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传播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那么,新冠疫苗是肌肉注射还是皮下?新冠疫苗打在哪个部位呢?
新冠疫苗是肌肉注射还是皮下
新冠疫苗是肌肉注射的疫苗。
新冠疫苗只有肌肉注射的剂型,而没有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及口服的剂型。接种新冠疫苗之后,部分接种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因此,接种完成后不要着急回家,需要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左右,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出现才可以离开。
新冠疫苗打在哪个部位
新冠疫苗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也就是肌肉注射的方式,并不是皮下注射的方式,应该按照正规的接种方式进行疫苗的接种。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有什么区别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是有区别的,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一般进针的角度为45度角。皮下注射多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一般接种各种疫苗,很常用此法。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到肌肉层内,进针的角度为90度角。肌肉注射药物吸收快,常用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以及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等,无论是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在注射前一定要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掌握无菌操作的原则。
疫苗为什么用肌肉注射
1、从疫苗作用原理来看
大部分疫苗是肌内注射,如果从疫苗的原理角度来看,咱们的疫苗中所包含的病毒蛋白会「欺骗」白细胞,让它以为活性病毒在那里存在,从而使身体对病原体建立免疫力。注射疫苗总的来说,目的是触发一种特定的免疫反应途径,呈递到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肌肉组织中的血液流速较低,与正确的细胞接触的机会更高,注射更容易,所需的反应持续时间更长且更强。如果直接静脉注射,疫苗总归是一种抗原,即:这些疫苗中的病毒要么已经死亡,要么以没有传染性的方式被修饰。血流中充满了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在被B淋巴细胞识别之前,这些细胞会立即清除少量的抗原浓缩物,因此,注入血液的抗原将被迅速清除,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留下相应的记忆抗体,有可能导致免疫效应过度,释放大量组胺,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此外就静脉注射而言,可能还有一些有害之处。例如,如果是细菌疫苗进入血液中,可能会引起败血症。当然,肌内注射也不是意味着任何有肌肉的地方都能打,臀部虽然也有肌肉,但是此处存在坐骨神经,不但容易因操作问题损伤神经,而且在臀部注射,脂肪组织也多,脂肪层的血液循环较差,从而降低疫苗吸收效率,减少了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与病原体抗原接触,从而影响了将处理后的病原体抗原转移给免疫活性细胞,严重影响免疫效果。
2、从疫苗工艺角度来看
非活性疫苗往往是以抗原为主成份、佐剂为辅助成份共同组成的,所谓佐剂可以看成是咖啡伴侣一样的存在,虽然佐剂对疫苗来说很重要,是诱导疫苗呈递抗原的重要辅料,如疫苗中含有的氢氧化铝佐剂以及吸附剂等物质,颗粒型佐剂包括铝盐、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纳米颗粒、微小颗粒、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大多数佐剂是只有肌体才能很好地吸收的,如含脂类佐剂,因为油剂、不能溶解的混悬剂需要采取肌肉注射才更好吸收,否则会有刺激性.此外佐剂同样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热和刺激性症状等,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出并不是一定会出现,存在个体差异。
3、非肌内注射的疫苗
大多数疫苗是皮下或肌内注射的。不过也有个别,如皮内途径用于卡介苗,有时用于狂犬病疫苗,还有仅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以脊髓灰质疫苗为例,往往制成「糖丸」,糖丸进入消化道之后,疫苗便被释放,并作用于肠粘膜上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或淋巴小结等免疫组织,进而介导免疫应答,起到预防的效果,此外现在还有发展喷剂疫苗、鼻腔疫苗等新型疫苗。疫苗在不断发展和研究,相信在未来我们注射疫苗的时候,会越来越方便,不但痛觉反应小,而且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手脚冰凉头上发热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但不能据此确诊,因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及发热等,其他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等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建议进行体温测量,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同时多喝热水促进代谢,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变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可能引起咳嗽、发烧的表现。对于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有很大的相似性,也会导致咳嗽、发烧等相关的症状,而且上述症状是比较常见的表现。重症的变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能够引起呼吸衰竭、休克等相关并发症,可以危及生命。对于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讲,传播的方式也和普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似,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飞沫气溶胶传播等相关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所以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比如需要注意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场所,密闭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还需要注意外出时佩戴口罩。接种新冠疫苗对于预防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也是有帮助的。
鼻子不通气不一定是新冠肺炎的征兆,患者出现鼻子不通气有可能是感冒、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等原因引起的,会出现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打喷嚏、头晕头痛、鼻子不通气等症状。在病毒扩散期间出现鼻子不通气,最好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和鼻腔拍片检查来判断病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治疗,在用药期间最好用生理盐水来清洗。
现在预防新冠病毒较好的方式是佩戴口罩,生活中做到勤洗手,外出返回家中,餐前便后,摸完手机后等情况下,要及时洗手,使用肥皂,或者抑菌洗手液,按照洗手的7大准则进行。有条件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不需要过度担心。
2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浑身乏力,鼻塞,流鼻涕,干咳等。大部分感染者发病一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比较严重的感染者,会快速发展为急性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脓毒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在整个病程中会出现中低热的症状,甚至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目前儿童病例还比较少,症状也比较轻清,一般一周后都可以恢复。儿童年龄比较小,病情变化快,因此患病后容易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避免引起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平时的时候应持续的给吸氧,如果做雾化的话,尽量把氧流量开大。建议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平时尽量外出。为确定原因,最好到正规医院做检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新型肺炎在发病初期,可能会存在腹泻症状,但主要以呼吸道系统症状为主,比如咳嗽、咽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腹泻。新型肺炎在感染之后,如果身体抵抗力比较强,只会出现轻微的乏力、发热现象,并没有明显肺炎的症状。 如果患者身体虚弱,抵抗能力低,并伴有基础性疾病,在发病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脓毒症性休克,对身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此次新冠肺炎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它的症状是有剧烈的干咳,发热,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皆是从确诊病例中总结得知。该病毒是人类流行病学史上的第7种冠状病毒。需要做好的防护主要是有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有条件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不需要过度担心。
新冠病毒抗体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结果,但是,根据每一个医院试剂的不同,检测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区别,一般在24小时之内,都会出结果。 还要结合患者的核酸检测,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来综合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如果患者14天之内,到过疫区或者和诊断了新冠肺炎的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喘,抗体是阳性,就可以诊断感染了新冠肺炎。
目前没有哪一种疫苗能够治疗新型肺炎的,而且对于新型肺炎也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治疗,所以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只能够进行对症治疗和隔离,如果病情不是特别的严重,一般也是可以治疗好的,但情况严重的患者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尽量不要与他人过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