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欢迎您!
首页
资讯
疾病
医院
育儿
减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视频
语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医
心理
男性
体检
亲子
运动
养生
女人
医药知识
搜索
找医院
搜疾病
问医生
查症状
问答首页
内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妇产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诊科
减肥
康复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全科
体检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药剂科
整形美容科
中医科
肿瘤科
医院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患者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为牛皮癣
提问时间:2023-10-25 14:06
|
1人回答
问题描述:
患者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为牛皮癣年前的时候发现身上有一个个的小红疹,开始在胳膊上,有点痒,后来面积越来越大,抓痒还掉银色的皮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这是得了银屑病。患者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为牛皮癣
全部回答
共
1
条回答
苏藤良
北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回答时间:2023-10-25 14:18
牛皮癣症状初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片,鲜红或深红色,高出皮肤,底部浸润明显,边缘清楚,周围有炎症红晕,表面覆盖多层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剥离后有许多血点。而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头癣好发于儿童,传染性较强。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以及家庭里互相传染。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理发工具传染,也可以通过接触患癣的猫狗等家畜传染患者可以根据以上来判断是否为牛皮癣,牛皮癣是不传染的,并且是慢性皮肤疾病,但也要患者有足够的认识,一旦治疗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牛皮癣的迅速恶化甚至于转型,因此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
向Ta提问
上一个:
男生怎样才能将胸部变小
下一个:
血糖高可以吃地瓜吗
相关问题
怎么判断是否是牛皮癣
根据你描述的症状有牛皮癣的可能,最好去确诊,不要盲目的外用药了,确诊后建议用中医透发法调理治疗,不忌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对于寻常型牛皮癣想...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怎么判断患者贫血程度
2023-12-08 06:59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牛皮癣呢
2024-11-27 11:48
牛皮癣的症状怎么判断
2023-11-21 08:28
如何判断患者意识障碍
2024-07-03 18:50
自我判断牛皮癣的方法
2023-10-28 04:13
牛皮癣患者一定要对自己的疾病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2023-10-27 16:14
肺癌患者如何判断是否出现转移
2023-10-29 12:09
如何判断得了牛皮癣
2024-08-02 09:25
最新问答
推荐
7岁半孩子眼睛红,用什么药水
2025-02-11 22:10
当7岁半的孩子眼睛发红时,家长们可能会感到担忧。眼睛发红可能是因为眼疲劳或倒睫等非疾病因素,也可能是结膜炎或角膜炎等疾病因素导致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非疾病因素
眼疲劳: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比如手机或电脑,可能会导致眼部疲劳,进而出现眼睛发红。这种情况下,家长只需要让孩子多休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
倒睫:这是指睫毛向内生长,刺激到眼球表面,引起不适。如果只是少量倒睫,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物理拔除或电解法处理,以减少刺激。
2、疾病因素
结膜炎:这种情况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会导致眼睛充血、疼痛和分泌物增多。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感染的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角膜炎:可能是由于外伤或感染引起的,症状包括眼疼、怕光、流泪和眼睛发红。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病毒的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滴眼液。
眼睛发红还可能与干眼症有关。无论是哪种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比如合理饮食,多吃清淡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洗脸,可以有效预防眼部问题的发生。通过这些努力,孩子的眼睛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糖尿病的伤口都不容易好吗
2025-02-11 22:02
吃了什么食物导致骨关节痛
2025-02-11 22:14
吃中药影响性功能吗
2025-02-11 21:50
补牙补牙常用车针
2025-02-11 21:41
先天性肾虚和后天性有区别吗
2025-02-11 21:56
怎样通过锻炼预防白内障
2025-02-11 21:36
失眠头胀头晕怎么回事儿
2025-02-11 21:48
肝肾功能检查高尿酸血症
2025-02-11 21:26
月经颜色发黑喝什么汤
2025-02-11 21:18
苹果糖分高吗,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吗
2025-02-11 21:27
推荐频道
男科
减肥
美容科
心理科
保健科
保健养生
针灸科
亚健康科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