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正确操作,您学会了吗?

发布时间: 2021-01-20 16:26:1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肾内科,尿检是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其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检查指标就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被誉为尿蛋白测定的“金标准”,通过收集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来测定其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评估出身体在24小时内蛋白质的排泄量,辅助诊断肾脏疾病,观察治疗效果,判断疾病预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正确操作,您学会了吗?

手把手教您24小时尿液留取,建议收藏!

一、尿液留取步骤

第一步:早上8点排空膀胱,这是当天的第一次排尿,尿液不收集。(晨起后第一次排尿也可以在其他时间,但是要记住这个时间点,方便计算此后的24个小时)

第二步:从第二次排尿开始,直到第二天8点(或前一天第一次排尿时间)最后一次排尿结束,将这期间的所有尿液全部储存在提前准备好的容器内。

第三步:用带刻度的量器准确测量全部尿液的总容积,并将这个数值记录下来,这一步很重要,一定不能忘,因为去医院送检尿液标本时,要把这个数值告知检验人员。

第四步:然后把全部尿液倒入同一容器,用干净的工具轻轻搅动,或摇晃容器,均匀混合尿液,避免用力搅动、晃动或搅出泡沫。

第五步:取出10~20毫升左右的尿液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试管内,扣紧盖子,尽快送检。如果距离医院路程较远,超出1小时,且温度过高,建议在试管外加冰保鲜。

二、操作注意事项

由于该项检查需要患者自己留存24小时的尿液,时间较长,尿量较大,操作不慎容易使结果出现偏差,不仅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还可能误导诊治。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正确操作,您学会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1.当医生开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化验单后,提前去检验科拿试管(用来装送检尿液),并注意保持试管洁净、干燥。

2.提前准备一个带刻度的量筒或量杯,用于测量24小时总尿量,容积尽量大一些,1000ml或2000ml比较适合,因为正常人24小时尿量约为1500~2000ml,容量过小会增加测量次数,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更大。

3.建议选用耐腐蚀、易清洗、有盖子的广口容器来储存尿液,容量需大于3L,有盖子的塑料小桶就比较合适,并清洗干净、晾干。

4.留尿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正常饮食即可,不要大荤饮食和过多或过少摄入高蛋白食物。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正确操作,您学会了吗?

5.第一次排尿时间和最后一次排尿时间要一致,留取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第一次排尿除外),不要多留,也不要少留或漏留。

6.保持正常饮水量即可,尽管过量饮水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会因此而产生大量的尿液,给留取尿液造成一定的困难。

7.避开女性月经期、感冒发烧、尿路感染、腹泻等特殊情况,如果女性白带较多,可用清水清洗会阴部之后再排尿,以免污染尿液。

8.关于要不要放防腐剂的问题,不同医院有不同的要求,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可以不放防腐剂,建议将尿液放在阴凉避光处,如果室温过高(25℃以上),可以放冰箱保存,或将存储尿液的容器放在凉水里(避免水进入容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正确操作,您学会了吗?

对于持续性蛋白尿患者,在进行病情评估、以及制定有关治疗的重大决策时,都需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l轻度蛋白尿:小于1g;

l中度蛋白尿:1~3.5g;

l重度蛋白尿:大于3.5g,又叫“肾病范围蛋白尿”。

标准的尿液样本有助于准确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含量。以上就是尿液留取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您学会了吗?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蛋白尿这种疾病在最近几年里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患有蛋白尿的朋友都会听到医生说要注意护理,但是这些朋友却不知道护理到底应该如何入手,所以... [查看更多]
蛋白尿如何治疗才好呢?对于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不大清楚,但是不治疗的情况下会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及时的治疗才行,那么,下面我们... [查看更多]
蛋白尿都有什么症状?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蛋白尿是一种不太容易被发现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被检查出来就已经很严重了,那么蛋白尿...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肾结石会引起蛋白尿吗

    只有在肾脏实质系统肾小球、肾小管吸收系统等才会导致蛋白从尿液当中露出,在尿常规检查当中发现尿蛋白阳性,患者必要时去肾内科进行就诊检查,以排除其他慢性肾病如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情况,而肾结石引起的肾盂积水需要去泌尿外科积极就诊,结石导致积水出现的尿路梗阻,必须进行及时解除,否则积水加重会影响肾功能。肾结石引起肾积水不会出现尿蛋白,肾盂积水主要是由肾盂内部或肾盏就是集合系统,也就是尿路上皮系统导致病变,不会引起尿蛋白的变化。

