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的深入,败血症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包括内源性感染因子(如肠道菌丛)启动以后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一般主要是指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并持续繁殖,通过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细菌结果的一种病理过程,在具有细菌-免疫学诊断方面的证据,而并未获得阳性血培养结果时也可做出诊断。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permil;~10permil;,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在早期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包括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哭声减弱无调以及奶欲减退等,在疾病进展时的主要表现为:
1.体温改变
多数足月儿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2.黄疸
表现黄疸过重,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以及黄疸原因无法解释。
3.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反应与脏器的受累而先后出现。4.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部分新生儿可出现兴奋-激惹症状,也有部分早产儿可表现四肢肌张力减退。
新生儿易患败血症主要有以下原因
1、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受局限,当细菌从皮肤、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2、妈妈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3、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
4、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1.做好围生期保健
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对高危儿加强监测
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1、抗生素
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1)大肠杆菌败血症
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剂量:日龄≤7d,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d,用75mg/(kg?d),分三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量:2500g:5mg/(kg?d)分为每8h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龄:7d: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左右。
(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上述3种耐酶青霉素的剂量:7dp;100mg/(kg?d)分3次应用;>2000g:日龄为0~7d,75mg/(kg?d)分3次应用,>7d;150mg/(kg?d)分4次应用,均用静脉途径。万古霉素的剂量:孕37周以下早产儿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儿每次10~15mg/kg,每8hl次均静脉应用。疗程为7~10d。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剂量为50~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
(3)链球菌败血症
B组链球菌败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类似,不易区别,治疗上用大剂量青霉素20万~40万U/(kg?d)分2~3次静脉给药。
(4)厌氧菌败血症
近年来出现新生儿厌氧菌感染在逐渐增多,常见于胎膜早破,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上以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剂量:日龄≤7d;15mg/(kg?d)分2次静脉应用。>7d30mg/(kg?d)分2~3次静脉给药。治疗疗程为7~10d。
(5)际内感染所致败血症
住院后有入侵式治疗(脐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房拥挤等都易发生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选用万古霉素,剂量同上所述,疗程为7~10d。
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剂量同上。但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很普遍,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常被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1500g2500g:20mg/(kg?d)分为12hl次,静脉给药。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共同的副作用是有耳毒作用和肾脏毒性作用。因此需监测血清药物浓度。
2、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
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
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1)免疫球蛋白治疗
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特异型抗体,因此可用于败血症的辅助治疗。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2)白细胞的输入
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3)交换输血
重症败血症患儿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交换输血主张用新鲜全血,换血量为160ml/kg,但要注意换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应等。换血疗法适应于经抗感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新生儿败血症。
二、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正盛邪实,治疗应以祛邪为主,病情进展,正气渐虚,治疔当以扶正祛邪,回阳固脱。
1.正盛邪实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各9g,赤芍、黄芩、黄柏各6g,栀子、甘草各3g,黄连1.5g。黄疸重加茵陈、柴胡;抽搐加钩藤、石菖蒲;衄血、便血加白茅根、仙鹤草。
2.正不胜邪
治法:益气温阳祛邪。方药:四逆汤加减。生地、败酱草各6g,人参、炙甘草各3g,附子2g,干姜1.5g。出血明显加阿胶珠、白芍;额出冷汗加黄芪。
2、专方验方
1、清宫粉
