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腑脏经络之间的相关联系

|复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无论中医学还是太极拳,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最后都要落实在脏腑功能上。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学说是其核心部分,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各有专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且在五脏与形体外窍之间,五脏与情志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五脏之健康与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关键所在。同时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又能稳定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太极拳运动即利用动作导引、调息吐纳、神意锻炼等,对脏腑功能正常、内外关系协调来进行保健防病的。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心血运行不畅、心血亏虚都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太极拳讲以意导体、以体导气、气随意走,进而推动血液运行,也就是做到拳论中提到的“气遍周身不少滞”,另一方面静心养气,有利于心血的濡养和心神的安宁。据近代人研究,在练习太极拳时,圆活舒展的动作,全身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弛张,使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使血液流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加速了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对人体和心脏都起到了保健作用。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流泄,三者的功能影响着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和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太极拳通过中正安舒、起落展转的动作和开合鼓荡的内气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处肌肉有规律、有节奏的收缩舒张,这种导引方法不但使内脏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时也导引了气机的升降出入,从而调节了脾之运化,胃之受纳、肝之疏泄,别消化系统有防病治疗的作用。同时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了,肌肉骨骼的营养得到了补给,加之运动导引又可使肌肉及骨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运动系统的疾痛得以康复。

  中医学认为肺司呼吸、朝百脉,有宣发肃降功能。肺若有病则咳,多痰、呼吸不畅,宣肃功能失调,卫外功能减弱。太极拳运动首先要求“深、长、细、匀”地自然呼吸,进而要做到 “气沉丹田”,这样可以锻炼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保持肺组织的弹性,使肺活量加大。太极拳要求 “腹内松净气腾然”,这祥可能加大毛孔通气量、开发卫气,有利于肺之宣肃功能和肺朝百脉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功能失调(主要是阴阳气血失调),元阴元阳受损,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主水功能失常则全身水液代射障碍。太极拳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要动作导引对肾进行了“自我按摩”,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又通过气之吐纳修练,后天之本与宗气得到充分补充,进而也对肾中之元阴、元阳进行了补给,即所谓练后天补先天的作用。同时通过导引三焦气机升降出入加强,有利于肾蒸腾气化的主水功能。太极拳对气的养、蓄修练,本身就是对主纳气的修练。因此太极拳对中医所说的肾系病人,也能起到良好的体疗作用。

  在中医经络学中分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太极拳以通任督二脉为基础,要求 “以气运身,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又讲“运之于身、发之于毛”。故而通过太极拳的导引吐纳,自然而然地调节了经络气血,使之运行流畅无滞。这样可以消除经络气血盛衰不调,和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等致病因素。练拳有年者可使气由经络--经筋--皮部,由里及表,由表至里无微不至。久而久之,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