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支气管炎咳嗽怎么办?支气管炎咳嗽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 2024-07-24 13:13:4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支气管炎一般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造成的,很多人中老年人都有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支气管炎需要好好调理,如果不调理的话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有很多食疗的方法都有缓解的作用,那支气管炎咳嗽怎么办?支气管炎咳嗽怎么办?支气管炎咳嗽怎么治疗?支气管炎咳嗽怎么治疗?

1、按摩疗法

(1)定喘穴

取穴方法:

俯卧位时该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操作方法:以拇指按压该穴位,当局部有酸麻感时,可见效果。

功效:该穴属于经外奇穴可止咳平喘,通宣理肺,主治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2)华盖穴

取穴方法:在人体胸部正中线上,与第1肋间相平。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点按该穴位,待有酸胀感时,即可。

功效:该穴位于任脉,可吸收水湿,有止咳平喘、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之症。

(3)天突穴

取穴方法: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操作方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揉,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呼吸。

功效:按摩该穴可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利咽喉等,对于支气管炎咳嗽有一定疗效。

2、刮痧疗法

(1)发作期刮痧

取穴部位:发作时取大椎、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及尺泽、前胸和上肢内侧。

操作手法:

1、先刮大椎和两侧的定喘、肺俞两穴,再刮天突、膻中、中府三穴及前胸;

2、最后刮尺泽穴与上肢内侧部位,力道由轻到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

功效:主治支气管炎症,当疾病发作时,可用该疗法来缓解。

(2)缓解期刮痧

取穴部位:定喘、肾俞、志室、风门、肺俞、太渊及前臂内侧、足三里。

操作手法:宜先刮定喘、风门、肺俞,再刮肾俞、志室及腰部,然后刮太渊及前臂内侧,最后刮足三里,轻刮的力度要适中,以有痧痕为止。

功效:该方法主要用来调理支气管炎咳嗽之症,作为长期调理之法,需要长期坚持。

3、食疗方法

(1)栗子煲瘦肉

材料:

栗子25克、瘦猪肉200克。

做法:将栗子去壳,猪肉洗净切片,两者一同放入锅中煲汤,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该食疗方有益气、止咳、消炎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2)百部甘草膏

材料:百部300克、甘草200克。

做法:将甘草加水煎熬浓缩,滤掉药渣,加百部继续煎熬浓缩成膏,分成内40份,一日三次服用。

功效:百部清肺热止咳,可用于调理风热型急性支气管炎症。

4、支气管炎咳嗽注意

1、忌辛辣油腻食物:辛辣油腻食物易生内热,刺激气管黏膜,助湿生痰、阻塞肺道,从而加重病情。

2、忌海腥食物:变态反应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一,而海鱼、虾、蟹等又是常见的过敏源,所以应忌食这类食品。

3、忌烟酒,烟会刺激气管黏膜,酒行气,都会加重病情。

4、就医治疗:以上的一些方法只供参考,用于辅助常规治疗,患者宜及早就医,才能及早康复。

5、中药治疗方法

(1)药物:硫黄粉50g,甘草50g,白芍20g,白术20g,白矾10g,热参总碱150g。制法:先将草、芍、术用水煎煮两次,煎液混合一起浓缩成稠膏,加入硫、矾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热参总碱,混匀,备用。用法:先将脐用温水洗净擦干,取上药200mg敷于脐窝中,盖以软纸片,上用药棉,轻轻压紧,外以胶布固定,5~7天换药1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2)药物:二丑15g,大黄30g,槟榔8g,木香5g,轻粉少许。

制法:轻粉另研。余诸药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加轻粉,调均匀,再研一遍,炼蜜调膏。

用法:敷神阙穴。用于支气管炎偏热者。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3)药物: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黄5g,细辛2g,麝香少许。

制法:麝香另研,余共研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先将脐内放麝香,再放余药,隔姜灸,每次3~5壮,10天为1疗程。

