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夏秋湿气困扰!晨起1杯“除湿水”,睡前按2个“祛湿窝”,轻松祛湿健脾!

|复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老李今年62岁,正值夏秋之交,潮湿与闷热共生的时节。最近,他总感觉身体沉重、肿胀,食欲不振,整个人也显得特别困乏。老李听人说,这可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于是,他决定去看中医,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

一、湿气重的表现与危害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重的人,身体常有沉重、肿胀感,人也易困乏、食欲不振,大便、舌苔等也会黏腻不爽。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等。

二、饮食调理:茯苓的神奇功效

老李在中医师的建议下,开始尝试用茯苓来祛湿。茯苓,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其味甘、淡,可利水渗湿、健脾补中。正如《用药心法》中所言:“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茯苓不仅能利水,还不会伤身体正气,是名副其实的利水消肿要药。

告别夏秋湿气困扰!晨起1杯“除湿水”,睡前按2个“祛湿窝”,轻松祛湿健脾!

茯苓双豆祛湿汤

中医师给老李推荐了一款时令汤水——茯苓双豆祛湿汤,非常适合在潮湿的季节食用。以下是这款汤的具体做法: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做法: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功效:茯苓、赤小豆祛湿、利尿消肿;炒扁豆健脾祛湿的功效更明显;少量陈皮运气疏中、燥湿化痰。四者联合,补脾而不腻,祛湿而不躁,健脾又化湿,尤其适合食欲不振、湿气重的人。

告别夏秋湿气困扰!晨起1杯“除湿水”,睡前按2个“祛湿窝”,轻松祛湿健脾!

三、按揉穴位:阴陵泉与委中穴

除了饮食调理,老李还学会了通过按揉穴位来祛湿。中医师推荐了两个关键穴位:阴陵泉穴和委中穴。

1.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经常按揉阴陵泉穴,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取穴: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

操作:以阴陵泉穴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3~5分钟。若能同时配伍按揉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健脾祛湿的效果更佳。

2. 委中穴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作为人体最大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拍打委中穴时,可同时配伍拍打腋窝的极泉穴、肘窝的曲池穴,能增强祛湿效果。

取穴: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操作:每周或隔周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

四、运动:最简单的化湿法

运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祛湿方法。湿气重的人,平时就该多运动,否则体内积聚的湿气会越来越多。运动时会激发出人体阳气,阳气充足了,脾胃运化功能也会随之增强,从而减少体内水湿停滞。

适合的运动

慢跑:适度的慢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湿气排出。

走路:每天坚持走路,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效果更佳。

八段锦:这是一种中低等强度的传统养生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不要太过激烈,也不宜锻炼到大汗淋漓,建议以微微出汗为宜。若出汗过多,又未能及时擦干或及时更换衣服,也会招致湿邪入侵。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