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神病的诊断

发布时间: 2011-06-10 11:09:3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精神病的诊断。

精神病如何判断

1.首先是认知活动:包括

1.)感知觉活动:幻听幻视是最常见的知觉障碍,常见于精神病。

2.)思维活动: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最常见的妄想就属于思维障碍,如患者怀疑有人迫害他,有人监视他,甚至报警。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常见的是思维迟缓,觉得脑子变笨了,不能想事了,这也是思维障碍。

3.)注意力:是否集中

4.)记忆力:远的事情,近的事情是否能正确回忆?痴呆的患者最常见的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记忆障碍,早晨吃的啥饭中午就记不起来了。

5.)智能:计算力,一般常识啊,推理能力等等,韦氏智力测查是最常用的智力测查方式。

6.)自知力:是否知道自己患有疾病?是否能分析自己的病态表现?

2.情感活动:心情如何?情绪协调吗?和自己的内心体验一致吗?常见的有: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兴趣下降,少语少动,严重的时候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的倾向,这多见于抑郁症患者。情感淡漠:多见于精神病,面部表情呆滞,对家人缺乏亲情,真个人变得冷漠了。情感不协调:多见于精神病,一会哭一会笑,给人感觉不正常。

还有最常见的焦虑:老是担心紧张,称之为广泛性焦虑。或者突然出现心慌出汗,憋气,这又叫做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抑郁症。

3.意志活动和行为:常见的有意志活动减退:如生活懒散,多见于精神病。行为障碍也是比较常见:比如活动变得特别多,见人自来熟,多见于躁狂。行为怪异多见于精神病,如一个患者怀疑有人跟踪他,他时常回头看看有没有人。怀疑有人监视他,整天拉着窗帘,屋门也不出去。强迫症的患者往往有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洗3个小时,这是强迫行为。

疾病症状的共同特征

1.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也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一旦出现了幻觉就要根据其来源、性质、内容、持续时间、幻觉出现时有无意识障碍及幻觉对患者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推理。很多精神疾病中可以出现幻觉,一般来讲,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较频繁的幻觉,多见于精神病,而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幻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疾病。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可见于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中,在意识清晰时出现典型的幻听尤其是评论性幻听是诊断精神病的重要征象。施奈德把思维化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称为精神病的特征性的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较为典型、数量较多的幻听常见于精神病。在心境障碍和反应性精神病中也可出现幻听,但多较短暂及持续的时间较短。有的躯体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及酒精中毒也可出现持续时间很长的幻听,但这些疾病一般还同时具有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常。

幻视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幻觉,在意识障碍时出现,一般见于器质性精神病,且多为一些生动的画面,如急性严重传染病的患者可出现一些生动鲜明的惊险场面;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常出现一些动物的幻视,如蚂蚁、蛇等;颞叶癫痫患者可出现要素性幻视,顶枕部位的病灶可出现景象性幻视。精神病患者出现幻视也不罕见,但多为一过性症状。幻嗅是颞叶癫痫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也可见于精神病患者。幻触多见于精神病,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内脏幻觉多见于精神病与抑郁症,常同时伴有疑病妄想或虚无妄想。

2.思维障碍。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逻辑的障碍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控制、被夺走、被广播等是精神病的重要征象。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可出现思维方面的障碍,但多在意识不清晰的情况下出现。思维奔逸、联想加速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奔逸和情感高涨、意志活动增强构成了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思维迟缓常见于抑郁症患者。思维贫乏往往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相伴随出现,构成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的三项基本症状,思维贫乏也可见于痴呆状态。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原发性、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突然发生的妄想常是精神病较为特征性的症状;而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有一定现实基础的妄想是偏执性精神病的特征。妄想阵发以持续短暂、发生突然、消失突然的一个或多个妄想且间歇期正常为特征。妄想内容是片断的且变化不定,前后复述不一致多为器质性精神病的妄想特征。

