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表现有哪些?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 2022-09-21 13:58:1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而并非某一神经受损时出现的麻痹表现。本病应称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通常简称重症肌无力。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我国病人发病年龄以儿童期较多见,20~40岁发病者女性较多,中年以后发病者多为男性,伴有胸腺瘤的较多见。女性病人所生新生儿,其中约10%经过胎盘转输获得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icotiniacetylcholinereceptorantibody,nAchR-Ab)可暂时出现无力症状。少数有家族史。起病隐袭,也有急起暴发者。

1.传统的分型:眼肌型、延髓肌型和全身型

(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是受累骨骼肌肉呈病态疲劳,症状多在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早晨和休息后减轻,呈规律的晨轻暮重波动性变化。肌无力通常晨轻晚重,亦可多变,后期可处于不全瘫痪状态;全身肌肉并非平均受累,眼外肌最常累及,为早期症状,亦可长期局限于眼肌。轻者睁眼无力,眼睑下垂,呈不对称性分布,额肌代偿性地收缩上提。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固定不动。眼内肌一般不受影响,瞳孔反射多正常。

(2)延髓型(或球型)重症肌无力:面肌、舌肌、咀嚼肌及咽喉肌亦易受累;闭眼不全,额纹及鼻唇沟变平,笑时口角后缩肌比上唇提肌更无力,提唇露齿如怒吼状;咀嚼无力,吞咽困难,舌运动不自如;软腭肌无力,发音呈鼻音;谈话片刻后音调低沉或声嘶。

(3)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颈肌、躯干及四肢肌也可罹病,表现抬头困难,常用手托住头颅;胸闷气短,行走乏力,不能久行;洗脸、梳头、穿衣难于支持;腱反射存在,无感觉障碍;呼吸肌、膈肌受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重症可因呼吸肌麻痹&继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死亡。偶心肌受累可突然死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一般不受累;严重时出现肢体无力,上肢重于下肢,近端重于远端。偶见肌萎缩。

以上分型并非绝然分隔,往往混杂存在,而以某类症状较为突出。本病病程稽延,其间可缓解、复发或恶化。感冒、腹泻、激动、过劳及月经、分娩或手术等常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象危及生命。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青霉胺,心得安,苯妥英,锂盐,四环素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加重症状,避免使用。临床检查受累肌易疲劳,持续活动导致暂时性肌无力加重,短期休息后好转是MG特征性表现;受累肌无力不符合任单一神经、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分布;进展性病例受累肌可轻度肌萎缩,感觉正常,通常无反射改变。

临床分型

1.Osserman分型

Ⅰ型:眼肌型(15~20%),单纯眼外肌受累。症状主要是单纯眼外肌受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有复视或斜视现象。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Ⅱ型:全身型,累及一组以上延髓支配的肌群,病情较I型重,累及颈、项、背部及四肢躯干肌肉群。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Ⅱa与Ⅱb型。

ⅡA型:轻度全身型(30%),进展缓慢,无危象,常伴眼外肌受累,无咀嚼、吞咽及构音障碍,下肢无力明显,登楼抬腿无力,无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对药物反应好,预后较好。

ⅡB型:中度全身型(25%),骨骼肌和延髓肌严重受累,明显全身无力,生活尚可自理,伴有轻度吞咽困难,时有进流汁不当而呛咳,感觉胸闷,呼吸不畅。

无危象,药物敏感欠佳。

Ⅲ型:重症急进型(15%),症状危重,进展迅速,数周或数月内达到高峰,胸腺瘤高发。可发生危象,药效差,常需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死亡率高。

Ⅳ型:迟发重症型(10%),症状同Ⅲ型,从Ⅰ型发展为ⅡA、ⅡB型,经2年以上进展期,逐渐发展而来。药物治疗差,预后差。

Ⅴ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出现肌肉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吞咽困难,食物误入气管而由鼻孔呛出。口齿不清或伴有胸闷气急。因长期肌无力而出现继发性肌萎缩者不属于此型。病程反复2年以上,常由Ⅰ型或Ⅱ型发展而来。

引起重症肌无力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通过内外原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和下面的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

1.遗传因素:是先天遗传性因素是导致重症肌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

2.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患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体内的许多免疫指标异常,及其不稳定3.由于患者周围的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导致免疫力下降,化学和物理辐射的影响;患者过度疲劳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等。

1)振奋精神,保持情志舒畅

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精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不易发生疾病,即使疾病发生,也能很快恢复;相反,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从而发生疾病。临床上本病的发生往往与患者长期精神紧张或过份思虑,悲伤等情志变化有关,如果在恢复期间,患者情志波动常可引起病情发展或恶化,因此患者在治疗及恢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思想上安定清净,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只有这样才能使本病早日康复。

