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带你了解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迄今仍无定论,可将其概括为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素与损害因素的关系失调及易感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参与的影响所致。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以损害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为主。
胃肠科专家具体介绍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消化学说:胃液量增加,酸度增高及胃蛋白酶增加,促使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蛋白质发生水解,出现“自体消化”,形成溃疡。
(2)创伤学说:机械、温热与化学的作用,如食物粗糙、辛辣、过酸、烟酒长期刺激等均可造成十二指肠粘膜的原发性损伤而形成溃疡。
(3)炎症学说:有的人研究表明,在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例中,可同时见到十二指肠粘膜的炎症性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溃疡之前,从单纯的、浅表的炎症性粘膜糜烂,直至溃疡形成。
(4)血管学说:当胃肠血管有病变时,可使局部粘膜缺血、坏死,部分粘膜被消化吸收而形成溃疡。
(5)组织中毒学说:当血中碱贮备减少,引起酸中毒,使迷走神经张力增强,胃酸分泌增加,血液循环障碍,粘膜发生缺血坏死而形成溃疡。但并未能证实凡有溃疡病变者都有酸中毒存在。
(6)神经反射和植物神经学说:实验证明,中枢性损伤所引起的溃疡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7)乙酰胆碱学说:有人认为本病患者的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使乙酰胆碱增多,亦有人认为组织胺增加,均可造成肠壁毛细血管长期扩张瘀血,以致肠壁糜烂坏死而形成溃疡。
(8)皮层内脏学说:大脑皮层活动障碍,使皮层与皮层下部的正常关系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受抑制,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而形成溃疡。
(9)内分泌学说:内分泌的改变能影响胃液分泌。当丘脑下部功能障碍,脑垂体大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以致溃疡形成。其它如脑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的肿瘤及胰腺非β细胞瘤等,常伴发溃疡病,均说明溃疡的形成与内分泌水平过高有关。
(10)维生素缺乏学说:维生素C缺乏可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受到损害,抵抗力减低而形成溃疡。也有人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维生素A、B族、K等都缺乏。因此有人认为维生素缺乏是溃疡发生的病因。
(11)体质学说:无力型体质常伴有营养缺乏,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抵抗力低下而易发生溃疡。但超力型体质也有发生溃疡者。
(12)遗传学说:有人统计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五的消化性溃疡与遗传有关。
综上所述,有关本病的发病学说众多,有的是因,有的可能是果。只有把对机体的整体研究和局部的病理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抓住本质,探明发病的机理。
首先十二指肠球部是小肠入口的这一小段,所以十二指肠的炎症在临床上是称之为十二指肠球炎,所以它也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非特异性感染性的疾病,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胃肠道的疾病。这个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恶心、呕吐,有时会出现呕血与解黑便,与一般的胃炎很相似,以表浅型居多,炎症局限于黏膜的浅层,而症状上和十二指肠的溃疡不容易区别,一般要通过胃镜的检查得以明确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疾病,对于我们消化科医生来说,应该是属于常见多发病,这个疾病在过去七十年代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酸相关性疾病,跟酸有关系,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名言叫“无酸无溃疡”,在八十年代初发现了Hp幽门螺杆菌以后,对溃疡病发病的病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有了一个重新的再认识,或者说一个深入的认识,因为Hp的感染也是溃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对于溃疡病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还有一些药物的影响,比如说阿司匹林这些非甾性的抗炎药,还有一些中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包括情绪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对胃和上消化道黏膜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因素群,以及起损伤因素的损伤因素群,这两个因素群的平衡被打破了,这个时候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
胃肠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第一、二部扩张,并有反复的强烈逆蠕动,钡剂可回流入胃内。在十二指肠横段远侧有一外形整齐的斜行压迹和钡剂通过受阻现象。如吞服的钡餐在2~4小时后不能从十二指肠内排空,即表示有梗阻存在。如病人取俯卧或左侧卧位时,十二指肠潴留消失,这对本综合征的诊断很有帮助。同时进行主动脉造影和钡剂检查可以显示十二指肠受压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关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变狭角度,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走行,但临床上很少需用主动脉造影的方法。
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一般常见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也可引起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少量出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黑便,甚至便血、呕血等。而一旦发生大出血,往往因此部位的诊断困难,同时止血困难,易导致患者死亡。出血可诱发肝硬化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严重的引起肝昏迷,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出血后易合并感染,因出血还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及肾功能衰竭、出现电解质紊乱等,若不及时进行诊治,可危及生命难以救治。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肠道慢性特异性传染疾病,易出现于肺结核以后。因此十二指肠结核又是肠结核中比较少见的一种,可表现腹痛和呕吐,腹痛多在进食后出现,以上肚子为主,因此呕吐后腹痛可减缓。别的,病患平常也要多注重饮食调养,尽大概维持低脂、低盐的饮食结构,不然不好处恢复。别的,病患平常也要多注重饮食调养,尽大概维持低脂、低盐的饮食结构,不然不好处恢复。
自行判断早期的十二指肠溃疡,可以结合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包括常见的上腹部疼痛、胃酸反流、胃灼热、腹胀等,这些都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手段。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确诊不能仅仅靠症状的判断,主要应该通过消化内镜检查,因为内镜检查很直观,可以通过内镜清楚地看到十二指肠部位的具体情况如何,所以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是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来作出明确诊断,这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方法。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而且在治疗的同时,饮食护理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真的在这时候,您有明确的充血水肿,而且合并上腹的疼痛,那当然了,一定要注意饮食,三餐也是要规律的,而且这时候不能吃辛辣的。我们刚才提到了消化性溃疡,同样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饮食的注意,跟消化性溃疡是相关的。还有在这里也补充一点,如果我们是在消化性溃疡的一个急性期,也就是说患者做了个胃镜,明确大溃疡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建议呢,甚至消化道出血的时候,有可能这时候我们不能吃东西。但如果一旦出血停止了以后,我们开始加饮食的情况下,那这时候大家说,我好几天没吃了,我赶紧补一点,我再多喝点奶,再多吃点肉,这是千万不可取的;如果一旦我们有消化性溃疡,比如这种严重的球炎,我们加饮食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还是建议,先加碳水化合物,比如米粥面片;然后逐渐再过渡到蛋白类的,因为我们知道,吃了蛋白类的东西,高蛋白的它同时会促进胃酸分泌的,进一步的增加,反而会增加疾病的危害。
血压下降不是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出现持续的血压下降,需要到医院去检查,明确病因,观察有无上消化道或者是下消化道的出血,以及其他的一些疾病存在所导致的血压下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有无黑便、腹痛等症状,以防止溃疡穿孔的发生。
蛔虫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情况发生。但是因为肠道蛔虫病有可能会引起其他肠胃炎症或者是营养吸收不好的情况,所以也有可能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平时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要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如果是已经发现蛔虫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一些驱虫类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平时饮食上应该多喝,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营养不良与十二指肠溃疡是有一定关系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出现上腹部疼痛,影响正常进食,同时可以影响病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长时间溃疡不能够控制,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积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