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双重打击,糖尿病患者脆弱的双脚很容易受损,感染发炎以致溃烂,如果防治不好还会逐步腐烂到软组织、骨头……最后可能不得已,只好将脚截去,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因此爱护好双脚,应该是糖友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护理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的双脚感觉不灵敏,很多人脚伤了都懵懂不知,伤口感染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为了预防和避免糖尿病足,不仅要给双脚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而且每天要仔细给双脚做检查,及时发现有没有破损,一旦有伤口,就要到医院处理。
检查:糖尿病足“六步曲”
零级:皮肤没有明显病变,只是下肢供血不足,皮肤感觉反应迟钝、麻木疼痛。
一级:脚部皮肤开始显出异样,但只表现为皮肤浅表层的溃疡,病变尚未侵入深部组织。
二级:病灶已达脚部深部肌肉等软组织,脓性的分泌物多,肌腱、韧带还没有受到破坏。
三级:开始出现大量的软组织受损,足部的肌腱和韧带也受到破坏,脓性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增多,还没有明显的骨质破坏。
四级:骨质被破坏出现骨髓炎、骨关节破坏,形成假关节。
五级:脚的大部分或全部缺血,感染,出现严重的坏疽,肢端发黑,需要高位截肢。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降低截肢率的最有效办法。
糖尿病足病因: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共同作用
糖尿病足是怎么造成的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内因。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血管会出现病变,在足部也不例外。当周围动脉血管硬化、狭窄或闭塞时,患者的下肢缺血缺氧,严重时就出现了组织的坏疽。不仅是大血管,就连小血管和微细血管(即毛细血管)病变也会加重下肢缺血缺氧,等于给组织的坏死和溃疡的形成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糖尿病导致的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会和血管病变“联手”,共同作用,使患者的感觉神经出现障碍,感觉衰退。通俗来讲,糖尿病的长期患者就如同一个感觉迟钝的孩子,对外界刺激表现“麻木”,就连受了伤也不知道。他们自我保护的功能大大降低,增加了足部损伤的机会,诱发溃疡的产生。而外因,则来自伤口破损之后的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和神经的病变,微小的创伤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侵袭感染,而且感染起来很不容易控制,因此感染是糖尿病足溃疡和恶化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足,也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做个判断,方便对症下药。湿性坏疽类型,是由于脚部动静脉同时受阻,循环或微循环出现障碍所引发,患者临床的表现是肢端水肿,溃疡部位分泌物很多,严重时伴有全身的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干性坏疽型大多发生在脚趾的末端,由于肢端动脉和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致使血流缓慢或者突然中断。临床表现是动脉搏动消失,虽然没有水肿,分泌物少,但脚趾或脚趾以上的组织干枯变黑,和健康的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混合性坏疽则以上两种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糖尿病足护理:保护双脚避免碰伤
要驱除糖尿病足的烦恼,首先要在内因上下功夫,“斩草除根”。患糖尿病时出现的高脂血症、高糖血症都会加重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展。同时,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诱因。另外,血糖控制不良还会影响伤口愈合,因为血糖增高时,中性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增加,不利伤口愈合。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与此同时,糖尿病足患者在家中对双脚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和正常双足的最大区别在于,糖尿病足感觉麻木,受伤了患者也感觉不出来,伤口又特别难愈合。保护双足,避免受伤是糖尿病足护理的关键。
糖尿病人洗脚:擦脚毛巾用白色
糖尿病足患者每天要洗脚,用35-40℃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要注意的是,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有些患者喜欢用手或脚去试温度,但实际上手脚的感觉往往不正确,用温度计最好。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彻底擦干,因为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都可能造成足部皮肤不易察觉的创伤。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糖尿病人剪趾甲:定期请家人帮忙
患者可定期请家人帮忙剪趾甲,由于趾甲过长会容易断裂,伤到趾甲周围的组织,糖尿病足患者要定期修剪趾甲。患者最好不要自己剪,因为他们足部末梢的感觉差,脚趾剪伤了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最好有家人代劳,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个水平线就可以了。
糖尿病人走路:鞋袜合适忌讳赤脚
患者切忌赤脚。糖尿病足患者的鞋袜首选透气性好的,质地松软,大小合适。建议患者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者拖鞋,因为皮肤裸露在外容易碰伤。也不要穿过紧的鞋或高跟鞋,以免给足部增加负担。建议使用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减压鞋子,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不要压迫脚。
患者切忌赤脚走路,即使在家中厨房或浴室也应穿上布拖鞋,因为他们往往脚上踩到硬物弄出伤口而不自知,等到脚发烂发臭都搞不清楚原因。另外,即使穿上适宜的鞋子,也不应该长时间行走。理由是长时间走路脚容易长茧子,而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糖尿病足保健:润肤、检查、就医,一个也不能少
注意保持皮肤润滑。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皮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每天做脚部检查。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要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患者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脚丫都要检查清楚。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等,这对及时掌握病情很重要。
一旦出现水疱、破损、感染等,必须到医院内分泌专科处理。糖尿病足的伤口清洗要求很严格,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伤口愈合很慢,患者自己在家清洗很难达到彻底消毒的要求,拖的时间长了溃疡进一步加重,有可能由急性向慢性转变。因此患者不可小看一两个小伤口,一定要找专科医生。
糖尿病足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控制血糖,延缓病情进展。适合的食物包括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优质蛋白质以及健康脂肪。 1、低升糖指数的主食 糖尿病足患者应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主食,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消化吸收较慢,能避免血糖快速升高。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条等,因其会导致血糖波动。 2、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稳定血糖。同时,蔬菜热量低,能帮助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以深色蔬菜为主。 3、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修复组织的重要营养素。糖尿病足患者可选择鱼类、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质来源。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豆腐则富含植物蛋白,适合素食者。 4、健康脂肪 适量摄入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可选择坚果、橄榄油、牛油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摄入反式脂肪和过多饱和脂肪,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5、低糖水果 水果如蓝莓、草莓、柚子等含糖量较低,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建议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 糖尿病足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腌制食品等。同时,定期监测血糖,结合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全面管理病情。 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糖尿病足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促进足部健康恢复。
