根据贫血的程度,合理使用纠正贫血的药物。
血肌酐升高是肾功能损伤的主要表现,当肌酐值达到707微摩尔/L时可以考虑是有尿毒症的情况,如果是有尿毒症的话,也可能还有其他的表现,如血压增高,浮肿,尿少,贫血等慢性肾衰竭的症状,你没有把肌酐值检查结果数据描述清楚,因此不好判断是否有尿毒症或是肾功能衰竭的情况。
要判断是不是在尿毒症,早期是可以查肾功能的。也就是说通过查肾功能,可以了解患者是不是在尿毒症早期。一般如果患者有乏力、腰酸、容易疲劳、有心精神很差、又怕冷,夜间排尿次数增多,或者排尿有异常。比如有泡沫尿,有红色小便等等,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有尿毒症早期,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肾功能的检查。如果发现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那么就考虑是尿毒症早期。如果患者同时合血压升高、贫血,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诊断有尿毒症的患者是可以在家进行透析治疗的。根据目前国内现有的情况,在家里主要进行的是腹膜透析,在国外有少数发达国家可以在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但是在全球范围之内,在家里进行的多是腹膜透析,因为这种透析模式简单、安全、有效。如果在家里进行血液透析,需要有专门的设备,包括透析机、水处理机,还需要有消毒设备等,而且还需要专门的人员培训。血液透析目前不符合国内国情。当然如果能够在家很好的开展腹膜透析,一样能够解决尿毒症患者存在的并发症,可以脱水、清除水分、清除体内毒素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尿毒症症状,使病情相对稳定。并可达到较长期存活的目的。就全球范围而言,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发展不平衡。英国、墨西哥、新西兰等国50%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靠腹膜透析,而在美国、日本则分别为17%和5%。这种因地域不同所出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医师观念上的不同。由于腹膜透析无需进行体外循环,所以心血管的稳定性好,而且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优于血液透析,因此当患者仍有残余肾功能时,特别是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老年病人应首选腹膜透析,再适情选择继续腹膜或改为血液透析,这样既能达到早期透析目的,又能保证透析的充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