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让她晕倒

发布时间: 2012-05-18 10:46:5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8岁的小玲半年前参加闺蜜的婚礼担任伴娘,不巧的是,婚礼前一天小玲来月经了,加上紧张和兴奋,她几乎一宿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小玲感觉有点头晕,但她仍就按时赶到婚礼现场,帮着忙这弄那。中间几次头晕站不稳,小玲都赶紧坐下歇歇,缓过劲来继续忙碌。当最后一拨客人被送走后,小玲终于晕倒了,看到她惨白的脸色,新娘急得直掉眼泪。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让她晕倒小玲被紧急送到医院,经过治疗,小玲苏醒后还安慰大家自己没事,就是累的,休息几天就好了。

诊断结果

1周之后,小玲完全恢复了健康,但是她的新娘闺蜜仍然不放心,硬拉着她到医院作详细检查。小玲对医生说,自己每到经期就会出现头晕,估计是贫血吧,早已经习惯了,不觉得这是什么病。医生说,这可不是简单的贫血问题,先验血检查一下再说吧。小玲的验血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为80×109/L,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医生严肃地告诉她,按照这个结果推断小玲在月经期的血小板计数会更低,她被诊断为周期性血小板减少。

症状体征

小玲听了医生的话很惊讶,陪她来的闺蜜紧张地问是不是白血病啊?医生笑着让她俩放松点,虽然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还未明确,但其许多症状特点是较为明显的,如:

●血小板生成素周期性减少,导致周期性发生血小板减少,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让她晕倒

●多数患者血小板数的周期性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关,发作及间隔有规律性,周期为20-40天,平均为30天。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发作时,检查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病症有可能自行缓解。大多数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周期性出现呈慢性过程,而有些患者,周期性血小板减少可能是骨髓衰竭的前兆。

●如果患者在血小板减少的发作期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减少,说明血小板减少与产生不足有关,是巨核细胞周期性减少所致。

●有些患者在月经周期后的2周,血小板可中度减少。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恢复期血小板数升至正常。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让她晕倒

疗后现状

为了弄清小玲血小板减少的真正原因,医生又让她作了一些检查,最后确认是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周期性减少所致,没有其他健康问题。针对结果,医生一方面让小玲服用提升血小板数量的药,一方面嘱咐她在饮食上增加一些有补血功效的食物,如大枣、带衣花生、瘦肉、雪里蕻等,另外在月经期应少活动,多休息。小玲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生活,现在的她已经完全恢复了活力,正兴奋地筹备自己的婚礼呢!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是血小板数量呈周期性波动,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极其相似,极易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吃中药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吗

    吃中药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但并非所有中药都会产生这种副作用。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药物成分、个体差异或用药不当有关。若出现血小板减少,需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 1、药物成分影响 部分中药含有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的成分。例如,雷公藤、大黄、丹参等中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干扰血小板的生成或加速其破坏,从而引发问题。 2、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某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成分敏感,即使正常剂量也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例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因药物代谢障碍而出现副作用。 3、用药不当 长期或过量服用中药可能增加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例如,未经专业医生指导自行搭配中药,或超剂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毒性累积,影响血小板生成。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风险。 4、处理方法 若怀疑中药导致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血小板数量。治疗方面,轻度血小板减少可通过调整用药或补充营养改善,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中度或重度减少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波帕)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可考虑中药替代方案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吃中药需谨慎,尤其是长期服用或联合用药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中药处方,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是关键。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