糖尿病足患者适合选择低糖、富含纤维的水果,如苹果、梨和草莓,避免高糖水果如葡萄和香蕉。合理选择水果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 1、苹果 苹果是糖尿病足患者的理想选择,其升糖指数较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苹果中的果胶还能促进肠道健康,改善消化功能。建议每天食用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最好连皮食用以保留更多营养。 2、梨 梨的糖分含量适中,且富含维生素C和钾,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维持电解质平衡。梨的水分含量高,能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同时其纤维含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建议选择新鲜的梨,避免加工过的梨制品。 3、草莓 草莓是低糖水果中的佼佼者,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有助于减少炎症和促进伤口愈合。草莓的纤维含量也较高,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波动。建议每天食用一小碗新鲜草莓,避免添加糖分的草莓制品。 糖尿病足患者在选择水果时,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同时,应结合自身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计划。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通过科学选择水果,糖尿病足患者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好地管理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足麻木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和血管损伤引起。治疗糖尿病足麻木的中药材包括黄芪、丹参和川芎,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和修复神经的作用。 1、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缓解足部麻木。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建议将黄芪煎煮后饮用,或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 2、丹参 丹参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材,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对糖尿病足麻木有显著疗效。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参素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缓解足部供血不足。可以将丹参制成茶饮,或与红花、当归等药材配伍使用。 3、川芎 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川芎中的川芎嗪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减轻足部麻木和疼痛。建议将川芎与白芍、甘草等药材搭配煎服,或制成外用药膏涂抹于足部。 除了中药材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控制血糖是关键,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如低糖、高纤维饮食)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来维持血糖稳定。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和感染。 糖尿病足麻木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中药材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过合理用药、控制血糖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预防病情恶化。
糖尿病足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以防止病情恶化。核心观点是:糖尿病足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同时增加富含纤维和低GI(升糖指数)的食物摄入。 1、高糖食物 糖尿病足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加重糖尿病症状,增加足部溃疡和感染的风险。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这些食物能缓慢释放糖分,帮助稳定血糖水平。 2、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糖尿病足患者尤为不利。应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建议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反应。 3、高盐食物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糖尿病足患者的心血管负担。应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和高盐调味品。建议选择低盐或无盐的调味品,如香草、柠檬汁和醋,以增加食物的风味而不增加盐分摄入。 4、富含纤维的食物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纤维能延缓糖分的吸收,帮助稳定血糖,减少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风险。 5、低GI食物 低GI食物如燕麦、糙米和豆类,能缓慢释放糖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多选择这些食物,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糖尿病足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增加富含纤维和低GI食物的摄入。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同时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足患者的主食选择应以低升糖指数(GI)为主,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同时兼顾营养均衡。推荐的主食包括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1、糙米 糙米是未经精加工的大米,保留了米糠和胚芽,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与白米相比,糙米的升糖指数较低,能够延缓血糖上升速度,适合糖尿病足患者食用。建议将糙米作为日常主食,搭配适量的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如鸡胸肉或鱼类,以维持血糖稳定。 2、燕麦 燕麦是一种低GI食物,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糖尿病足患者可以选择无糖燕麦片,搭配牛奶或坚果食用,既营养又健康。避免选择添加糖分的即食燕麦产品。 3、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由全麦面粉制成,保留了小麦的麸皮和胚芽,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营养素。与普通白面包相比,全麦面包的升糖指数较低,适合糖尿病足患者作为主食。建议选择无糖或低糖的全麦面包,搭配鸡蛋或牛油果食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避免血糖波动。 糖尿病足患者在选择主食时,应避免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和精制面食。