  • 蛋白尿血尿就一定是慢性肾炎吗

    在临床上面是有很多的临床类型,如果检查发现有蛋白尿、血尿,不一定就是慢性肾炎,一般慢性肾炎患者除了有血尿、蛋白尿外,还会出现血压升高,有水肿出现,也会出现肾功能不全,所以针对患者血尿、蛋白尿,还要进一步寻找原因,要进行肾小球肾炎的分类,有些可能是与急性肾炎有关系,有些可能就是隐匿性肾炎,还有一些就是肾病综合征。所以血尿、蛋白尿一定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只有符合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以后,才能是慢性肾炎,如果不符合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就考虑是其他肾小球肾炎。

  • 蛋白尿控制在0.3以下对肾功能影响大吗

    在临床上面蛋白尿往往反应有肾脏疾病,如果将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3克以下,往往对肾脏功能影响就不是很大,一般尿蛋白越多,对肾脏功能影响就越大。因为蛋白尿本身具有肾毒性,长期大量蛋白尿从肾小球滤过以后,经过肾小管,就会对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我们将尿蛋白控制在这样一个水平,往往算是临床治愈,当然对肾功能影响大的除了有尿蛋白以外,血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针对慢性肾脏疾病,我们既要控制尿蛋白,还要控制血压,只有这样肾功能下降前进的速度就会明显降低。

  • 肾功能不全没有蛋白尿是好吗

    在临床上面很多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以后,并没有尿蛋白的存在,一般相对于有尿蛋白的患者来说,没有蛋白尿的患者如果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病情相对是比较好的。因为蛋白量是促进肾脏疾病恶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尿蛋白越多,尿蛋白的时间越长,那么肾功能受损就越严重,肾功能受损就会越快。所以针对有蛋白尿的患者,一定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一般没有尿蛋白的患者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大多数是与小管间质性疾病有关系,因为损伤的主要是以肾小管、肾间质为主,而肾小球损伤就相对来说比较轻,这样就不会出现尿蛋白。

  • 原发性高血压会引起蛋白尿吗

    原发性高血压有可能引起蛋白尿现象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会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这种损害的早期表现就是蛋白尿现象发生。如果这种肾功能损害的现象没有及时地治疗并且血压继续处于偏高状态,肾功能损害会进一步加重,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者尿毒症现象发生,抽血化验肌酐进行性升高。这种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的现象可以有效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高血压,及时降压药治疗,同时配合坚持锻炼、低盐饮食、保持睡眠良好。

  • 长时间蛋白尿一定是肾炎吗

    对于长时间蛋白尿是肾炎比较典型的一个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持续性尿蛋白都是由肾炎引起的,有一种情况叫体力性尿蛋白,这种情况也可以出现持续的尿蛋白,建议患者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

  • 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的蛋白尿提示肾脏出现了损害。 正常人尿液中是很少含有蛋白质。选择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中各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滤过的状态,通常漏出来的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说明肾脏的损害较为轻微。 非选择性的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膜的选择性差,不管是大分子,还是中分子、小分子的蛋白质都能够漏出来。因此如果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脏的损害比较严重。

  • 出现蛋白尿治疗方法有哪些

    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的,当其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随之消失,肾病导致的尿蛋白容易反复。用“益肾清利,疏滞泄浊,扶正祛邪”的中药治疗,日常要注意控制食盐量,避免食用油脂性过强的食物。如果长期如此的话,最好还需要检查一下是否严重。

  • 出现蛋白尿最好怎么治疗

    一般在出现蛋白尿的情况下,首先是需要控制饮食的。可以多吃一些低蛋白的食物。可以食用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食物。并且对于肾功能不全较严重的情况,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干预等治疗方式治疗的。有什么问题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 大量蛋白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能是存在肾脏方面的疾病可能性比较大,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做一下肾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来确定一下,如果患有肾脏疾病的话,可能存在肾炎,肾囊肿等疾病。既然是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来保守治疗的。为确定原因,最好到正规医院做检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