3.情感障碍。情感活动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症状,也可见于服用某些精神活性物质之后,而情感欣快、病理性激情和强制性哭笑常是器质性精神病较为特征性的症状。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而情感淡漠或平淡,情感不协调(情感体验与外界环境、内心活动与脸部表情的不协调),情感体验不能被外人理解,不能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无故自笑,以及情感倒错是精神病较为独特的症状。情感淡漠也可见于额叶肿瘤的早期。焦虑症状群可见于多种精神病,在症状梯级中它是一个低等级的症状群,没有特异性。但患者出现突出的焦虑而无其他躯体异常和精神病性症状则应该首先考虑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4.意志行为障碍。重性精神病多有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些离奇古怪、装相作态、幼稚愚蠢、不可理喻的行为,突发的无目的性的攻击行为,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多指向精神病的诊断,但在癔症的分离性障碍中也经常见到。木僵是精神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精神病、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症和器质性精神病。若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面无表情,则多为精神病的紧张型。抑郁性木僵患者的特征为面部表情和眼神流露出抑郁,对情绪性刺激有反应,意识清晰,在进入木僵前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心因性木僵常发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病程短暂,恢复较快。器质性木僵常在意识不清的基础上产生,与躯体疾病的发展相一致,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5.智能障碍。痴呆是一种全面的智能损害,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痴呆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痴呆,是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可由脑变性、代谢内分泌障碍、颅内感染、肿瘤、外伤、中毒、正常压力脑积水等多种原因引起,常同时出现遗忘综合征与人格改变,多无意识障碍。另一种是假性痴呆,多见于癔症,这类患者起病前多有明显的心因,起病急,行为幼稚,对医生的问题作出一些近似而荒谬的回答,与实际情况明显的不符。仔细分析,鉴别不难。真性痴呆还需要与抑郁症的假性痴呆相鉴别,抑郁症特别是老年性抑郁症,由于思维迟缓、行为反应迟钝、不能完成需要脑力的工作而易被误诊为痴呆。但抑郁症的假性痴呆起病一般较急,抑郁情绪体验比较深刻。

各种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一、精神病诊断精神病,必须符合以下四条标准。

(一)症状学标准,确定无疑至少具有下述特征性症状之一。如果症状的存在很可能但并非确定疑,或者,症状虽然存在但并非十分典型,则至少具有下述特征性症状中的两个。

1、内心被揭露体验(被洞悉感):病人:“直觉地”感到自己内心活动已被别人知晓。相应的解释性妄想可有可无。或者,病人感到,他的思想已经“传播”或“广播”出去而被人们的(思维播散)。

2、被控制体验:病人感到他的思想、情感或行动受着某种外力的控制,完全不是出自他的志。或者,病人感到自己的身体活动完全是被动的(躯体被动体验),或者是不由自主地“扮演”出来的(被强加的体验)。相应的解释性妄想可有可无,即病人并不一定把这种现象归之于某种确定的外力,如果个人、某个集团或受人操纵的某种仪器等。

3、思想插入:病人在思考时感到有某些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思想“插入”其中。或者思想被夺走,病人感到:很自然就要接着想到的思相忽然“被夺走”了,他既说不出被夺走的思想是什么,也否认那是由于“忘记了”、“一时想不起来”,他有一种“被夺走”的特殊体验。或者病人在思考时,思想突然中断,无以为继(思想阻滞,思维中断),这主要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但可伴有忽然言语中断的客观表现。

4、特征性言语幻听:思维鸣响,或者幻听评论病人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幻听命令病人必须怎样做或者两个或多个谈话声在交谈。幻听内容与病人的心情和思想无关也是这类幻听的特征之一。

5、特征性妄想:原发性妄想(妄想突然发生,与人格、经历和处境都没有可理解的联系,既不与心情高涨或心情低落相联系,也不是对任何症状的解释);或者妄想知觉(随着一个真实的知觉而突然出现的的妄想,妄想与知觉缺乏可理解的联系,且一旦出现就表现为充分发展了的固定的妄想信念);或者多个互不相关甚至互相矛盾的妄想,或者,高度复杂且涉及范围广泛但完全不成系统的妄想,或者内容多变但持久存在且无相应情感和行动的妄想。

