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会传染,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但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餐等不会导致病毒传播。做好防护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高危行为,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1、为什么慢性乙肝会传染?
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产前、产时或产后,由HBV阳性的母亲传染给婴儿。如果未采取干预措施,病毒的传播几率可高达90%以上。
血液传播:不安全的输血、共用非无菌注射针头或器械如纹身、穿耳孔时的器具是血液传播的重要途径。
性接触传播: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能导致病毒通过含病毒的体液传播。
2、如何预防慢性乙肝的传播?
了解传播途径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传染风险: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出生即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可将感染率降到不足5%。对未感染乙肝的成年人,也建议尽快完成乙肝疫苗接种。
妥善阻断母婴传播: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在产前应进行专科医生的评估,并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传染风险。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高危行为:在医疗或生活中避免共用针具、剃须刀等可能带血的物品。性行为中可佩戴安全套作为保护屏障,有助于阻断病毒传播。
3、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了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外,还需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以避免病毒传播。
生活细节管理: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伤口及时消毒包扎。餐具无需单独使用,但需注意清洁卫生。
精神和心理调适:慢性乙肝患者并不孤立,但公众对乙肝仍存在一定误解。患者应积极面对疾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慢性乙肝确实具有传染性,但通过科学防控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对于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是关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避免高危行为尤为重要。感染者也无需过分焦虑,遵循医嘱积极治疗,同时与他人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病毒,能更健康、更有尊严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