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的发病诱因有很多,要确定哪一种诱因需要对比分析[发病原链球菌](一)形态染色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幼龄培养物大多可见到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二)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圆形突起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三)生化反应能发酵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或1%去氧胆酸钠所溶解。这两种特性用来鉴定甲型溶血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四)抗原结构主要有三种:1.核蛋白抗原或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同,与葡萄球菌有交叉。2.多糖抗原或称C抗原系统族特异性抗原,是细菌壁的组成成份。对人致病的90%属于A族,其次为B族,其它族少见。3.蛋白质抗原或称表面抗M、R、T、S等四种不同性制质的抗原组份,具有型特异性。是链球菌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同族链球菌可根据表面抗原不同进行分型,如A族链状菌可据此分为60多型。(五)分类1.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viridans)。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cushemolyticus),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3)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us),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non-hemolytics),一般不致病。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按C抗原不同可分类A、B、C、D、E、F、G、H、K、L、M、N、O、P、Q、R、S、T等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属于A族。B族又称为B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i,简称GBS)。3.根据对氧需求分类又可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三大类链球菌。(六)抵抗力抵抗力,55℃可杀死大部分链球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数日,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均敏感,耐药性低。[发病机制]A早发型感染1.羊膜破损:羊膜早破2µg/ml时,可加强白细胞调理吞噬作用,并能杀死GBS。未成熟儿缺乏来自母体的型特异抗体,易发生GBS感染,一旦发生,可使未成熟儿本来已有的调理吞噬作用的缺陷进一步受累。B晚发型感染发病与患儿早期带菌有关,当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破坏了黏膜屏障,GBS便乘虚繁殖,产生大量GBSⅢ型荚膜多糖抗原,或母亲自身抗体减少等原因。GBS骨髓炎的发病是由于早发型GBS菌血症,虽无症状,但可将细菌接种入受伤的骨骼(肱骨)中,而后引起局限性的骨髓炎,患儿可无全身症状。由于患儿已产生少量抗体,血中Ⅲ型特异IgG抗体升高,可使感染局限于干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