6、特征性思维障碍:破裂性思维(即显著形式的联想松弛,在没有意识障碍和言语运动性兴奋的情况下,在一连串的自发言语中,有些地方上一句话与下一句话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而追问且起来病人也说不出任何恰当的解释);或者个人所特有的逻辑,即逻辑倒错或者把有共同之点或相似之处的事物等同起来(“隐喻性”)或者用近似的词代替确切的词,语词新作,言语离题脱轨,以致难于理解;或者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互相混淆;或者没有动机和客观效果以致无法理解的议论(所谓诡辩症);或者思想内容贫乏的言语。

7、特征性紧张症状群:木僵伴有刻板言语或模仿言语;或者木僵伴有刻板动作,或模仿动作、作态、主动性违拗、被动服从或蜡样屈曲,或者木僵且有时穿插一系列复杂而敏捷的行动;或者木僵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8、青春症行为:在没有一般性言语运动兴奋的情况下不时出现各种显著怪异的行动,如不可预测的前后毫无联系且与环境显得极不相称的行为(在严肃场合下的恶作剧或小丑行为、幼稚的举止等);或者冲动性行为(突如其来、没有任何明显的动机、似乎指向一定的目标但没有完成又中止的行动,或忽然无故改变目标、事后说不出任何恰当的解释以致使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或者思想、情感和动机目的显著地不协调或互相矛盾的各种行为。

9、特征性情感障碍:在一般性情感迟钝、平淡的背景上出现各种很不恰当的情感活动(如:情感倒错、无故独自发笑、由于微不足道的事或无明显缘故而悲啼或暴怒等)或者情感淡漠伴有社会性退宿(应该注意的是,表情呆板并不一定标示情感淡漠,评价这一症状的必须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和长期住院环境条件的影响,必要时应停药出院观察以确定是否真有情感淡漠和社会性退宿)。

(二)严重性标准,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严重程度需符合精神病的三点要求:

1、与现实不能保持恰当的接触,或者不能客观地评价环境事物,不能把思想或想象跟客观现实清楚地区分开来,甚至以病态体验或信念歪曲客观现实,如妄想、幻觉等。

2、不能恰当料理个人或/和家庭日常生活,显著妨碍了日常工作或/学习。

3、丧失自知力:病人本人不承认有任何精神不正常,或者虽承认精神不正常,却不能具体说出不正常表现在什么地方,或者只限于复述从医生那里听来的某些术语(如妄想)却不承认该术语所表示的病人实际精神神异常(如坚持其妄想信念)。

(三)时间标准患病至少三个月。

(四)阴性标准不符合下列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意识障碍

2、情感性精神病

3、脑器质性精神病

4、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5、反应性精神障碍

6、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7、偏执性精神病

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不包括有害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诊断需满足以下两点:

(一)根据病史或神经系统检查或实验室检查表明有脑器质性病变存在的证据。

(二)精神障碍表现为器质性脑综合症的任何一种形式。

器质性脑综合症可分为以下五种:

痴呆、器质性意识障碍、器质性遗忘综合症、器质性人格障碍、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

1、痴呆:不包括精神发育不全。诊断需满足以下四点。

(1)过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减退,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严重减退,以致严重妨碍病人应社会生活,丧失工作能力或工作能力严重减退。

(2)严重记忆障碍,尤其是近记忆障碍。

(3)抽象思维严重损害,表现为理解和形成概念、判断、推理之逻辑思维能力的严重障碍。

(4)对情绪或/和本能的控制能力削弱,或者有器质性人格障碍。


2、器质性意识障碍:应区别于反应性意识障碍和歇斯底里性意识障碍。诊断需满足以下五点:

(1)注意障碍:对环境刺激保持注意的能力受损,持续进行有目的的思考或交谈或行动的能力受损。

(2)知觉障碍:知觉一般地不清晰,感觉或增高,以致对环境认识不清、不完整或有错认(错觉),幻觉也常见。

(3)定向障碍:意识障碍由浅到深,一般地说,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依次发生障碍。