2)饮食合理,切勿偏嗜

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饮食不足即缺少营养,影响气血生化,则导致体质虚弱,相反,饮食过量又可损伤脾胃,日久导致体质下降,因此,肌无力患者在饮食上要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儿童一定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使患者体质增强,正气旺盛,使本病尽快康复。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

肌无力的发病与过度劳累有很大关系,该病患者往往与劳累过度,用眼过度,日夜操劳,或因奔波而起居失常,耗伤气血,体质下降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本病发生和发展,因此本病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一定要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配合药物治疗,逐步增台体质,早日恢复健康。

1.治疗方案

(1)首选方案:胸腺摘除,若术后病情明显恶化,可辅以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胆碱酯酶抑制药等治疗。

(2)次选方案:病情严重不能胸腺摘除者可用血浆交换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配合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逐渐过渡到单用皮质类固醇,病情好转且稳定2个月后行胸腺摘除,术后维持原剂量2个月,再缓慢减量2~4年,至停用。

(3)三选方案:不能或拒绝胸腺摘除的MG病人,危重者首选血浆交换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非危重者首选皮质类固醇治疗,在皮质类固醇减量过程中,可适量加用硫唑嘌呤等其他免疫抑制药,减少或减轻反跳现象。

(4)四选方案:拒绝或不能作胸腺摘除,又拒绝或不能耐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MG病人,可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药治疗。

2.主要治疗方法

(1)胆碱酯酶抑制药

常用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安贝氯胺(酶抑宁)。溴吡斯的明最常用,副作用较小,成人起始量60mg口服,每4h1次。可根据临床表现增加剂量,若病人有饮食困难可在饭前30min服药,如病人晨起行走困难,可在起床前服长效溴吡斯的明180mg。其毒蕈碱样副作用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流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流泪、瞳孔缩小利出汗等,预先给予阿托品0.4mg可缓解其毒蕈碱症状,但阿托品过量可引起精神症状。无证据表明两药合用比单药治疗效果更好。虽然抗胆碱能药物疗效较好,但有局限件,如眼肌型MG用药后眼睑下垂可改善,但有些患者复视常持续存在;全身型MG可明显改善症状,但难以消除。此类药物能抑制胆碱酯酶活力,使Ach免于水解,可改善神经肌肉递质的传递,使肌力暂时好转,为有效的对症疗法。通常用吡啶斯的明(pyridostigmine)60~120mg,3~4次/d,在餐前半小时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调至肌力好转,能够维持进食和起居活动为宜,避免药物过量。为缓解腹痛、流涎等副作用,可同时服少量阿托品。此外,应防止长期滥用胆碱酯酶抑制药,以免阻碍nAchR的修复。

(2)免疫抑制药

①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抑制作用较强。抑制胸腺生发中心形成,减少nAchR-Ab的合成。适用于各型MG,眼肌型患儿显效快而明显,但每于感冒时复发。也可用于胸腺瘤手术前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通常对所有年龄的中至重度MG病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不论其是否做过胸腺切除,都较为有效而安全,常同时合用抗胆碱酯酶药。常用于胸腺切除术的术前处理,或因手术疗效出现较晚,胸腺切除术后的过渡期也可使用。用此疗法的病人应摄入高蛋白、低糖,并补充含钾丰富的饮食,必要时需服用制酸药。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3种;①大剂量递减隔日疗法:隔日服泼尼松60~80mg/d开始,症状改善多在1个月内出现,常于数月后疗效达到高峰,此时可逐渐减少剂量,直至隔日服20~40mg/d的维持量。维持量的选择标准是不引起症状恶化的最少剂量。②小剂量递增隔日疗法:隔日服泼尼松20mg/d开始,每周递增10mg,直至隔日服70~80mg/d或取得明显疗效为止;该法病情改善速度减慢,最大疗效常见于用药后5个月;使病情加重的几率较少,但病情恶化的日期可能推迟,使医生和患者的警惕性削弱,故较推崇大剂量隔日疗法。③大剂量冲击疗法:大剂量隔日疗法不能缓解或反复发生危象的病例,可试用甲泼尼龙1000mg/d,连用3d的冲击疗法。经验表明1个疗程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隔2周还可以再重复1个疗程,可进行2~3个疗程。用药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次数、均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个体化处理。皮质类固醇类的副作用如库欣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白内障、骨质疏松和戒断综合征等亦不容忽视。

②细胞毒性药物:对皮质类固醇类药治疗无效或合并有胸腺瘤的病人,可采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环磷酰胺(CTX)对B细胞抑制较显著。成人常用量为100mg/d。对反复发生危象者静滴200~400mg/d,总量10g左右有效。胸腺瘤切除术后疗效不佳者,可联合化疗:环磷酰胺800mg/m2、阿霉素50mg/m2、长春新碱1.4mg/m2,还可加用泼尼松40mg/m2,每3~4周为一周期,有的获显著疗效。须注意毒副作用及血象。硫唑嘌呤(AZA)抑制CD4T细胞,一般8周以后显效。

