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吃什么药材比较好 药材并非越贵越好
寒风乍起,冬令进补又成了老百姓的热门话题。近日,福州的王小姐专程买了阿胶进补,谁知这一吃,吃出了口腔溃疡,还流鼻血。对此,传统内科的主治医师林国清介绍,年年都在说冬令进补,但年年都有人盲目求“补”而补出乱子。那么进补要注意什么?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冬令进补很多人不懂怎么补
近日,王小姐和几个同事最近一起购买了阿胶,想在入冬时好好补身子。结果,吃了一个多星期后,其他人都没事,王小姐却口腔溃疡,还流鼻血了。王小姐就纳闷了,是不是吃阿胶吃出了问题?
据了解,冲着“冬天进补,春天打虎”这句民俗,不少人想好好补补身子,部分市民的确已经开始选购进补的中药,其中阿胶挺受欢迎的。同时不少人还认为,进补就是自己调理身体,没有必要专门咨询医生。
林国清说,门诊中有很多患者不懂得怎么补,存在不少“乱补”、“蛮补”的情况。在门诊中,每隔一两天就会碰到病人要求开六味地黄丸补肾,但有一部分的病人其实不适合吃。例如六味地黄丸适合的是舌红、苔少,脉细数的患者(指病人的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而舌苔厚腻、偏白的一般属体内有湿气的人就不适宜吃。
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进补?
据介绍,进补就是补虚,冬令天气寒冷,一般补益的是体内的阳气。如果有容易疲劳、心慌、心悸、出汗、腰酸、腿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小便的次数和每次的量增多)等症状,那就是阳虚的表现。有可能是肾阳虚引起,也可能是脾阳不足,还有可能是肺气不足,出现如慢性咳嗽、痰色痰白等。
中医还认为,体内有邪气的不适合补,比如体内有湿邪、脾胃湿热,以及有些旧病没有调理好、旧病复发等情况。如果体内有邪气,吃得太油腻,邪气就会长时间滞留在体内,有时反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林国清提醒,只有在体内无邪气或者邪气较少的情况下才可以适当进补。此外,冬季进补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来选择进补的药物和方式。
两个冬季进补误区您中招了吗?
误区1越贵越好
一些人认为东西越贵越好,专挑人参、鹿茸、燕窝、冬虫夏草来补身。其实,林国清说,并不是越贵的东西就越补。新鲜时令蔬果、天然的鱼肉蛋就是不错的选择。所有的食物到体内都会转化为三大物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
另外,不少年轻白领养生进补的方式,就是每天大把大把地吞食各种“药丸”,如维生素咀嚼片和蔬菜精片等保健食品。
林国清说,单纯靠这些提炼的“药丸”“药片”来补充营养,会打乱人体的平衡。其实人体的器官不是特别精密,还算是比较粗糙,但有个好处就是能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过于精细的食物并不代表就是好的。
此外,还有些人冲着“贴秋膘”这个习俗大口吃肉进补。林国清说,牛肉、羊肉和狗肉等动物食品确实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有些地方没有“贴秋膘”的习俗,同时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多数人存在营养过剩,盲目“贴秋膘”也是很不合时宜的。
饮食清淡并不是不补,如已知很多居住于长寿村的百岁老人,他们一生喝的是山泉水,吃点自己种的稻谷和菜,清清淡淡,粗茶淡饭就能健康长寿。
误区2多多益善
不少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感觉身心疲惫,就想通过进补的方式来自我调整亚健康的状态。还有人则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全家人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补。
林国清说,现在社会普通的人都觉得压力很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情绪,就会导致体质的偏颇。比如压力大的人,胃溃疡的发生率、消化道系统紊乱的疾病发生率比较高。这就是所谓的身心疾病。因此,亚健康的人群不宜乱补。
什么叫补?
林国清说,适合体质的叫补,个性化进补,每个人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状况进补。
比如,福州人很喜欢将一些草药的根、藤加入肉类中炖汤,如“猪蹄炖七叶根”。在猪蹄中加些草药的根或藤,这样的民间单方主要是用来祛风散寒止痛。以前的人一般都是在田间劳作,双脚受寒后,怕冷怕痛。但是放在现在办公室的人群身上就不太适合。有些人吃草药胡乱进补,连断肠草都吃进去,每年急诊几乎都有碰到类似的病例。
虽然很多药草基本上都是药食同源的,大部分吃了没有问题,但这些草药都是偏温偏热,一些体质偏热的人,就会引起积滞,出现腹胀、口干、口苦、口臭、溃疡、出汗等。
林国清提醒,目前疾病谱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导致传统的补益方法放在现在不一定适合,要批判地继承。对于健康养生,他个人提倡清淡饮食、合理作息、情绪稳定,不要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