(4)记忆障碍:最突出的是即时回忆的障碍,这是与注意障碍有密切联系的。

(5)短时期内发展:意识障碍可突然在瞬间发生,最长的过渡期一般不超过数天。可有明显的波动,通常上午较轻,晚上加重。常有惶惑、惊恐等情绪及睡眠障碍或运动性不安。

3、器质性遗忘综合症:是以即时回忆相对完整而短期记忆有严重障碍为主的综合症,遗忘没有显著的情感选择性并符合以下特点:新事比旧事易忘,偶然的比习惯的易忘,复杂的比简单的易忘,抽象的比具体的易忘,常有虚构。

4、器质性人格障碍:完整的人格逐渐发生变化终于构成主要的临床相。诊断需满足以下四点:

(1)在一般性情感冷淡(对家庭、社会、职业或过去的爱好都不关心不感兴趣)的背景上有明显的情绪不稳(易激惹,易怒,象小孩一样闹脾气或易哭泣等)。

(2)道德观念削弱甚至消失,表现为直接的、迫不及待的,不择手段的追求欲望的满足,性行为不检点甚至公开的猥亵行为,抢别人的食物,偷窃,随地大小便等完全违反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的行为。

(3)有智力和记忆的缺陷。

(4)在患器质性疾病以前没有人格障碍。

5、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以上四种形式之混合的或不典型的形式,以及以幻觉,妄想等突出而掩盖了智力、记忆和人格障碍的形式,但这些被掩盖的缺陷总是可以辨认的。

三、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诊断需满足以下两点:

(一)存在有足以引起精神障碍的躯体(证据来自病史或身体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不存在原发于脑的器质性病变。

(二)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二者在病程和症状的轻重上有密切显著的联系。

四、酒及药物依赖(旧称上瘾和习惯)包括躯体的及心理的依赖,依赖的特征并非由于医疗上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服药或饮酒后精神上的特殊快感,持续地或周期地出现非饮酒或服药不可的强烈渴求,以体验酒或药物的心理效应,有时也是为了消除禁戒造成的不快感。

`

照例有耐受性增高,但也有少数例外。一个人可以同时对几种药物产生依赖。诊断依赖必须符合以下两条:

(一)病人有非饮酒或服药不可的心理,为了得到饮料或药物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顾后果。

(二)减量或停用后出现躯体的和/或精神的戒断症状,轻者只感到难受不适,重者可威胁生命。依赖可伴有或不伴有药物(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五、情感性精神病以持续的心情高涨(躁狂)或心情低落(抑郁)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每次发作一般持续一月至数月便自发缓解,间歇期无明显精神症状,即使反复发作也不造成智力或人格缺陷。少数病例的病程很长(一次持续两年以上),这些病例在过去有多次发作或年龄较大,即使如此,不造成智力或人格缺陷。不包括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反应性抑郁状态。

(一)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中的一类,不包括更年期忧郁症。

1、躁狂相: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一种表现形式。诊断需满足以下四点。

(1)持续的显著的心情高涨,有时也表现为以易激惹为主的临床相。如果是第一次发作,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下诊断;如果过去有过典型的躁狂相或抑郁相发作,病程不足一个月也可以下诊断。

(2)心情高涨显著的病例下列症状至少有三个,以惚激惹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下列症状至少四个。

1)比平时显著活动增多,病人几科总是在活动(社交、工作、体力活动、管闲事等)。

2)比平时显著话多,甚至整天几乎不停地在说话。

3)思想奔逸(观念飘忽),主观上感到思想活动增多加快,或者客观上表现为音联、意联、出口成章、开玩笑或俏皮话脱口而出等。

4)自我评价过高,夸大自己的才能、智慧、常识、财富或地位等,可以构成妄想。

5)睡眠需要减少,没有疲乏感。

6)随境转移,注意力很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动而改变,以致一件事没有做完又去做别的事,交谈常转移话题。

7)行动凭一时的动机或兴之所至,富于冒险性(不考试和不注意可能的或实际的严重后果),挥霍浪费,举止轻

(3)没有精神病的任何特征性症状。

(4)不是由于饮酒、服药或任何躯体的、脑的疾病所引起。

2、抑郁相: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一种表现形式。诊断需满足以下六点:

(1)持续的显著的心情低落,有时表现为心情恶劣或焦虑。如果是第一次发作,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下诊断;如果过去有过典型的躁狂相或抑郁相发作,病程不足一个月也可以下诊断。

