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武术和哲学的关系

|复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中华武术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藏,而现在的人们就是守着一个宝藏不知道开发和利用。华夏古武和中国哲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武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它和其它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备两个重要属性,即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性表现为在相同的时代里,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民族特点;时代性则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相同时代特点。

  人们在讨论文化问题时常提到“古今中外”,正表现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这种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依据的。

  就我们传统来说,求精神愉悦为目的,有“安贫乐道”的传统,因此中国哲学是注重情感的,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统一和谐,而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它是更富哲理的运动。

  中国古典哲学对武术的影响是深远的,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思想原则的形意拳,以及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等,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这就说明中国武术在道和武的结合中,其品质也得到深层次的改造,它所体现的哲学精神与文化内涵也是中国武术的魅力所在。

  古人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阴阳相济”,是中国传统哲学带给中国武术最原本的精神——相生相克。

  不管现实生活中的武将还是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他们拥有的武侠精神最原始的一点就是所有武功都有克星,天下没有真正的“无敌”,妄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天下无敌的人并不是真正的高手,因为他不懂得相生相克的道理,也就注定了迟早的落败。

() #p#副标题#e#

  中国古典哲学中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也在武术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华武术中最博大精深也是使多少西方人士所叹为观止的,当属中华武术中的阵法。

  武侠小说中各大门派都有自己变幻莫测的阵法不说,我们所熟知的少林寺,就是用“十八铜人阵”来作为弟子出观时的必过关卡。

  而阵法能发挥如此大的力量,并不是阵中人的武功有多高,相反,对武术知识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阵中的武者其武功并不能算作武林高手,而这也正是阵法的奥妙之处,当局部以和谐巧妙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

  它所发挥出的效果往往远远大出整体之和。正是这种哲学中最普遍的道理为武术打开了一个如此宽的空间。

  普遍联系的观点也是哲学中一个经典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也被我们的武者娴熟的运用在其武功与精神上。回想一下我们所熟知的各位武侠,我们就会明白最上层的武功并不是把一种武功提高多高层,而是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联系”。

  真气与套路的联系,道教与佛教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甚至是人与人的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正是有了对联系的这种把握,才不会使武功变的孤立,才有了“以一生多,变幻莫测”的上层武功。

  中国哲学价值观的核心是“人”。自古以来,受尊敬的大侠,更多的不是其武功的高低,而是其武侠精神中是否有这个“人”字,正所谓“侠骨柔肠”。

  心中以人为本的侠客才能最终在江湖立足,心中记挂百姓安危的武者才能把其功力升至最高,心中有他人的大侠才能绝处逢生,最终化险为夷。

()#p#副标题#e#

  六字诀吐纳练功的要求

  六字诀顺服式呼吸:呼吸时如何做到上腹不动,小腹动?呼气时小腹是越来越瘪吗?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这是吐纳法锻炼的核心问题,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个核心的要害。

  以呼气为例:弯腰呼气的同时加上收腹提肛是练习此法的不二法门。至于肚子瘪到什么程度,以呼气尽不刻意自然的瘪肚子为好。

  这其实已经讲得很准确了,肚子放松是人的自然状态,弯腰呼气是人的一个练功状态,呼气从生理上讲是肺部放松的结果或者是练功有素者收腹排气的结果,但这是局部紧张整体放松的条件下要求的。

  有人说:吸气鼓肚子很难做到,这是理解上的差异,对顺腹式呼吸法而言,呼气收小腹,(有意状态),吸气小腹放松,(自然状态),为什么要刻意去鼓肚子呢?

  吸气从生理上讲是肺部肋间肌收缩产生胸腔负压空气进入肺部的结果或者是练功有素者横膈放松、下降小腹放松吸气的结果。练功是一个习惯过程,不是三两天就能由不习惯到习惯的。持之以恒,自会有良好效果。

  总结:现在都知道华夏古武和中国哲学的关系了吧,其实大部分先辈创出古武的最初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这些古武就是古代的养生方法!

()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