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现痢疾的情况时,如果存在细菌感染,则会导致白细胞升高。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应用止泻药物以及益生菌等药物进行缓解。
一、抗生素类药物
1.头孢克肟颗粒:若婴儿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痢疾,并且伴有白细胞高的情况发生,可以遵医嘱服用小儿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消炎抗菌治疗,该药物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能够抑制和杀灭细菌。
2.阿莫西林颗粒:若婴儿患有痢疾后并发有肠道炎症感染等情况,也可在医生建议下口服小儿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及螺旋体属等病原微生物均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作用。
3.青霉素V钾颗粒:当婴儿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痢疾,伴随白细胞升高的现象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其青霉素V钾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对于溶血链球菌A组引起的咽部、扁桃体和皮肤化脓感染也有较好的疗效。
4.其他药物:如氨苄西林颗粒、磷霉素钙颗粒等,此类药物都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因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婴儿改善症状。
二、抗病毒类药物
若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上述情况,还可配合医生选择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三、止泻药物
若婴儿腹泻次数较多,还应遵医嘱吃蒙脱石散等药物以达到止泻效果。
四、益生菌
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注意给婴儿适当喝些温热水,有助于补充水分,预防机体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吃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恢复。
此外,在患病期间还需要做好腹部保暖工作,尽量避免着凉,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家长也要及时带婴儿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遵医嘱用药治疗。
肠炎与痢疾的区别主要是痢疾有可能会出现血样便,而肠炎很少发生血样便。痢疾由于腹泻次数比较多,体内水份丢失比较厉害,很容易出现脱水的症状。而且痢疾的发病比肠炎比较严重和凶险,很容易对患者引起其他并发症,还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高热的症状。肠炎在临床中的症状以腹泻次数增多为主,一般经过药物治疗后恢复的比较快。
粪便呈白色不多见,但是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信号,证明很可能有胆道梗阻,胆汁不能够代谢到肠道引来的。不论是结石还是炎症还是其他原因引来的胆道梗阻,都要尽快查明原因和治疗,不然会引来许多很麻烦的病情。可以先做一下B超看一看。注意检查前要空腹。
细菌性痢疾会出现便血的情况,一般的便血者可以用西药治疗,先应用止血药止住血液,然后查出出血部位或病因,对症治疗。如果出血量大的患者,可先采取补血措施。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喝生水;饭前饭后要洗手;剩饭菜要充分加热透后,才可食用,一旦发现便血疾病,应该及时的去治疗,以免延误了病情,对身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细菌性痢疾可以吃肠炎宁。细菌性痢疾主要是肠道内感染了痢疾杆菌引起的肠炎,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黏液的脓血便、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肠炎宁是一种中成药物,由地锦草、黑木耳、樟根、枫叶等多种中药制成,具有清热利湿、行气的作用。临床主要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这种药物可以抗菌,能促进平滑肌松弛,可以抑制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也可以搭配抗生素治疗,比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如出现发烧,需要服用退烧的药物。腹痛严重,需服用解除肠道痉挛的药物,比如654-2片等。
细菌性痢疾也可以出现里急后重感。细菌性痢疾多是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内的炎症,所以很容易出现里急后重感。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于志贺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一旦感染后患者多会出现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一旦确定患有细菌性痢疾后,需要根据患者所出现的症状决定治疗方法。而且平时还需要做好粪便的管理工作,减少传染几率。治疗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作用效果比较好。
细菌性痢疾的并发症很多,一是严重的脱水。如果没有能力进行饮食的,不能喝,在恶心呕吐的话,大量的腹泻这种会造成严重的脱水。脱水造成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休克、酸中毒。二是严重的低钾本身,这些并发症比较严重的。如脱水以后,可能就没有尿,时间长了以后,肾功能就会衰竭,可能会直接休克、昏迷、众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一个昏迷,也可以导致生命的危险。
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措施主要是注意饮食,减少这种或者杜绝细菌的再次摄入所有的食物在入口之前把痢疾杆菌或者其他病原体给杀掉。另外一个是要看病人的表现,如果病人仅仅是一个腹泻,就要让病人尽量地要补足水分。因为腹泻导致的严重的脱水,需要量一下体温多少度,太高的话请医生进行处理。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一般来说,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便和口腔途径传播。如果你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了被痢疾杆菌感染的水,很容易被细菌性痢疾感染。此外,不注意手卫生或与痢疾患者密切接触的人也容易感染。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此外,应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防止周围的人受到感染。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生活或饮食卫生条件差所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性疾病,此类病症大多数发生于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主要以消化道传播,通过带有志贺菌的粪便排出人体后,污染食物、水、手等最终经口腔进入人体,人群普遍易感。1~4岁之间的儿童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尤其是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或疾病爆发的地区,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已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气温以及雨量相对较高的月份以及地区,饮水和食物易被污染,细菌性痢疾病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多数细菌性痢疾病例发生在每年6~9月之间,病发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
细菌性痢疾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发烧、腹痛、腹泻、排便不尽、排脓血便等症状。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因为痢疾杆菌感染肠道所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可以出现阵发性疼痛或明显的绞痛。发烧可以是低热,中度发烧也可以表现为高热。腹泻是一个主要的表现症状,由于排便次数多,总是感觉排不尽,总想排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有粘液的脓血便。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必须要及时输液对症治疗,通常选择抗生素、蒙脱石散和益生菌结合治疗,并要注意补充体内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