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什么是远视

发布时间: 2011-06-15 13:46:0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什么是远视?远视作为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毕竟我国目前患上远视的人群越来越多,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象。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远视。

什么是远视:

一、远视的形成

1、远视可由先天遗传形成,也可有后天眼睛病变及苭物、外伤、肿瘤、手术等引起,如黄斑点出现毛病、视网膜肿胀导致的远视及手术后的无晶体眼等。什么是远视

2、是轴性远视,因为眼轴长度太短,使得物体反射的光线入眼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而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一般的远视多属此类,是眼球发育不全造成的。其中眼轴每短少1毫米可产生300度的远视;另一种是屈光性远视,因为角膜曲率半径太大或扁平角膜,或是晶体屈折力减弱、术后无晶体眼等,使得眼球屈光系统的屈折力太小导致外物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

二、远视的表现分类

远视的表现:视力减退表现,看远物模糊,看近物更模糊,尤其是阅读细小字体时倍感困难。轻度远视患者可通过自身调节来使看远清楚。易出现调节性视疲劳,表现为看书、写字时间稍长,便觉字迹模糊,眼球、眼眶会隐隐作痛,甚至流泪、怕光。什么是远视休息片刻,可能好转,但继续工作后又会感到不适。可伴有斜视、弱视。

三、远视的分类

远视与近视一样,是以度数的多寡来决定严重程度的,一般按以下方法分类:轻度远视:200度以内;中度远视:300~500度;高度远视:600度以上。

什么是远视

什么是远视?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远视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远视的相关常识,欢迎您在线咨询我院专家。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近视和远视同时存在的情况被称为屈光不正中的“混合性屈光不正”,通常是由于眼球形状异常或晶状体调节功能失调导致。近视是看近处清晰、远处模糊,远...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屈光不正确的孩子应该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睛

    屈光不正确的孩子建议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眼睛检查,以确保视力变化得到及时监测和矫正。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问题,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 1、遗传因素 屈光不正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近视、远视或散光,孩子出现屈光不正的概率较高。建议有家族史的孩子更早开始定期检查,并在检查中向医生说明家族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个性化的监测方案。 2、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光线不足或电子设备使用过度,可能导致屈光不正加重。建议孩子在学习或使用电子设备时,遵循“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看20英尺远的物体20秒,以缓解眼睛疲劳。同时,确保学习环境光线充足,避免在昏暗环境中用眼。 3、生理因素 儿童的眼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视力变化较快。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眼镜度数或采取其他矫正措施。对于已经佩戴眼镜的孩子,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镜片或调整矫正方案。 4、病理因素 某些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视力,导致屈光不正。例如,糖尿病可能引起眼底病变,影响视力。如果孩子视力突然下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5、治疗方法 屈光不正的治疗方法包括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对于儿童,眼镜是最常见的选择,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推荐合适的镜片。隐形眼镜适合年龄较大、能够正确护理镜片的孩子。屈光手术通常适用于成年后视力稳定的患者。 6、生活习惯调整 除了定期检查,孩子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有助于预防近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和坚果,对眼睛健康有益。 屈光不正确的孩子需要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眼睛检查,以确保视力变化得到及时监测和矫正。通过定期检查、调整生活习惯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屈光不正的发展,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眼睛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