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大约占患者30左右。但多数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坠胀及轻度痛经等症状,并且妊娠创伤可造成子宫腺肌病。做好子宫腺肌症的预防和保健是非常重要的。那子宫腺肌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好保健工作呢?
子宫腺肌症的预防与保健
子宫腺肌病不是肿瘤,但需要警惕是否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资料表明,约有半数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若合并子宫肌瘤,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增大的子宫呈现局部性结节隆起,结合B超检查可资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病属于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症,其症状并不严重,体检也只是发现子宫增大,故而并非什么严重的疾病。对此不必过分担心,但要给予重视。若不加以控制,病情必然还会发展,增加不适和痛苦。所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后,就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即在感到下腹部疼痛不适或痛经时,可用布洛芬、消炎痛或萘普生等抗炎止痛药缓解症状。另外,近年临床医生还使用雌三孕酮作为常规治疗药物,于月经周期的第1天、第3天各服1次,每次服2.5mg。以后每周隔3~4天服用1次,共2次,剂量同前,连续服用6个月为1个疗程。资料表明,经过系统治疗可达缓解症状或治好之目的,你不妨试试.
子宫腺肌症的保健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是指子宫腺体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以往亦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子宫腺肌病的主要原因是与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关。此外,高雌激素的刺激也可促使子宫内膜过度生长,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子宫腺肌病发生。
子宫腺肌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大约占患者30左右。但多数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坠胀及轻度痛经等症状。患者月经量正常或增多,经期往往有所延迟,一般延迟8~12天。30~50岁的经产妇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当考虑该病,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可进一步做B超检查。B超检查在子宫肌层中见到种植内膜所引起的不规则回声增强,即具有诊断意义。
子宫腺肌病属于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症,其症状并不严重,体检也只是发现子宫增大,故而并非什么严重的疾病。对此不必过分担心,但要给予重视。若不加以控制,病情必然还会发展,增加不适和痛苦。所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后,就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即在感到下腹部疼痛不适或痛经时,可用布洛芬、消炎痛或萘普生等抗炎止痛药缓解症状。另外,近年临床医生还使用雌三孕酮作为常规治疗药物,于月经周期的第1天、第3天各服1次,每次服2.5mg。以后每周隔3~4天服用1次,共2次,剂量同前,连续服用6个月为1个疗程。资料表明,经过系统治疗可达缓解症状或治愈之目的,你不妨试试。
临床资料表明,约有半数子宫腺肌症患者可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若合并子宫肌瘤,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增大的子宫呈现局部性结节隆起,结合B超检查可资鉴别诊断。所以,我们要时刻做好预防跟保健工作,不要等到癌变的时候才发现,那时候已经晚了。
子宫腺肌症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其原理是通过阻断子宫动脉血流,减少病灶的血液供应,从而缩小病灶并减轻疼痛。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1、子宫腺肌症栓塞术的原理与效果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痛经、月经量过多和不孕。栓塞术通过介入放射技术,将栓塞剂注入子宫动脉,阻断病灶的血液供应,使病灶逐渐萎缩。研究表明,术后约70%-90%的患者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月经量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栓塞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栓塞术适合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接受子宫切除的患者。但对于有生育需求、凝血功能障碍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需谨慎选择。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病史分析,确保手术安全。 3、术后恢复与注意事项 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下腹疼痛、发热或阴道分泌物增多,通常1-2周内缓解。建议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定期复查。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新鲜蔬菜,促进身体恢复。 4、栓塞术的长期效果与复发风险 栓塞术的长期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复发。复发率约为10%-20%,可能与病灶未完全萎缩或新病灶形成有关。若症状复发,可考虑二次栓塞术或其他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症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术后护理和定期随访,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