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病因

发布时间: 2011-06-13 10:37:4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医学上,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一、胆囊息肉的病因以及病理

通过近千例正常人与胆囊息肉患者体液分析观察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取胆囊息肉病变组织活检,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遗传基因学,发现正常人体内和患者体内均存在着两种基因,K-RAS和G-RAS(被称为致息基因和抑息基因).他们还发现在正常人体内致息基因(K-RAS)处于失活状态(无活性),而抑息基因活性较强,它们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而在胆囊息肉患者的体内致息基因(K-RAS)较为活跃,抑息基因活性较为低下,两种基因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K-RAS)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各种诱因条件下,改变了胆囊内环境稳定,使无活性的致息基因(K-RAS),转变成具有较强活性的致息基因(K-RAS),而抑息基因(G-RAS)活性明显减弱,此时具有活性致息基因(K-RAS)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重组后,形成其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生长,而这种突出于胆囊壁的异常赘生物,称之为胆囊息肉.

二、胆囊息肉的病理类型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三、胆囊息肉的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四、引发胆囊息肉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2、发病机制

PLG为一组表现形式相同但却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道疾病。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1.非肿瘤性PLG

(1)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cholesterolpolypus,CPs)最为多见。Wolpers观察181例PLG达9.5年,最终95%为CPs。Kubota组CPs占65%,国内杨汉良。统计288例PLG中CPs179例,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CPs是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局部表现,是血中胆固醇类脂质析出并被胆囊壁的组织细胞吞噬所致,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多发,外观黄色分叶状,桑葚样,柔软易脱落。组织学显示,息肉由积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具有结缔组织蒂,微血管,分支的绒毛样凸起。CPs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Shinkai74例中97%的CPs直径<10mm,50%为多发性,而肿瘤性息肉往往为单个。CPs质脆蒂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迄今未见癌变的报道。关于CPs与胆固醇沉着病,有人认为系同一疾病,有人认为胆固醇沉着是CPs的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Rokitanski-Aschoffsinuses)增多和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但也有人认为两者并无相关性。

(2)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所以对炎性息肉不能放松观察。

(3)腺瘤样增生、腺肌瘤:腺瘤样增生是一种由于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的胆囊壁肥厚性病变,分为3型:

①局限型:胆囊底部呈锥帽状增厚。

②节段型: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形成“三角征”,呈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内腔狭窄,有时伴有结石,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亢进。

③广泛型:胆囊壁呈广泛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壁内可见扩张的罗-阿窦呈小囊状低回声区。上皮的增生在病变的中心最明显,周围的腺体常呈囊状扩张,并充满黏液,扩张的腺体内有钙质沉积。腺瘤样增生与腺肌瘤病都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前者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5mm左右,单发或多发。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表面的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后者则为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又称腺肌瘤病(adenomyomatosis)。上述两种病变均有癌变可能。

2.肿瘤性PLG肿瘤性病变中良性以腺瘤为主,恶性则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根据外形可分为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性率约30%。乳头状腺瘤可再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镜下显示为分支状或树枝状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非乳头状腺瘤大部分有蒂,镜下见多数增生的腺体被中等量的结缔组织间质包绕,偶尔腺体显示囊样扩张。该型腺瘤以腺体的管状增殖为主体,故称为腺管腺瘤,有时可见杯状细胞或基底颗粒细胞的肠上皮化生改变。Koga观察良性PLG病变94%<10mm,69%<60岁;而恶性plg>10mm,75%>60岁。但Smok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标本中,仅81例为PLG,患病率0.7%,其中仅9.6%为腺瘤;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因此,腺瘤的发病率很低,虽有癌变可能性,但并不构成临床威胁。

(2)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是来源于支持组织的胆囊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黏液瘤、神经鞘瘤等。

(3)腺癌: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与浸润型。前两型为隆起性病变,直径都<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plg,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PLG的癌往往属于早期。其中乳头型腺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层内,预后较好。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很多人虽然听说过胆囊息肉,但是对胆囊息肉症状却一点都不了解,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胆囊息肉的主要原因。胆囊息肉是对健康伤害非常大的疾...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胆囊息肉手术后吃什么好?

