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欢迎您!
首页
资讯
疾病
医院
育儿
减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视频
语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医
心理
男性
体检
亲子
运动
养生
女人
医药知识
搜索
找医院
搜疾病
问医生
查症状
问答首页
内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妇产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诊科
减肥
康复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全科
体检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药剂科
整形美容科
中医科
肿瘤科
医院
首页
>
儿科
产钳术对婴儿有何影响?
提问时间:2024-03-01 10:33
|
1人回答
问题描述:
产钳术对婴儿有何影响?
全部回答
共
1
条回答
于秀梅
聊城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
回答时间:2024-03-01 11:30
在出生的过程中,由于为了防止孩子,减宫内窒息死亡的情况,使用产钳会容易导致颅内压,轻微的损伤或者挫裂伤。临产后产程过长,胎儿受压时间过长、过重,胎儿吸引术或产钳术以及臀位助产不当等均能造成胎儿缺氧胎盘或脐带的血运受阻,子宫收缩异常,收缩过强、过频,甚至发生痉挛性子宫收缩时,使胎盘血流受阻。脐带缠绕、打结、脱垂或过短也可引起母儿间的循环受阻。以后能够做ct或磁共振观察一下,如果是轻微损伤,过一个月左右应该能够完全恢复。
向Ta提问
上一个:
怀孕4个月查出甲减对胎儿到底影响多大
下一个:
前列腺结石的饮食问题应注意什么?
相关问题
婴儿产钳印什么能恢复
心情放松不要紧张。如果只是皮肤有点受损的话,他慢慢会吸收自我恢复的。密切观察胎儿脸色及呼吸情况。保持宝宝安静,避免哭闹。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的治...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营养科
难产胎儿用产钳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2023-12-31 12:16
出生时用产钳会不会影响大脑发育
2024-04-17 16:21
人工流产钳夹术会不会伤害很大?
2024-04-22 09:20
分娩时用了产钳,孩子脸上被产钳夹破能好么?
2024-03-17 13:18
孕妇产钳后遗症有什么
2024-02-20 13:28
胎毒对婴儿有什么影响?
2024-11-01 08:46
分娩用产钳孩子有后遗症吗
2024-03-16 14:09
多次电灼术是否影响正常分娩?
2024-02-18 11:19
最新问答
推荐
父母有糖尿病孩子就一定会有吗
2025-02-06 07:48
父母有糖尿病的孩子不一定就会得糖尿病。遗传的确会影响孩子患糖尿病的风险,但并非每个有糖尿病父母的孩子都会得这种病。糖尿病的遗传机制复杂,除了基因的传递,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也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父母患糖尿病可能增加孩子的发病几率,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1、父母都有糖尿病时,孩子的风险较高
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孩子患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父母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下,子女患病的风险可高达70%-80%。这是因为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某些遗传因素会提高孩子的糖尿病易感性。对于1型糖尿病,父母若双方都是患者,孩子的发病风险会在50%以上。换句话说,遗传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2、父母只有一方患糖尿病,风险较低
如果只有父母中的一方患有糖尿病,孩子的风险要低得多。尤其是当糖尿病由基因突变或隐性遗传造成时,另一个未携带致病基因的父母不会将病症传递给孩子。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是决定是否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比如饮食习惯、运动量等。若父母仅有一方患糖尿病,孩子依然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的几率。
3、妊娠期高血糖对孩子的影响
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高血糖(如妊娠糖尿病)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虽然这类高血糖不是遗传因素,但它可以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比如出生后出现低血糖等问题。这种情况一般并不会直接导致孩子成年后患上糖尿病,但仍然需要特别关注产后及婴儿期的健康管理。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父母两人都患有糖尿病,应当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血糖检测和糖耐量试验,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监测血糖水平非常重要。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变家庭饮食、鼓励孩子运动等方式,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吃熟香蕉能治便血吗
2025-02-06 07:47
2型糖尿病能办特病吗
2025-02-06 07:45
血糖偏高,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2025-02-06 07:41
吃糯米饭会引起关节痛吗
2025-02-06 07:31
小孩因缺钙抽搐会有后遗症吗
2025-02-06 07:41
登革热初期是不是会先发热
2025-02-06 07:06
小孩牙龈颜色不一样,小孩老是闹
2025-02-05 22:14
48天小孩嘴唇发紫什么原因
2025-02-05 22:01
月经来第三天晚上突然没有了
2025-02-05 22:11
登革热的媒介是什么意思啊
2025-02-05 22:05
推荐频道
性病科
心血管内科
减肥方法
饮食减肥
妇科
西药
小儿精神科
口腔科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