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乳腺癌患者都怀疑自己能不能怀孕,如果怀孕的话会不会加重自己的病情,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诊断。怀孕会使你体内的雌激素千倍增长,而正如我们所知,雌激素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
乳腺外科医生说: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患乳腺癌的风险在怀孕期或生产之后达到最高。因此,妇女在怀孕或分娩后不久患癌症也不少见,因为此时她们体内的荷尔蒙含量比平常高得多。那些荷尔蒙到底是引发乳腺癌还是助长乳腺癌,我们并不知道,但它们之间可能有联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生育之后乳房组织成熟,荷尔蒙对女性的影响就会少得多。高含量的雌激素与孕酮也不是一定会造成乳腺癌,但“它肯定会使癌细胞生长加速。”
专家解释说,怀孕不会使癌细胞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当你结束治疗时,你的癌细胞已经或没有转移(扩散)。但有时它会以极小的细胞的形式扩散(微转移),而非大规模向肺或骨骼转移。这些微转移细胞可能早已扩散到你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处于休眠状态;也许化疗已使它们无力生长,但它们仍活着。如果它们保持足够的弱小,身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或许可以抑制住它们。但怀孕期间的荷尔蒙或其他特殊因素可能又会刺激这些细胞生长和分裂。因为没有已知试验能够测试到这种微转移细胞的存在,妇女们无法得知在怀孕时自己会不会给这些休眠的细胞巨大的荷尔蒙刺激并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一些现有研究似乎表明,乳腺癌幸存者在怀孕期间复发的风险并未增加。但事实证明,那些研究并不可靠。许多现有的研究是回顾性的。回顾性研究是对医生进行采访,让他们回想以往的病例,而不是从有限的信息着手对随机选择的妇女群体进行跟踪研究。当然,医生依据他们的医学记录进行回忆,但是可能有“回忆偏见”;也就是说,他们记住的只是那些幸存的病人以及他们最近常见的病人而很少能记起那些多年未见或已去世的病人。
先前的许多怀孕研究只选择了极少数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存在许多其他缺陷。她希望一些亟待解决的有关女性和怀孕的问题能在她的长期研究观察分娩后五年的存活率结束时得到解答。
但对于正在考虑怀孕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该研究结果仍能提供一些帮助。研究发现,那些在生育后两年内被确诊的女性比那些已生育很久或从未生育过的女性死亡风险高。研究中的女性都在1983至1992年间被确诊,被追踪调查的平均年数近九年。在调查即将结束时,百分之四十八在生育后2年内确诊的女性死亡,相比之下,未生育女性和生育5年以上女性的死亡率仅为百百分之二十三和百分之二十四。肿瘤在刚生育的女性体内似乎更猖狂。
要想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要注意不要晚婚晚育,因为有研究发现,如果能在二十岁之前第一胎足月生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仅是第一胎足月生产在三十岁以后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会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地增高。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哺乳非常重要,在生育之后,应该按时地给婴儿进行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是一个负相关的关系。对于一些乳腺的良性疾病,比如乳腺小叶增生或者乳腺纤维瘤的患者,在发现之后应该给予及时的监测和及时的处理,以防止这些良性的病变发生恶变的可能。
辅酶q10乳腺癌患者一般可以吃,乳腺癌有可能是绝经年龄晚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雌铜和雌二醇的刺激或者口服避孕药造成的,乳腺癌患者适量吃一些辅酶q10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在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严格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以私自服用药物,以免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日常可以适量的喝一些温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水分。
说明乳岩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主要是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癌阻塞,引起淋巴回流紊乱,进而导致皮肤水肿。乳房皮肤水肿,浮肿,毛囊,毛囊明显凹陷,表面坚硬,皮肤结不清,皮肤看起来像很多凹陷的橘皮。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侵入胸筋膜,胸肌以致癌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白细胞侵入大片皮肤,可出现多数小结节,甚至彼此融合,形成带有恶臭,容易出血的溃疡。
过多的辐射会导致患者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几率有所增加,但是并不一定会导致患者患有乳腺癌。乳腺癌的发病因素目前尚没有十分明确,但是有很多高危因素,会增加患者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几率,比方雌酮和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是有直接关系。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如果比较早,绝经的年纪如果比较晚,不生育或者初次生育的年龄比较晚,哺乳的时间比较短,停经后通过雌激素代替疗法进行治疗,都会增加或者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从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几率上升。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遗传因素、营养过剩、高脂肪饮食、过度肥胖或者过度饮酒,也会增加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几率。
诱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很多,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家族史、生育史、哺乳史、肥胖、激素、酒精、缺乏运动等。一,年龄大于55岁。第二,家族史,一般的亲属风险加倍,一级亲属的风险加倍。第三是体重的指数大于25,也就是说肥胖。第四,生育史,足月妊娠发生在30岁后。第五,哺乳史小于1年。第六是雌孕联合激素替代治疗。第七,酒精。第八是缺乏运动,再一个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上升,缺乏运动引起。
过粒细胞刺激因子我们可以升高白细胞,一般来说在这个化疗之后48小时就可以应用,但是多数患者是在白细胞下降以后,如果是下降了3.5×109/L以下,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家小于1.5×109/L,我们应用会升白药物就是粒细胞刺激因子,当然了有些患者白细胞不下降,我们也不需要用升白药物,不过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尤其是化疗在3-4个周期以后,大多数白细胞会下降,所以说白细胞升白药物,粒细胞刺激因子应用得很普遍的,但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在粒细胞刺激因子都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效果非常明显,跟过去的常用的升白中药相比,这个疗效是明显要胜过这些升白的中药。
超过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这时乳腺癌可能发展到2-3期了,建议到三甲医院的肿瘤科进行治疗,多以化疗为主,配合中医药辅助治疗,如抗肿瘤中药人参皂苷Rg3,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前必须进行辅助治疗。
行右侧乳腺癌切除术伤口处不可包扎过紧原因是避免影响引流,手术后要注意观察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落,保持引流管畅通。手术后的前两天应减少活动,保持上肢放松,有助于伤口愈合,保持伤口的清洁与干燥,避免碰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发感染。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或者水果。
身体肥胖的女性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更高一些,乳腺癌的确切病因目前不是非常清楚,但是相关研究表明,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来源主要是由肾上腺等部位产生的雄激素转化而来,而此转化过程需要芳香化酶的参与,体内沉积的过多脂肪中含有芳香化酶,其能够促进体内的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所以肥胖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会更高,导致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更高。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使体重达到一个正常的范围,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应该降低脂肪等的摄入,有规律的参加一些体力活动。
腋窝有肿块不一定是乳腺癌。乳腺癌不仅会出现腋窝有肿块,可能还会伴随着乳房疼痛、乳头溢液等症状,需要患者多方面考虑。出现腋窝有肿块,也可能是存在副乳、淋巴结炎等,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患者出现了腋窝有肿块,建议立刻去医院进行就医。如果是乳腺癌,可以通过保留乳腺手术进行改善。平时多注意腋窝处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