(2)下列症状至少有四个:

1)胸闷、气短、常忍不住叹息、头脑不清醒或发昏的感觉、食欲不振等心情低落时常伴有的躯体不适。

2)睡眠障碍,尤其是早醒。

3)一醒来就感觉心情很坏而晚上反而好一些。

4)精神不振,无力或疲倦感。

5)行动显著缓慢,活动显著减少。

6)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对亲人不感到温暖或爱,娱乐活动时体验不到愉快。

7)自我评价过低:自认什么也不会成了废物,或自认有严重过错甚至犯了罪,或过分自责。

8)主诉思考困难,不会思考,什么也回想不起来等,或者有语量显著减少、言语缓慢等思潮迟滞的证据。

9)常有想死的念头,或者认为已经毫无希望,生不如死,或者有过自杀行为。

(3)没有精神病的任何特征性症状。

(4)不是由于亲人死亡、失恋、工作或学习等严重失败引起的反应性抑郁状态。

(5)不是更年期忧郁症。

(6)不是饮酒服药等有害物质、躯体病或脑的疾病引起的类似精神障碍。

(二)更年期忧郁症状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诊断需满足以下五点:

1、起病于更年期(女,45-55,男,50-60岁),过去没有躁狂和抑郁发作的历史。

2、主要表现为在心情低落背景上的焦虑不安,甚至激越;思潮缓慢不明显或不存在;伴有自责或自罪或贫困或疑病等抑郁性观念或妄想。

3、更年期的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率乱。

4、病程较长,但以完全缓解告终。

5、没有精神病特征性症状,不是有害物质、躯体或脑的病症所致。

六、反应性精神障碍也叫做反应状态或心因性反应。反应性精神病是反应性精神障碍的严重形式。

诊断需满足以下两点:

(一)具有反应性精神障碍的三个特点:

1、由相对重大的精神创伤引起。所谓相对,指精神创伤对于一般人说来是重大的,如:亲人死亡、失恋,工作或学习中的严重挫折或失败、蒙受不白之冤等。

2、作为反应开端的体验和反应的内容是可以理解的,如亲人死亡引起头痛和抑郁,失败引起后悔和灰心沮丧,蒙受不白之冤引起委屈的心情和被害妄想等。反应可以有一些与精神创伤无关的内容,但在临床中不占主要或突出的地位。

3、反应病程与精神创伤相适应:突如其来的创伤引起急性起病,逐渐恶化的处境引起亚急性起病,客观因素加剧或解除引起症状加重或减轻等。病程一般不超过半年,但长期持续的精神创伤可以造成陋就简更长的病程。总是以缓解告终。

精神病专题:http://www.fh21.com.cn/sjk/jsflz/

上一篇: 没有了~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精神病对患者对患者家人的影响都非常大,精神病主要由于压力过大、饮食问题、心理疾病等病因造成,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患...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肾病综合征诊断方法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1、尿液检查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基础。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和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能够准确评估尿蛋白的排出量,尿蛋白电泳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蛋白尿。尿液检查简单易行,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血液检查包括血清白蛋白、血脂和肾功能指标。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以评估肾功能状态。血液检查结果结合尿液检查,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 3、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CT或MRI,能够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肿瘤等。对于疑似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 4、肾活检是确诊肾病综合征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肾活检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临床表现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包括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病因,如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感染等,有助于病情稳定。

  • 被不明物体咬伤中医诊断

    被不明物体咬伤后,若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考虑,结合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中医认为,这类咬伤属于外感风邪侵袭,导致气血不畅,局部经络受阻,引发肿胀和疼痛等不适。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有助于排除毒素,疏通气血,从而缓解症状。但这类咬伤有一定感染风险,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 为何咬伤后会出现红肿和疼痛? 不明物体的咬伤,通常会导致皮肤破损,并引入外界毒素或细菌。中医理论中,风邪和毒邪侵袭人体,容易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表现。这种情况相当于人体的“防御机制”被触发,身体开始对外来物质作出反应。 2. 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 针对不明物体咬伤导致的红肿和疼痛,可以考虑以下几类清热解毒的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煎汤外敷,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然而,患者需要明确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以免引发皮疹、瘙痒等不适反应。 3. 及时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除了中医的治疗理念,及时清理伤口、预防感染同样关键。 4. 特殊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有些患者体质较为敏感,可能会对中药或外敷药物产生过敏反应,需谨慎选择。若咬伤处有明显的破口,并伴随持续红肿、流脓等现象,应高度怀疑细菌感染,需尽早寻求西医抗感染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被不明物体咬伤后,中医的清热解毒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方法缓解红肿疼痛,但关键仍是及时处理伤口并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症状加重,务必尽早就医,避免感染引发严重后果。