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足部并发症的风险。饮食中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量进食,同时结合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或轻度有氧运动,帮助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足患者的主食选择应以低GI、高纤维的食物为主,如糙米、燕麦和全麦面包。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稳定血糖,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支持。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烂脚是否能治好,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微症状的患者,通常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来改善的。但如果已经出现严重感染或坏死,治愈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患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1、轻微症状可治:糖尿病足通常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轻微症状包括局部溃烂和疼痛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药物治疗,比如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克肟片,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与此同时,严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以保持血糖稳定。在饮食上,建议避免高糖食物,合理膳食,以免加重病情。 2、严重感染需特殊处理:当病情严重,出现局部坏死时,单靠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改善。这时,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清创手术,甚至截肢术,以防止感染扩散。手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保持伤口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日常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至关重要。保持患处卫生,防止抓挠引起皮肤破损。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专业的医疗支持,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会更好。对于有糖尿病足风险的人,早期预防和控制血糖是关键,定期检查双脚,及时处理小伤口,都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糖尿病足创面结痂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处理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创面没有感染迹象,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只需注意日常护理;但如果出现感染,可能需要清创和药物治疗。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卫生是关键。 1、没有感染的情况:糖尿病足常常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严重时会损伤皮肤并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形成结痂。如果没有感染或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保持良好的护理习惯,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影响愈合。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对患处施加压力,这些都是帮助创面愈合的重要措施。 2、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不注意卫生或过度挤压患处,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碘伏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克肟来抗感染。感染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在处理糖尿病足创面时,应定期就医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日常护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进一步恶化,保护自身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血糖控制,也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吸烟确实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足的风险。长期大量吸烟会导致血糖升高,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虽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糖尿病足,但吸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1、不会得糖尿病足的情况 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群,吸烟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即便是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并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将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也不容易发生糖尿病足。这类人群的胰岛功能相对较好,血糖控制较为稳定,因此风险相对较低。 2、可能得糖尿病足的情况 患有中重度糖尿病的人群则需要特别注意。由于胰岛功能受损严重,这类患者往往无法有效降低血糖,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而低血糖是诱发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血管损伤,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影响血液供应,导致脚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糖尿病足。如果患者还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风险会进一步增加。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为了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并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平时注意保护双脚,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适当按摩脚底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足坏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引起。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不畅,高血压等疾病引发的动脉硬化会加重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循环,而糖尿病引发的糖代谢紊乱也会损害神经系统,从而增加糖尿病足坏疽的风险。确诊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和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胶囊,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截肢。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保持脚部卫生,勤洗脚并穿宽松舒适的鞋袜。
糖尿病足皮肤溃烂应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不同科室就诊。若因血糖升高引起,需至内分泌科检查,因为高血糖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溃疡形成,需及时治疗。若因动脉粥样硬化或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需至血管外科检查,因为这些情况会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坏死。若因局部感染引起,需至普内科检查,因为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