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包括脑膜炎和脑炎两种类型,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或免疫调节治疗。脑膜炎是脑膜炎症,脑炎是脑实质炎症,两者可同时发生或被单独诊断。
1、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脑膜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细菌性脑膜炎较为严重,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症状包括高热、头痛、颈部僵硬和意识障碍。病毒性脑膜炎通常较轻,病原体如肠道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症状与细菌性类似但程度较轻。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隐球菌感染。
治疗方面,细菌性脑膜炎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病毒性脑膜炎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真菌性脑膜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
2、脑炎
脑炎是脑实质炎症,病原体多为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遗留长期后遗症。
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对于免疫介导性脑炎,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支持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预防癫痫发作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针对性治疗,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关键。细菌性和真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病毒性感染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免疫介导性疾病需免疫调节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和避免接触感染源,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