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血便、腹痛、体重减轻等,如有上述症状务必尽早就医,通过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以便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1、症状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最常见的症状包括:
① 腹泻:由于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产生,患者常有长期反复的腹泻,严重者每日10次以上。
② 血便:炎症破坏结肠血管引发出血,导致排便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通常伴随脓液或黏液。
③ 腹痛:常见为左下腹隐痛或绞痛,尤其在排便前后加剧,排便后有所缓解。
④ 体重减轻与乏力:慢性腹泻和营养吸收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和疲乏感。
⑤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病变、眼部炎症等肠道外表现。
2、检查方法:
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多种辅助检查,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①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金标准”。医生通过结肠镜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炎症范围和溃疡情况,并对异常黏膜进行活检。
② 组织病理学分析:取自结肠镜活检的黏膜组织,可在显微镜下明确炎症的类型和程度,帮助区分其他类型肠炎或肿瘤性病变。
③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或CT扫描,可评估肠壁炎症的严重程度及其是否伴有肠穿孔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④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炎症标志物升高如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等。粪便潜血试验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对评估肠道炎症有重要意义。
3、就医建议: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易与普通肠道感染混淆,但耽误诊治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并发症发生。一旦出现长期腹泻、血便或腹痛,应尽早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完善必要检查明确诊断,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肠病,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定期随访、规范用药、饮食调节和情绪管理均是长期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进展。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应尽快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