(3)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或常用于胸腺切除术病人的术前处理、以避免或改善术后呼吸危象。一般术前置换体内5%的血以保证患者经得起手术;也用于其他类型的危象,绝大多数患者症状都有程度不等的改善,可持续数天或数月。该法虽安全,但费用昂贵。

(4)免疫球蛋白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d疗法,用于各种类型的危象。副作用有头痛、无菌性脑膜炎、感冒样症状,l~2d内症状可缓解。该法比血浆置换疗法简单易行,该两种疗法在病情加重时都对使用。

(5)免疫抑制剂

激素治疗半年内无改善,应考虑选用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成人硫唑嘌呤的初始剂量为1~2mg/(kg·d),维持量为3mg/(kg·d),与食物一起服用以防恶心。应注意其骨髓抑制和感染的易感性,应定期检查血象,—旦白细胞低于3×109/L即停用,还应注意肝、肾功能。

1.进食以温补食物为主,多吃有利于脾胃的食物,例如:鸡肉、牛肉、猪肉等肉类。

2.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鱼类、鸡蛋、牛奶;生姜、韭菜、土豆等蔬菜;和橙子、柚子、葡萄等适合重症肌无力等水果,多吃这些对于重症肌无力有着极大好处。

1.少食寒凉,避免食用芥菜、萝卜、绿豆、海带、紫菜、西洋菜、黄花菜、剑花、西瓜、苦瓜之寒凉品。

2.少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苦味食品也应少吃,苦能泻热、容易伤胃。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精彩问答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能活多久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期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显著延长寿命,部分患者可达到与正常人相近的寿命。生存期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管理。 1、病情严重程度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肌肉无力。病情轻重不一,轻症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眼睑下垂或复视,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无力,甚至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2、治疗及时性 规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常用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和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 - 手术治疗:胸腺切除术适用于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可改善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 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用于急性加重期,快速缓解症状。 3、并发症管理 重症肌无力患者易并发呼吸衰竭、感染等严重问题,需密切监测。呼吸肌无力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应避免感染、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这些因素可能诱发病情加重。 4、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选择易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过硬或过黏的食物,减少进食时的疲劳感。 - 运动: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增强肌肉力量,但避免过度劳累。 - 心理支持:长期患病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患者互助小组,获得情感支持。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定期随访、遵医嘱用药、避免诱发因素是关键。对于病情较重或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 重症肌无力是绝症吗

    重症肌无力不是绝症,它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 -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啶斯的明,通过增加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浓度,改善肌肉无力症状。 -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用于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减少抗体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攻击。 - 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针对特定免疫细胞或分子,精准调节免疫反应。 2、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 胸腺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通过切除胸腺减少抗体产生,改善症状。 - 血浆置换:通过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快速缓解重症肌无力危象。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补充正常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3、生活方式调整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症状: -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绿叶蔬菜,增强肌肉功能。 -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过度疲劳。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身体负担。 重症肌无力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以长期稳定病情,恢复正常生活。建议患者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积极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 重症肌无力好治吗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 -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通过增加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浓度,改善肌肉无力症状。 -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通过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减少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攻击。 - 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针对特定免疫细胞,精准调节免疫反应。 2、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胸腺异常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有效: - 胸腺切除术:切除胸腺可减少异常免疫反应,尤其适用于合并胸腺瘤的患者。 - 血浆置换:通过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快速缓解症状,适用于重症患者。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输注健康抗体,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短期内改善症状。 3、生活方式调整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症状: - 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增强骨骼和肌肉健康。 -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过度疲劳。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身体负担。 重症肌无力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治疗。

  • 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是一种病吗

    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不是同一种疾病,但两者都与肌肉功能异常有关。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而肌无力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疲劳、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治疗上,重症肌无力需要针对性药物或手术干预,而肌无力则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不同措施。 1、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治疗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也可能诱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啶斯的明)、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和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 - 手术治疗:胸腺切除术是常见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胸腺瘤患者。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 2、肌无力的病因与治疗 肌无力是一个广义术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疲劳、营养不良、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例如,长期缺乏维生素D或B族维生素可能导致肌肉无力,而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 营养补充:补充维生素D、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改善肌肉功能。 - 运动康复: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如举哑铃或使用弹力带,增强肌肉力量。 - 就医检查:如果肌无力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重症肌无力或其他严重疾病。 重症肌无力和肌无力虽然都与肌肉功能异常有关,但病因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重症肌无力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而肌无力则可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营养摄入得到改善。无论哪种情况,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关键,避免延误治疗。