出处:《中国灸法集粹》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冰糖具有止咳化痰、养阴生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但支气管炎患者单纯应用冰糖雪梨,无法完全治愈疾病,还...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支气管炎需要做喉镜吗

    支气管炎是否需要做纤维喉镜检查取决于病情的具体情况。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仅咳嗽、咳痰等症状通常不需要纤维喉镜检查,因为这类疾病具有自限性,可以自行恢复。慢性支气管炎由于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咽喉疼痛,一般也不需要纤维喉镜检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然而,如果支气管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出现剧烈咳嗽、咳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则需要通过纤维喉镜检查判断病情并及时治疗,通常会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或罗红霉素分散片等药物。建议患者平时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如有明显不适应立即就医。

  • 支气管炎会不会出现痰中带血丝

    支气管炎可能导致痰中带血丝,具体取决于病因。细菌感染引发的支气管炎,炎症刺激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咳痰带血;病毒感染则可能引起咳嗽、咳痰,严重时伴有发热、胸闷。物理性损伤如冷空气侵袭或长期吸烟,一般不伴随出血,但有干咳无痰和咽喉干燥的症状;过敏性因素如接触花粉、尘螨等,可能引起打喷嚏、流鼻涕和皮肤瘙痒等症状,通常无明显出血。建议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

  •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要注意些什么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保暖和定期复查。饮食上应选择新鲜水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休息时应适当卧床,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暖方面要根据个人体质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饮水量,定期到医院复查。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痰老不消怎么办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痰不消时,应通过饮食调理和日常护理进行一般治疗,并在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营养。日常护理方面,需做好保暖、避免着凉、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减少去人群密集处的次数,外出时佩戴口罩。若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按医嘱服用止咳化痰药物,如复方甘草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并可能需配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等。还可通过物理疗法等其他方式处理,伴有其他不适时需及时就医。

  •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回事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可能由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过敏反应引起。症状包括刺激性干咳、呼吸急促、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轻度患者可通过家庭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吸烟和使用加湿器,并按医嘱服用止咳药和退烧药来缓解症状;若病情严重,则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药物治疗以控制炎症和改善症状。处理此病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其指导。

  • 支气管炎多久复查胸片

    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1-2周需复查胸片,以确认病情好转情况。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则建议每年春秋各做一次胸片检查,以监测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急性支气管炎治疗通常包括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和头孢克肟颗粒,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或注射用青霉素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从而促进康复。

  • 急性喉支气管炎多久治好

    急性喉支气管炎通常5-7天可治愈,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体质较好、免疫力强的患者恢复较快,反之则较慢;病情轻微者恢复较快,严重者伴有并发症则恢复时间较长;积极治疗并按医嘱用药,配合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能缩短病程。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加重病情。日常应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如小米粥、南瓜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 之前有支气管炎现在睡觉老是呼噜

    之前有支气管炎,现在睡觉时经常打呼噜,可能是由肥胖、睡姿不当等非病理因素,或鼻甲肥大、扁桃体肿大等病理因素引起。肥胖会导致颈部脂肪压迫呼吸道,建议适当运动和控制体重;睡姿不当则通过调整睡姿可缓解。鼻甲肥大通常由长期炎症刺激引起,需使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布地奈德喷雾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扁桃体肿大多由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严重时需手术切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减轻不适症状。

  •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需要住院多久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时间一般为一周,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轻微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无需住院;严重症状如剧烈咳嗽、咳痰、发热等则需及时就医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可使病情改善,出院后需注意避免人群密集处、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定期复查以监测恢复情况。

  • 支气管炎喘气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炎患者出现喘息症状,通常由急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支气管痉挛引起,也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相关,伴有咳嗽和咳痰。急性支气管炎时,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痉挛,出现呼吸困难;若同时存在哮喘或肺不张,也可能影响通气功能。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支气管壁平滑肌痉挛、分泌物增多及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形成大量脓性分泌物,造成呼吸不畅。除上述情况外,肺炎、肺水肿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呼吸,需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日常应加强保暖,避免受凉,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