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逐渐增加,由于骨质疏松症会带来疼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中老年人的健康应该从老年骨质疏松开始关注,同时也要关注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而只能预防骨质疏松,这个概念已经为绝大多数家庭所接受。因此,一旦发现家人患有骨质疏松,这时就不能光靠补钙了,要想办法用专门的药物来治疗。
同样是骨质疏松,妇女,尤其是处于更年期和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妇女在这个年龄阶段,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随着卵巢功能的下降而逐步下降。在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各种身体变化的病症中,骨质疏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研究发现,只要给妇女补充雌激素,其骨质疏松就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都比不上它。有论文报道,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同时加服钙剂,可以明显减少各种骨折的发生,使用雌激素加钙10年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下降28%;使用15年,下降40%;使用20年,则能下降55%,同时,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也下降了60%~80%。
目前,在各种有关植物雌激素的介绍中,都把它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优点放在重要地位,尤其是发现植物雌激素对于人体雌激素受体中的β受体作用特别有效,而骨骼恰恰是含有雌激素β受体最丰富的部位。换言之,同样补充植物雌激素,得益最多的人体各个器官中,骨骼可能是最为“幸运”的一个器官。于是,近来有关使用植物雌激素作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的宣传就开始多了起来。而含植物雌激素最多的就是“大豆异黄酮”了,大豆异黄酮是天然植物雌激素,没有任何副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延缓衰老,所以,中老年女性朋友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补充一下大豆异黄酮,一方面预防骨质疏松另一方面又能缓解更年期症状。
老年性和经绝期后骨质疏松
男性55岁后女性见于绝经期后。老年性骨质疏松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低下,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以及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质形成减少等有关。雌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作用,并有桔抗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绝经期后雌激素减低故骨吸收加速而逐渐发生骨质疏松。雌激素还有刺激l-a-羟化酶产生1.25-(OH)2-D3的作用。更年期后缺乏性激素1-a一羟化酶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低血磷等刺激生成的敏感性减低,1.25-(OH)2-D3生物合成低下,也参与发生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母细胞逐渐死亡,骨基质在量与质方面都在改变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实际上是机体老化过程的表现,特别是骨组织表现最突出。
目前利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XA)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进行髋部骨密度测定,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出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子,并探讨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方法用DXA对542名受检者进行左髋部骨密度(BMD)检查测定,所有的受检人员均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药物治疗等情况。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编码输入SPSS数据库统计软件中作多因素分析,根据WHO的标准将结果分为两类,即非骨质疏松(T〉-2.5)和骨质疏松(r≤-2.5),男性的危险因子为年龄,体重身高比,长期饮酒,吸烟,不锻炼。女性的危险因子为年龄,体重身高比,初潮年龄,已绝经时间,首胎年龄,分娩次数,不锻炼。结果在542人中,男女性髋部的BMD在55岁以上就开始有显著性差异。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性别髋部BMD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男性髋部、女性髋部的平均BMD值与年龄分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1、-0.548,可见女性的髋部BMD与年龄的相关性更高一些。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男性髋部为年龄,在女性髋部为已绝经时间。结论高龄为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子,较长的绝经后时间为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子。
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会导致骨骼肌疼痛,以及乏力,还会引起骨折等。一般老人家平时注意饮食,多吃一些高钙食物而且适当的运动晒太阳,增强骨量,提高骨质。可以吃钙片,喝高钙奶,芝麻糊,豆类食品,油菜,芹菜等食物,补充人体所需钙质。
老人骨质疏松的症状一般是骨痛,容易再次发生骨折,除了腰椎容易变形。建议平时必须预防工作,要多吃钙片,和消化维生素。平时要多晒晒太阳,适当的活动,增加抵抗力,多喝牛奶,多吃高钙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极冷煎炸的食物,必须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需求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考虑是的,患者还会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减少、容易骨折、小腿容易抽筋等症状。骨质疏松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骼内的骨含量减少引起的,主要高发于老年人群。患病后,患者可以选择服用维生素D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平时还需要合理的膳食,多吃含钙成分高的食物,如排骨汤或者是牛奶。还需要积极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老年人患有腰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疼痛,局部的一些麻木功能活动障碍等一系列的这种异常的症状的,患有这方面疾病,那么就得采取一些中西药以及一些理疗的方式或者是采取一些提高药等方式来综合治疗的。是需要平时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说适当的多喝牛奶晒晒太阳,吃一些朗迪钙等相关的药物都是可以的。
脑白质稀疏。脑白质疏松。和老年期的痴呆是有一定关系的,这种情况是由于脑部的变性性疾病引发的。一些人是具备一定隔代遗传逆反心理的,这是无法来实施预防工作的,而一些人可能会是由于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说长期的抽烟吸毒。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那就需要有防止一下即可。
脑白质疏松不是脑梗塞,脑白质疏松是人正常的衰老过程,因为在很多正常老年人做健康检查时也可以发觉,因此常不被人看重,但实质上此病是有多种不同病因所引来的,相当数量此病的患者会表现出为面无表情以及反映能力上升等,在语言功能和视觉也可能会再次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既不是脑梗塞也不是脑萎缩。特别注意饮食的口味要清淡,不要熬夜和剧烈的运动,不要劳累。
脑白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是由于长期的慢性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元纤维脱髓鞘的改变。在CT上表现为脑白质的分布区,通常是侧脑室体旁的低密度改变,严重者低密度病灶还可以融合成片。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要注意科学饮食,注意营养的搭配,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能量。早期脑白质疏松为轻度脑萎缩,容易发展为老年痴呆,治愈很困难,但能用药延缓病情。而在颅脑核磁共振,表现为脑室旁T2加权高信号病灶。脑白质疏松的病人可以表现为认知功能的障碍,出现记忆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还可以出现行走时步态缓慢、尿便障碍等表现。
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伤口感染和再骨折,但发病率相对较低。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可能有全身性骨质疏松症,也可能导致其他部位骨折。在切口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大于微创手术。患者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心脑血管问题。
脊柱变形也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情况。引起脊柱变形和不良的坐姿,遗传发育异常,还有强制性的脊柱炎等疾病有关系,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根据症状进行相关的治疗,平时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钙类以及维生素类的药物,也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生活中要注意好自己的坐姿习惯。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方法如下:1、要多给患者喝水,以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防止感染,还要多跟患者交流沟通,不要冷落患者。2、要每隔几个小时就帮助患者翻身,同时去拍背,让患者多做一些深呼吸来增加肺活量,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3、患者居住的卧室要保持好空气的新鲜,定时的通风换气,这有利于呼吸道的清洁,避免在房间内吸烟,空调的温度也要保持好适应。4、要多增加营养,可以每天给予患者一些新鲜的鱼类、蛋类、豆制品类的食物,还有给予患者一些新鲜的蔬菜和含纤维素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