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才23岁,怎么就得了外阴癌呢?”小李在病床上痛苦地问道。几个月前,小李发现自己私处总是瘙痒难忍,还出现了溃疡。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炎症,随便用了点药。可是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她来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外阴癌。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小李难以接受。她年纪轻轻,平时身体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一、女人得外阴癌,跟坏习惯有关系吗?
外阴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病因复杂,HPV病毒感染、高危性行为、慢性炎症、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外阴癌的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赵方辉指出,HPV病毒的感染是外阴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
研究显示,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是导致外阴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HPV病毒不仅通过性行为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
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是预防HPV感染的重要措施。
同时,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也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外阴癌的关键。
二、小李的“坏习惯”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经过我的详细问诊,发现小李有一些“坏习惯”,这些习惯可能是她罹患外阴癌的重要原因。
长期忽视私处健康:
小李平时很少进行妇科检查,对于私处的异常状况总是忽视,以为只是小问题,不去医院检查。
这种疏忽大意导致了疾病的延误,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
忽视私处健康的习惯在许多年轻女性中并不少见。
她们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健康,不会有大问题。
实际上,正是这种侥幸心理,让许多早期的病变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
不注意个人卫生:
小李在生活中对个人卫生不太讲究,尤其是经期和性生活后,缺乏正确的清洁习惯。
私处的卫生环境恶劣,容易引发感染和炎症,增加了患病风险。
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外阴癌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经期和性生活后,更应该注意私处的清洁,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同时,选择适合的内衣材质和洗涤剂,也能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滥用洗液:
小李为了追求所谓的“清洁”,经常使用各种女性洗液,殊不知过度清洁反而破坏了私处的自然菌群平衡,导致抵抗力下降,更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许多女性误以为使用洗液可以保持私处清洁,实际上,过度清洁会破坏私处的酸碱平衡,使得有害细菌和病毒更容易滋生。
建议大家平时只需用清水清洗私处,保持自然的酸碱环境即可。
生活习惯不健康:
小李平时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健康,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患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年轻人应避免熬夜,减少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体健康。
忽视HPV疫苗接种:
尽管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HPV相关疾病,但小李觉得自己还年轻,没必要接种,错失了一个重要的预防手段。
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适龄女性应尽早接种HPV疫苗,以降低患宫颈癌、外阴癌等HPV相关癌症的风险。
三、外阴癌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放疗科主任楼寒梅提醒,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警惕是外阴癌的信号:
私处瘙痒、灼痛:
私处长期瘙痒、灼痛,尤其是夜间加剧,要引起重视。
私处瘙痒、灼痛是许多女性常见的症状,但如果这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夜间加剧,可能是外阴癌的早期信号。
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私处溃疡、结节:
如果私处出现不明原因的溃疡、结节,并且久治不愈,应尽早就医。
外阴癌的早期症状之一是私处出现不明原因的溃疡或结节。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且用药后未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活检,确认是否为恶性病变。
私处出血、分泌物异常:
私处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可能是病变的征兆。
外阴癌患者常会出现私处出血、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炎症或感染,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异味,应高度警惕,尽早就医检查。外阴癌虽罕见,但其危害巨大。小李的经历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女性朋友应引以为戒,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接种HPV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切莫因疏忽大意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妇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