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过了45岁并不一定就说明没事。虽然有些乙肝携带者在年轻时没有明显症状,病毒也处于低复制状态,但随着年龄增长,病毒可能对肝脏造成慢性损害,甚至带来严重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癌。45岁以后依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采取适当干预措施。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其进程与个人免疫系统、生活方式及外界环境密切相关。45岁后的乙肝携带者,肝脏可能已累计多年微小损伤,特别是长期喝酒、吸烟或熬夜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部分患者可能患上肝纤维化,这是肝硬化的前兆,而高度肝纤维化会显著提高肝癌风险。同时,乙肝的潜伏期可能较长,即便之前没有显著症状,病毒活动可能会逐步升级,表现为乏力、厌食、上腹胀痛甚至黄疸等。根据研究,男性患者的肝病进展和肝癌风险通常高于女性。无论病情是否看似稳定,建议持续关注健康状态并和医生保持联系。
如果确诊乙肝,无论是否超过45岁,建议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被证实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也可用于部分患者,但需根据病情定制方案。针对肝硬化或早期肝癌,可能需要进一步采取介入治疗或手术干预。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限酒,避免重油、重糖或加工食品,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与水果,推荐选择西蓝花、胡萝卜及坚果类食物为肝脏护航。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游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减少肝脏负担。每6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及进行肝脏B超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健康维护是一场“长期战”。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定期做检查,不要因无症状而忽视乙肝的潜在威胁。科学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质量,甚至让病毒影响降至最低。如果您或家人有乙肝相关问题,请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建议,身体健康永远是最值得注重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