  • 重症肌无力一般活多久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期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延长寿命,部分患者可接近正常寿命。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肌肉无力。患者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情况。 1、病情严重程度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轻重不一,轻症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眼睑下垂或复视,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无力,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治疗及时性 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常用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等,可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进展。 - 手术治疗:胸腺切除术适用于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可减少抗体产生,改善症状。 - 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用于急性加重期,快速缓解症状。 3、并发症控制 重症肌无力患者易并发感染、呼吸衰竭等,需积极预防和治疗。定期随访、合理用药、避免感染是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4、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绿叶蔬菜,增强免疫力。 - 运动: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过度疲劳。 - 心理支持: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减轻心理压力。 重症肌无力虽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可显著改善。建议患者定期复诊,严格遵医嘱,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延缓病情进展,延长寿命。

  • 重症肌无力是大病吗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其核心问题是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导致肌肉无力、易疲劳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遗传因素 重症肌无力可能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病史。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感染、压力、药物使用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压力、谨慎用药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3、生理因素 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因。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信号传递受阻。调节免疫功能是治疗的关键,可通过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实现。 4、外伤 虽然外伤不是重症肌无力的直接病因,但严重的外伤可能加重症状。例如,胸腺区域的损伤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是日常管理的重点。 5、病理因素 重症肌无力常伴随胸腺异常,如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胸腺切除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伴有胸腺瘤的患者。术后需结合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啶斯的明)和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 6、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 -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啶斯的明,可改善神经肌肉传递。 -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 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7、手术治疗 对于伴有胸腺异常的患者,胸腺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选择。手术可显著改善症状,尤其是年轻患者。术后需结合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 8、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鱼类、乳制品,有助于骨骼健康。 - 运动: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增强肌肉力量,避免过度疲劳。 - 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症状。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 肌无力和重症肌无力一样吗

    肌无力和重症肌无力并不相同,前者是一种症状,后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肌无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而重症肌无力则是一种特定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1、肌无力的原因 肌无力是指肌肉力量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可能导致肌无力。 - 环境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或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影响肌肉功能。 - 生理因素: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 - 外伤:肌肉或神经损伤可能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肌无力。 - 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症可能伴随肌无力症状。 2、重症肌无力的原因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 -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信号传递受阻。 - 胸腺异常:约70%的患者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 - 遗传倾向:某些基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并非直接遗传。 3、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针对肌无力的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 - 药物治疗: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补充甲状腺激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 - 物理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功能。 - 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肌肉健康。 4、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重症肌无力需要长期管理,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啶斯的明)改善症状,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调节免疫反应。 - 手术治疗:胸腺切除术适用于胸腺异常患者,可显著改善病情。 - 血浆置换:用于急性加重期,快速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肌无力和重症肌无力虽然都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但病因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肌无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需针对具体原因治疗;重症肌无力则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如果出现持续肌无力症状,尤其是伴随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 甲亢引起的重症肌无力严重吗

    甲亢引起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进而引发重症肌无力,表现为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治疗包括药物控制甲亢、免疫调节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1、甲亢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代谢亢进状态,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力。甲亢患者中,约1%-2%可能并发重症肌无力,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与危害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甲亢引起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可能更为复杂,需结合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行综合判断。 3、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控制甲亢; (2)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改善肌无力症状; (3)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 手术治疗: (1)甲状腺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甲亢患者; (2)胸腺切除术用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患者; (3)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用于急性重症患者。 - 生活方式调整: (1)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 (2)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类、豆类; (3)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肌肉力量。 甲亢引起的重症肌无力虽然严重,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 重症肌无力治不好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 -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通过增强神经肌肉传递缓解症状。 -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用于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 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针对特定免疫细胞进行精准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 胸腺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可显著改善症状。 - 血浆置换:通过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快速缓解重症症状。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短期内提升免疫功能,减轻病情。 3、生活方式调整 日常生活中的调整对病情管理至关重要: -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新鲜蔬菜,增强免疫力。 -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活动如散步或瑜伽,避免过度疲劳。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病情波动。 重症肌无力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建议患者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重症肌无力常见症状不包括

    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不包括感觉异常或疼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但通常不会影响感觉系统或引发疼痛。 1、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四肢无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肌肉无力可能从眼部开始,逐渐扩展到面部、咽喉、四肢,甚至呼吸肌,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2、为什么重症肌无力不包括感觉异常或疼痛 重症肌无力的病理机制是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信号无法有效传递到肌肉,从而引发肌肉无力。然而,这种病变主要影响运动神经,而感觉神经和痛觉传导通路并未受到直接影响,因此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 3、如何应对重症肌无力 -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吡斯的明)、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和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或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 手术治疗:对于胸腺异常的患者,胸腺切除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合并胸腺瘤的患者。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以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 饮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鱼类),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健康;同时,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以减少炎症反应。 重症肌无力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精编文章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