  • 是否能诊断为糖尿病

    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主要依赖于血糖值的检测。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那么很难被确诊为糖尿病。然而,当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7.0mmol/L,并且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为糖尿病。这一标准是基于医学界广泛认可的血糖水平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1、不严重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的血糖水平通常不会引发明显的不适症状,意味着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病情不严重。此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注意饮食和适量运动。 2、严重的情况:当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7.0mmol/L,并且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时,说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建议尽快就医,特别是去内分泌科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在日常生活中,维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非常重要。尽量选择清淡的饮食,比如小米粥、玉米面糊等,同时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和菠菜。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这些都是帮助控制血糖的有效措施。 最终,糖尿病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切勿自行判断。定期体检和监测血糖水平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步骤。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这对每个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 新生儿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

    新生儿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相结合的方式改善病情。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母体健康等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是关键。 1、遗传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心脏病史,新生儿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建议家长在孕期进行基因筛查,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对于已确诊的新生儿,需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监测病情发展。 2、环境因素 母体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或感染病毒(如风疹)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孕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环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产检。 3、生理因素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这种情况可能与母体健康状况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孕期控制好母体健康指标,有助于降低胎儿患病风险。 4、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可能会开具利尿剂、强心药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帮助改善心脏功能。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如心脏修补术、导管介入治疗或心脏移植。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病情决定。 - 日常护理:家长需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和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确保病情稳定。 5、饮食与运动建议 - 饮食: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如需配方奶,选择适合心脏病患儿的特殊配方。 - 运动: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婴儿抚触或被动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早期干预和科学护理,大多数患儿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健康成长。

