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麻风病,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的无知和对麻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歧视。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麻风病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麻风病可治愈吗
显然,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MDT)能够在6-12个月内完全治愈麻风病。通过MDT治疗,即使最严重的病例也会在几天到几个星期内完全失去传染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任何残疾的发生。
已经彻底治愈的麻风病患者,是完全没有传染性的。虽然有不少康复者仍存在一定的残疾和一些难于愈合的伤口,但那是由于神经损伤的后遗症所造成,就像小儿麻痹症所造成的后遗症一样。所以,身边有麻风病的康复者,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过去,由于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的限制,麻风病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引起各种残疾。加上不少人以为麻风病拥有高度传染性,所以导致人们对麻风病产生恐惧和歧视。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彻底治愈麻风病,如果我们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停留在旧社会时代,实在要不得。关爱、理解、接受麻风病人和康复者,需要社会群体共同参与。
麻风病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长约2~6微米,长约0.2~0.6微米,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粘膜以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必须指出,尽管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什么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要机体的抵抗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这些都表明,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Subcllinicalinfection),借以说明麻风病的感染率要比发病率高得多,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麻风病怎么鉴别
1、需要鉴别的皮肤病: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粘膜。
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LD小体,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核圆形并附有一杆状副核。)、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白癜风、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黑热病、蕈样肉芽肿(浸润期)等鉴别。
2、需要鉴别的神经病:如脊髓空洞症(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
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各种病因均可影响周围神经如同时发生周围神经的广泛损害,称为多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活动、皮肤色泽、出汗等改变。任何年龄的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
麻风病一般不会出现胸闷、咳嗽的症状。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麻风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全身的肌肉酸痛、关节痛等症状。还有的麻风病人会出现全身不对成性的斑块,颜色可呈淡红色,患者多伴有感觉障碍,有明显的周围神经功能缺损。有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的斑块或者有赘生物的形成。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肢端缺损和功能障碍。所以,当本病发症的时候,应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治疗。
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
麻风和麻疹都是传染病,但是它们不是一类的传染病,传染源、传染方式和表现形式都不一样。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而麻疹是病毒引起的,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且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毕竟男性、女性生殖系统里的精液、分泌物含有少量细菌,既然有细菌就会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精子的活力、受精卵着床等,甚至垂直传播还会影响胎儿。建议在控制活动性症状后再要孩子。
麻风病的治疗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常用的化学药物主要有:(1)氨苯矾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矾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2)氯苯吩嗪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患者治疗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1、化学药物。(1)氨苯矾为首先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矾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2)氯苯吩嗪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2、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3、麻风反应的治疗。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酚嗪、雷公腾、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4、并发症的处理。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现在麻风病主要是药物治疗,用药都很安全,早期、足量用药基本就能把麻风病控制住,效果非常好。首先去除麻风杆菌,对麻风杆菌进行抗菌治疗,同时针对并发症和相应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用药主要是用一些杀杆菌的药物,较常见的是氨苯矾,这是首选,还可以用氯苯酚氰、利福平等等,可以联合用药也可以单独用药,需要评估病人本身的情况,这是化学用药。免疫疗法可以用一些免疫制剂,像活卡介苗,加上灭活的麻风杆菌联合特异免疫治疗。还有是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处理残端、残肢、残疾的改变或者是溃疡的改变,进行消炎防止并发感染,可以做一些中药、理疗、针灸等的治疗,出现残肢可以做矫形、手术等。
建议怀疑自己患麻风病要尽快到麻风专业机构或到条件较好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一般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皮肤病防治所,也可到省、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皮疹是麻风病的首要症状,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形状是圆形的,颜色是浅色的。部分还会出现身体皮肤干燥,严重者会出现周围神经增大,一般表现为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异常。麻风病早发现早治疗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没有正规治疗,可能导致肢体残疾或畸形,有的还会出现面瘫的情况。建议麻风病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在正规治疗的情况下,是不影响正常生活。以上科普知识仅供参考。
预防麻风病的措施有日常预防: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这种疾病曾经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因为过去医疗水平差,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有限,再加上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人们谈麻风而色变。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这种疾病已经是可防可控的了。
有分类的,根据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瘤型、瘤型、未定型。每一类型的麻风病具体的病变特征都不太一样,但主要的表现都是皮肤、外周神经的改变。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病因主要是感染麻风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机体免疫力正常的人一般不容易感染,不用太担心。以上科普知识仅供参考。
以下方法可以预防麻风病1、及早发现病人。2、用联合化疗普遍治疗病人。3、化学预防。4、卡介苗接种。5、麻风防治与综合性卫生机构相结合。麻风病的预防方法有很多,例如对易感者进行疫苗注射,也可以进行预防性的用药,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办法。
这个中药对麻风病是有作为的,麻风病其实是一种风邪,中药的一些方剂、汤头可以对麻风病起到治本的作用,但是对于较急症状还是靠西药,例如氨苯砜、利福平等,中药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可以调理体质,甚至对麻风杆菌也有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