    胆囊手术后的排便时间是与胃肠功能彻底恢复情况、自身体质等有关系,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般在术后2-3天,排气后就可以进极少量流质饮食,如米粥、菜叶汤等。术后尽早下炕运动,腹部冷敷,有助于迫使胃肠功能的彻底恢复,排气后先饮极少量白开水,无不适症状后可以在排便极少量米粥,少食多餐。随着病情的彻底恢复排便量逐渐增强。

  • 吃哪些东西会让胆囊息肉变小

    胆囊息肉一般会致使厌食,干呕以及反胃等症状。我建议你要留意歇息,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先服药救治,不行了的话最好到医院实施手术救治,不定期复检仔细观察息肉生长情况,如果生长较快,建议手术摘除,手术后要注意术后护理。

  • 胆囊息肉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康复?

    胆囊息肉是由于胆囊部黏膜受到理化刺激而出现的一种以粘膜增生为表现的疾病,我们称之为胆囊息肉。造成此病的原因比较多,大多是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与人体胆固醇代谢紊乱造成的,肥胖、吸烟、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和消化道胆道异常也不能忽视。如果胆囊息肉生长得加快并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应该选择外科治疗,降低高胆固醇和溶解胆固醇晶体的药物是有帮助的。提倡腹式呼吸,能对胆、胰、肠、胃等内脏器官起到有节律地按摩作用,使肝胆疏泄流畅。

  • 患有肝血管瘤和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是因为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致使的,一般绝不会干扰患者的肝功能,也绝不会致使患者再次出现临床诊断症状,所以一般只需要有不定期仔细观察随诊即可。对于胆囊息肉来说,因为胆囊息肉有可能发生继续恶化变作胆囊癌,所以需要有密切的随诊,如果一旦发觉进行性的减小或者再次出现恶性变逆反心理,应当立即实施手术。

  • 胆囊息肉保胆微创手术是否有作用?

    胆囊息肉与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具体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询问,主治医生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是可以进行药物治疗的,帮助控制病情,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到后期就需要进行微创手术,在医学上微创手术是非常有用的。生活中建议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要注意自身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 有乙肝大三阳病史有个胆囊息肉严不严重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仅在偶然的B超仔细检查时发觉胆囊内有炎症。极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干呕、食欲减退,可伴发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发向右肩背反射,无发烫和黄疸。这些症状与胆囊息肉是有关系的。建议忍耐低胆固醇低脂饮食,患者应减低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能够食高胆固醇食物.如鸡蛋、动物内脏。针对患者来说,大三阳病情严重就要马上对症救治,恰当用药,否则会致使大三阳再次病发,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有始终保持心情愉快,以免放柔病情。

  • 胆囊息肉不到1cm需要手术治疗吗

    胆囊息肉可能会是由于高胆固醇饮食,长期不吃早餐,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引来。胆囊息肉治疗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基础。但是如果胆囊息肉过小,直径低于1,0cm,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最好中西医结合。饮食上主要饮食要规律,坚持吃早餐,不喝啤酒,低脂饮食。

  • 胆囊息肉5x3mm应该怎么办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息肉无症状不需治疗,建议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高脂肪和油腻的食物。你现在的情况可以保守治疗,你应该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息肉生长得更快,应选择手术。胆囊息肉是胆囊常见症状之一。一般来说,小息肉不需要不适的治疗,它们的变化是定期检查和观察。从你的检查结果来看,息肉很小,没有治疗就没有不适。建议:注意保健,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按时三餐,不要吃得过多,不要吃油腻、辛辣、高脂肪等食物。

  • 胆囊息肉吃什么最好?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凸起的全称。绝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像,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发结石时可再次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觉,因此常常引发患者误机.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 得了胆囊息肉做什么运动好?

    胆囊息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注意饮食规律。患者早上需要吃早餐,不能空腹进食。坚持耐力和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脂肪分解,保护肝脏,另外保持正常生活和良好心态,远离油腻食物。胆囊息肉的病因也有许多种,可能是由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与胆固醇代谢紊乱、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和胃肠道胆道异常之间的高度相关。如果胆囊息肉生长较快,临床症状明显,需要手术治疗。平时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慢跑,通过慢跑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坚持每天都做一定量的锻炼,保持一致的快步走。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