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引起眼睛斜视呢?五个方面预防孩子斜视

发布时间: 2022-09-20 11:25:3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功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1、内斜视眼位向内偏斜。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2、外斜视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神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什么原因会引起眼睛斜视呢?五个方面预防孩子斜视有些儿童还表现为,在强烈的太阳光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3、上、下斜视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上下斜视常伴有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一、症状体征: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二、检查:检查眼球的运动。还有斜视计测量斜视角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检查法、视野计测量法等。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关于斜视的原因,一般有下面几点认识:1、调节学说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2、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3、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4、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二、发病机制: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转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为神经传导或眼外肌本身功能障碍致一条或数条眼外肌麻痹而发生双眼视轴分离者,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个或多个方向运动障碍。确定了斜视患者为共转性或非共转性斜视后,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转性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则按麻痹神经或功能障碍眼外肌命名,如动眼神经麻痹、上斜肌麻痹等。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众多,且双眼视物时的协调运动有多条眼肌参与,使斜视发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要了解斜视就必须首先明确双眼眼肌协同运动和双眼单视的形成机制。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2条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什么原因会引起眼睛斜视呢?五个方面预防孩子斜视其中内外直肌的作用比较简单,起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动的作用。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着点因偏离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则比较复杂,除协同支配眼球垂直向运动外,还具有使眼球内外旋转运动的功能,从而使眼球对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视。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必须协调一致,使双眼能够同时注视单一目标,这种功能需要双眼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双眼视物时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肌肉协调运动,以双眼水平向运动为例:当向右方注视时,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收缩,同时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松弛使双眼向右侧转动,其转动角度要保持相等。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还要有一定的紧张度以协助眼球转动并维持眼球的水平状态。这一过程中在眼球运动方向起牵引作用的一对眼肌(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称配偶肌,而与这对肌肉起主要对抗作用的一对眼肌(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称对抗肌。当眼球向垂直方向运动时,由于有多组眼外肌参与运动,故不但有配偶肌,尚有协同肌协助作用于运动方向,其相反方向亦有直接对抗肌和间接对抗肌,使协同运动更加复杂化。双眼眼外肌协同运动遵循两条规律:其一为一条眼外肌的收缩必同时伴有它的直接对抗肌的松弛,否则眼球不能灵活转动,此规律称为Sherrington定律。其二为起自中枢神经系统使眼球转动的神经冲动,一定同时和等量地抵达双眼,否则双眼无法注视同一目标,此规律称为Hering定律。由于眼球运动的这些规律性,才形成了人类双眼单视的基础。双眼单视指双眼同时注视单一目标,使目标在双眼黄斑部聚焦成像,传导至大脑视中枢重叠成为一个完整且具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象的过程。这种功能是灵长类动物特有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双眼前移至面部前方平行位置,双眼视野大部分重叠,具备了双眼单视的基础。出生后由于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经常转动眼球,运用注视和再注视反射。这种反复协调的双眼运动,使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影象经常不断地在大脑视中枢融合为一个物像,日久形成条件反射,产生双眼单视功能。故双眼单视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可分为3级,首先是双眼能同时感觉到同一物。

本病预防要点如下: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3、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什么原因会引起眼睛斜视呢?五个方面预防孩子斜视4、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5、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六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斜视西医治疗斜视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经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检查确定。1、非手术治疗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的主要方法。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减弱)或缩短(增强)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肌肉。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来矫治。正位视训练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补充。2、手术治疗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眼位能否长期保持稳定、立体视能否建立仍需定期随访。斜视中医治疗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一、皮肤针(一)取穴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肝俞、胆俞、内关、百会。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三)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什么原因会引起眼睛斜视呢?五个方面预防孩子斜视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二、体针加穴位贴敷(一)取穴主穴:四白、合谷、球后。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三)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肌力恢复,斜视和复视消失。有效:眼肌力部分恢复,斜视改善,尚残存复视。无效:治疗后未见改善。共治麻痹性斜视81例,痊愈49例(60.5%),有效为25例(30.9%),无效7例(8.6%),总有效率为91.4%。三、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2、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二)治法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三)疗效评价本法适宜于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共治230例,痊愈125例,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8.3%。四、按摩矫正斜视(1)患儿坐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搭腹从印堂穴开始,先沿一侧眼周轻轻揉动1~3分钟。然后如法操作另一侧。(2)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时置于双侧睛明穴上,非顺时针旋转,反复操作1分钟。(3)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鱼腰穴1分钟。(4)以两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太阳穴1分钟。(5)以两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四白穴1分钟。(6)拿捏合谷穴15~30次。(7)患儿仰卧双眼闭合,家长以两手拇指桡侧面从睛明穴开始,向太阳穴轻抹50次。操作时不要触及眼。(8)患儿俯卧,家长以指按揉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

1、宜吃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2、宜吃绿色蔬菜。3、宜吃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什么原因会引起眼睛斜视呢?五个方面预防孩子斜视4、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如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等。

1、忌吃甜食。2、禁忌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3、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揉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患者在治疗斜视的时候,还请选择到正规、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后再积极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指出,斜视本身不会致盲,但斜视是导致其他...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感统失调会习惯性斜视吗

