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欢迎您!
首页
资讯
疾病
医院
育儿
减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视频
语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医
心理
男性
体检
亲子
运动
养生
女人
医药知识
搜索
找医院
搜疾病
问医生
查症状
问答首页
内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妇产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诊科
减肥
康复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全科
体检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药剂科
整形美容科
中医科
肿瘤科
医院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得了耳硬化病应该怎么办
提问时间:2024-11-19 15:58
|
1人回答
问题描述:
得了耳硬化病应该怎么办
全部回答
共
1
条回答
兰军良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回答时间:2024-11-19 16:18
耳硬化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耳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病理上是由于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故称"硬化"。当侵犯卵园窗时,可引起镫骨固定,失去传音功能,使听力进行性减退。可以进行肱骨部分或全部切除,然后安装人工肱骨,该操作在显微镜下进行,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或是进行内耳开窗术。建议去大医院做手术,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多吃鱼和蔬菜,不要多吃肉。避免辛辣食物。现在不要吃海鲜。
向Ta提问
上一个:
肠套叠有肠鸣音吗
下一个:
腰骶部胀痛是输卵管堵塞导致的吗
相关问题
耳硬化是什么病
耳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是由于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发病人群是以中青年较多。它的主要病症是双耳或单耳...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如何判断得了耳硬化
2024-10-31 10:06
耳硬化症是什么病
2024-10-31 17:17
耳硬化症是什么病
2024-11-17 12:19
耳硬化症是否可以痊愈?
2024-06-29 06:37
耳硬化症病人平时应注意什么
2024-10-17 20:21
耳硬化症梅尼埃病是什么?
2024-11-19 11:12
耳硬化症是什么意思?
2024-10-17 16:03
耳硬化症怎样遗传?
2024-10-16 17:51
最新问答
推荐
男性生殖器长水泡怎么回事
2025-04-02 22:47
男性生殖器长水泡可能与病毒感染、皮肤过敏或摩擦损伤等因素有关,具体需结合症状确认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常见原因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接触性皮炎和局部外伤,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男性生殖器出现水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HSV-2型。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后会出现水泡、瘙痒、刺痛甚至溃疡,可能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病毒药物,例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并缓解症状。如果是反复发作的疱疹,可考虑长期抑制性治疗并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2、皮肤过敏或接触性皮炎
接触到外界刺激物例如肥皂、清洁剂、避孕套材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从而诱发水泡和瘙痒感。本质是皮肤对某种物质的过度反应。处理方法包括停用可能引发过敏的物品,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缓解症状,局部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软膏改善皮损。
3、摩擦或外伤
穿着过于紧身的内裤、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骑行可能导致生殖器局部摩擦损伤,从而出现水泡。通常这些水泡不会伴随其他全身症状。若怀疑与摩擦有关,应选择透气、宽松内裤,避免长时间持续摩擦。如果皮肤破损,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并涂抹抗菌软膏如红霉素软膏防止感染。
4、其他可能病因
如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可能会伴随水泡反应,患者多同时存在瘙痒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某些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天疱疮也可能导致生殖器出现水泡,这类病因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若生殖器水泡反复发作,或合并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疼痛加剧等,应尽早前往泌尿外科或皮肤科就诊,完成必要检测如病毒学检查、皮肤过敏试验,并遵医嘱治疗。及时处理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还能预防进一步传播或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老是掉头发
2025-04-02 22:59
宫颈HPV51阳性是怎么回事
2025-04-02 22:53
癌症晚期止痛药会产生依赖吗
2025-04-02 22:59
慢性肾炎30年为什么没出现肾衰
2025-04-02 22:29
锻炼大腿内侧肌肉有哪些方法
2025-04-02 22:35
怎样判断癌症转移骨痛
2025-04-02 22:11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几天恢复
2025-04-02 22:23
乳腺癌刚做完手术吃什么
2025-04-02 22:41
8个月宝宝的正常体温
2025-04-02 22:17
减小肚子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2025-04-02 21:59
推荐频道
用药常识
康复科
小儿内科
心血管内科
皮肤病医院
眼科
保健养生
儿科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