  • 诊断咽炎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咽炎通常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来确认。常见检查包括喉镜检查、咽拭子培养、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咽部疼痛、异物感、咳嗽、声音嘶哑等,以及症状的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环境、过敏史等也有助于诊断。 2、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咽部情况,观察咽部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是否有分泌物或溃疡。同时,检查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以排除其他疾病。 3、喉镜检查 喉镜检查是诊断咽炎的重要方法,分为间接喉镜和直接喉镜。间接喉镜通过反射镜观察咽部和喉部,直接喉镜则通过内窥镜更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帮助发现早期病变或肿瘤。 4、咽拭子培养 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咽炎,医生会进行咽拭子培养,采集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或病毒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类型,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5、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帮助判断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慢性咽炎,还可能检查免疫功能或过敏原。 6、影像学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或怀疑其他疾病(如肿瘤),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颈部CT或MRI,以排除结构性病变或肿瘤。 诊断咽炎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 怎样诊断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原因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过敏原检测等多方面信息,常见原因包括遗传、环境过敏原、生理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1、遗传因素 儿童过敏性鼻炎与遗传密切相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史,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从而引发鼻黏膜炎症。建议家长关注家族过敏史,并在孩子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2、环境过敏原 环境中的过敏原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诱因。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减少接触过敏原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例如,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使用防螨床品、避免接触宠物等。 3、生理因素 儿童的免疫系统和鼻腔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鼻黏膜的敏感性较高,接触过敏原后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儿童的生活习惯,如频繁挖鼻孔或接触污染物,也可能加重症状。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鼻腔受到刺激。 4、诊断方法 诊断儿童过敏性鼻炎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症状、发作频率及家族过敏史。 - 体格检查:通过鼻腔镜检查鼻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或有分泌物。 - 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确定具体的过敏原。 5、治疗方法 - 避免过敏原:减少接触已知过敏原是治疗的基础。例如,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 - 免疫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可考虑脱敏治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帮助免疫系统适应。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以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 怎么诊断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原因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常见原因包括遗传、环境过敏原、免疫系统异常等。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 1、遗传因素 儿童过敏性鼻炎与遗传密切相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史,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度敏感,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关注家族病史,并在孩子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2、环境过敏原 环境中的过敏原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诱因。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接触过敏原的机会,例如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外出。 3、免疫系统异常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对外界物质产生过度反应。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Th2细胞过度活跃有关,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通过血液检查或皮肤点刺试验可以明确过敏原,医生会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治疗方法 - 避免过敏原:减少接触已知过敏原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例如,使用防螨床品、避免接触宠物、保持室内干燥清洁。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免疫疗法: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可考虑脱敏治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暴露量,帮助免疫系统建立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以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哪些症状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早期症状可能包括鼻塞、鼻出血、耳鸣、听力下降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方法包括鼻咽镜检查、CT或MRI扫描以及活检。 1、鼻塞和鼻出血 鼻咽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鼻塞,可能伴随单侧或双侧鼻出血。这是由于肿瘤生长阻塞鼻腔或侵犯血管所致。如果鼻塞持续不缓解或鼻出血频繁,应及时就医。 2、耳鸣和听力下降 鼻咽癌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耳鸣或听力下降。咽鼓管连接鼻咽和中耳,肿瘤压迫或侵犯咽鼓管会引起中耳积液,从而影响听力。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进行耳鼻喉科检查。 3、颈部淋巴结肿大 鼻咽癌早期常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单侧无痛性肿块。这是由于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扩散所致。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鼻咽癌的重要警示信号,需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 4、鼻咽镜检查 鼻咽镜是诊断鼻咽癌的重要工具,可直接观察鼻咽部病变。医生通过鼻咽镜发现异常组织后,可进一步进行活检以确认诊断。 5、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扫描可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这些检查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6、活检 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定期体检和关注身体变化是预防和早期发现鼻咽癌的关键。

  • 前置胎盘的症状和诊断是一样的吗

    前置胎盘的症状和诊断并不完全相同,症状是患者的主观感受,而诊断是医生通过检查得出的结论。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包括无痛性阴道出血、胎位异常等,诊断则依赖于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医学手段。 1、症状表现 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阴道出血,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这种出血可能突然发生,且量较大,但不会伴随腹痛。前置胎盘可能导致胎位异常,如臀位或横位,增加分娩难度。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宫缩频繁或早产的风险。 2、诊断方法 诊断前置胎盘主要依靠医学影像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胎盘位置与宫颈口的关系。经阴道超声的准确性更高,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胎盘是否覆盖宫颈口。对于复杂病例,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3、治疗与处理 前置胎盘的治疗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和妊娠阶段。对于轻度出血,医生可能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定期监测胎儿情况。如果出血量大或反复发生,可能需要住院观察,甚至提前终止妊娠。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是唯一安全的分娩方式。 前置胎盘的症状和诊断虽然相关,但并非完全一致。症状是患者的主观体验,而诊断需要依赖专业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出血或胎位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MRI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 诊断性刮宫后会有附件炎吗

    诊断性刮宫后可能会引发附件炎,但并非必然。附件炎的发生与术后护理、个人体质及感染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后需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并及时就医处理异常症状。 1、术后感染风险 诊断性刮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和子宫内膜的天然屏障,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如果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病原体可能通过生殖道进入输卵管和卵巢,引发附件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2、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护理是预防附件炎的关键。术后应避免性生活至少两周,防止细菌侵入。同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术后出血期间,建议使用卫生巾而非卫生棉条,以减少感染风险。 3、个人体质与免疫力 部分女性因体质较弱或免疫力低下,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例如,患有糖尿病、贫血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术后应加强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免疫力。 4、感染症状与就医建议 如果术后出现下腹疼痛、发热、白带异常增多或有异味等症状,可能是附件炎的信号。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如头孢类、甲硝唑)或抗炎药物(如布洛芬)。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 诊断性刮宫后附件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个人卫生和营养补充。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附件炎的发生风险。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