    感统失调有可能会引起习惯性斜视等一些现象,因为出现感统失调的话,身体各个调节功能会有一些异常,像眼部调节功能受到影响的话,可能就会出现斜视、弱视等一些现象。如果出现感统失调也不是一定就会引起斜视,有可能会引起一些其他的现象,如果患者出现异常的话,建议还是去就诊及时的进行调整比较好。后期如果出现斜视可以考虑配戴眼镜或者是做手术来矫正一下。

  • 感觉眼睛有点斜视怎么办

    感觉眼睛有点斜视,应当立即到医院检查,可以通过角膜荧光试验、遮盖去遮盖试验以及同视机检查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斜视。确诊斜视后,还应对换眼的屈光状态进行检查分析引起斜视的病因,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部分斜视可以保守治疗,比如调节性斜视。若患者有屈光不正、矫正屈光不正后,斜视可得到改善。若仍然有斜视的症状,则应进行手术矫正。若是先天性斜视,则应尽早手术矫正,否则可能影响患者视力发育。

  • 得了电视性斜视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体眼睛中的肌肉再次发生了故障,而使眼球快速转动遭到了影响,所以出现了斜视,建议是如果再次发生了斜视,及时去医院诊断之后了解正确的治疗,不同病因引发不同的症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尽快到正规三甲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此外患者日常需要规律作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日常饮食多吃清淡稀软的食物、勤通风和多喝热水。

  • 家长如何能及时发现孩子斜视

    及时发现孩子斜视的方法如下:1、有些孩子的斜度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家长就很容易发现,但有些孩子有时候眼睛像斗鸡眼,那么这就可能就是内斜视。2、有些孩子有时候斜,有时候不斜,我们叫间歇性的斜视,这种斜视往往不容易发现,只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生病累着的时候,家长就可能会发现孩子的眼神不对了,但一叫他马上眼睛又正了。3、有的孩子看东西时会歪着脑袋看,那么家长要引起注意,因为麻痹性斜视孩子会出现复视,他为了消除复视往往会歪头。4、如果孩子在阳光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有一个眼睛往上飘,那么这种情况下往往也是斜视的存在。

  • 如何判断孩子斜视手术后的效果

    判断孩子斜视术后效果的方法如下:1、一般在外观上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术前我们会让孩子家长给孩子拍个照片,然后手术以后做一下对比,会发现孩子变漂亮了,眼睛也正了。2、在正常情况下,正常人两个眼睛看物体时,大脑会把两个物体融合成一个单一具有立体功能的影像,有一些斜视孩子手术前他双眼的功能就破坏了,所以手术以后我们要给孩子查功能的情况,如果它的功能有破坏或部分损坏,那么就要给它进行功能的训练,然后定期的复查,看看他功能恢复的情况。

  • 怎样判断婴儿眼睛斜视

    因为宝宝出生以后,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对眼睛的肌肉控制也不是很好,所以出生以后有各种类型的斜视,比如不往一块儿,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或者是两个眼对眼,都是有可能的。如果眼睛有震颤,或者是有一只眼明显追随不好,或者是两个眼的眼睛不能追随目标,需要排除眼底的病变,以及要给小朋友测一下视力和屈光状态。

  • 单眼废用性弱视导致斜视怎么训练或克服?

    单眼废用性弱视致使的斜视,到了成年人就没有办法做特训了,弱视是没有办法救治或特训了,如果您感觉眼睛斜视,干扰外观,您可以做斜视手术,把眼睛的眼位矫正过来,和正常人一样,但是时间长了还会再再次发生斜视的可能性,因为弱视眼睛视力不好,不能够正常看东西,还会再次发生斜视的。特别注意建议不要带隐形眼镜,更不要带隐形眼镜睡觉。

  • 轻度弱视与斜视有什么治疗办法?

    在儿童斜视的治疗中,首先要戴眼镜矫正散光和屈光,以提高视力。如果有弱视,也应进行弱视治疗,包括常规的眼罩治疗,以促进斜视的发展,从而改善立体视觉,然后手术矫正斜视。斜视是指两眼的光轴不正确,与内、外、顶、底有偏差的情况。在正常人中,双眼视觉应该是正的,平行的。当观察对象时,物体的图像落在两个视网膜的视网膜中央凹处,然后大脑融合的能力可以使两个眼睛看到的图像合并为一个。

  • 常见的共同性斜视症状是什么

    常见的斜视是一只眼睛看东西,另一只眼睛斜视,角度不随眼睛的凝视变化而变化,然后左眼看东西,右眼斜角出来,右眼盯着物体去看东西左眼倾斜的角度,两个角度是相同的,称为常见的斜视。斜视有一个共同的斜视。如果它更严重,也可以考虑手术。麻痹性斜视。多种疾病使病因复杂化。常见的斜视验光和重新曝光外观与适当的眼镜矫正,可以用棱镜矫正。这种情况需要与主治医生进一步协商,医生了解病情会有所帮助。

  • 斜视会导致眼球突出吗

    患有斜视的患者通常不会导致眼球突出。如果孩子看事物时,双眼不能看向同一方向,确诊为斜视引起的,通常不会导致眼球突出,但是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疲劳的症状,进而给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患有斜视的患者,需要通过相关的眼科手术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手术之后,家长需要注意对孩子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