广郁金30g,生山栀30g,寒水石30g,黄芩30g,黄连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每服3g,每日2次。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2.火府丹
生地10g,木通6g,黄芩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本病高热者。
3.银翘生脉散
银花6g,连翘6g,人参6g,陈皮3g,麦冬4g,五味子4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4.茵陈茅根汤
茵陈10g,白茅根15g,茯苓6g,车前草6g,猪苓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伴黄疸者。
饮食原则新生儿败血症饮食新生儿不能自主饮食,需要医生针对具体的给予饮食指导,营养要保证。
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铁较多的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等。抗氧化剂对败血症有很好的缓解和预防功效。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有:柑橘、芒果、柿子、杏中含有β-胡萝卜素,木瓜、西瓜、红柚、红枣、猕猴桃、山楂、柑橘等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C,不仅具有正常的营养功能,防止败血症,而且是天然抗氧化剂。
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兆,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
败血症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如餐具和毛巾,一般情况下不具有传染性,但若感染源是呼吸道传染性病菌,则可能存在传染风险。败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心率加快、高热、头痛和食欲不振。面对此类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推荐使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败血症患者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乐观心态,并按医嘱定期复诊。
败血症患者即便停止发烧,也不能仅以此判断病情好转,必须结合血液炎症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和多巴胺等药物,强调及时就医。为预防病情恶化,患者需避免外伤,保持健康饮食,尤其是摄入高蛋白和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乐观心态,并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败血症是一种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多个器官,导致患者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发热、血压降低和畏寒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器官损害,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同时,调整生活习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定期复查,以促进康复。
败血症的治愈率约为60%-70%,这一比例受患者体质及治疗时机的影响,早发现早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可达70%,而体质较差且治疗延迟的患者治愈率则为60%左右。治疗败血症需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口服多巴胺、头孢他啶片等药物,同时患者应注重休息、保暖、清淡饮食,并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以促进康复。
胸膜炎在严重的情况下,存在可能会引起败血症的情况,有一定的风险。由于胸膜炎是由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刺激胸膜引起来的炎性反应,病原微生物、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感染的病理过程。这是在人体的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突破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血液,在血液当中大量的散布和繁殖到其他的各个器官组织内,使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状态。这种情况下非常严重,需要进行做药敏的实验,选择敏感的药物积极治疗来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老百姓通常就是说,重症的感染出现在血肉里,我们通常就说它是败血症。脓毒血症通过很多科学的方法,可以捕捉到它有间隙有毒素。重症感染它有可能是细菌,或者说它有毒素,内毒素或者外毒素,而造成的机体的一些严重的休克。脓毒症和败血症事实上有可能绝大部分,是重合的概念。但更多的现代的融入脓毒症的一个概念,是把细菌和毒素综合起来,包括很多的炎症介质,对机体产生损伤这样一个过程,把它涵盖进去。
脓毒败血症引起的原因:1.很有可能是身体中出现了破损或者伤口以后引发了感染导致的。2.还有可能是身体中患上了一些血液疾病,导致了细菌感染引起的。3.还可能的情况是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4.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等也可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发生感染性血栓形成这种疾病。
肛周脓肿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如果脓肿的位置表浅,感染成脓后,表面皮肤可自行破溃,脓液会自行排空,这时就不会发生脓毒血症。如果脓肿的位置很深,不能自行破溃,流出脓液长时间在体内积存,脓液中的有毒物质被吸收入血,从而形成脓毒血症,造成感染性休克,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所以在患了肛周脓肿之后,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后要及时给予切开排脓或行脓肿根治术,以防发生脓毒血症的严重后果。
胆结石梗阻胆管引起严重的化脓感染时,可以引起败血症。胆结石是胆道系统内的石头,是由于胆固醇和胆色素浓度饱和、沉淀形成的,可以引起腹痛、发热等常见的临床症状。胆结石在胆道系统内会刺激胆管壁而诱发细菌感染,大多数胆结石并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多可好转。当胆结石梗阻胆管时,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如果不及时解除梗阻会导致感染扩散,大量的细菌进入血液会引起败血症,这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要早预防。
细菌致使的败血症需要有及时的动用强效的抗生素实施抗炎救治,必要时可以使做个细菌培育,决定敏感的抗生素,在这期间留意饮食上要清淡许多,不要吃许多太过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消化维生素,不要加班和太过的操劳,以免干扰疾病的救治。特别声明建议晚上适当的引用牛奶,有助于睡眠,放松心情,积极的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