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引起慢性炎症发作。由于前列腺炎受到前列腺腺上皮的类脂质膜的保护,使得抗生素很难进入腺泡,增加了治疗难度,很难根治慢性前列腺炎,久治不愈引起男性性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阳萎、早泄的出现,严重的患者会引起男性不育,危害极大。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病发时会出现下面的症状:
1.尿道症状:由于前列腺受感染,导致分泌物过多,影响尿道,出现尿频尿急甚至是尿痛,排尿时候患者会有不适感和灼热感,排尿后有白色分泌物流出
2.疼痛:患者下腹有不适感,出现酸痛,严重的患者连腰骶部、耻骨上也有疼痛感
3.性能减退:慢性前列腺导致性功能减退,可引发男性早泄、阳痿、勃起功能障碍4.患者在疾病的困扰下长期处于神经紧张状态,引起失眠多梦,焦虑或者情绪低落5.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男性不育、关节炎,神经炎等疾病。
感染因素(30%):
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致病微生物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致病菌相似,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少数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感染的机会不多,绝对厌氧菌很少引起前列腺感染,革兰阳性菌在病因学中的作用尚有争论,大多数研究者同意肠球菌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然而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细球菌,类白喉对前列腺炎的致病作用。
化学因素(10%):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原因和致病原目前尚不清楚,致病菌有可能是无法确定的致病微生物,近年临床研究发现衣原体和支原体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或者它是非感染性的疾病,有人推测可能是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
免疫因素(15%):
关于前列腺炎的免疫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最初的通过研究前列腺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现抗体包被细菌,以及抗前列腺抗体的存在,最近应用动物模型成功模拟前列腺炎是一个自体免疫反应的过程,令人鼓舞的是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细菌产物提供了最初的抗原刺激,引起随后的免疫反应过程。
其他相关因素(20%):
以往的研究已发现,性激素营养,过去泌尿系感染史,紧张程度,精神因素,过敏性和性生活等等,都是引起前列腺炎的潜在因素,在下述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中,欧美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国内尚缺系统性研究。
1、多饮水,多饮水就会多排尿,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一些刺激,长期不良的刺激对前列腺有害,多饮水不仅可以稀释血液,还可有效稀释尿液的浓度。
2、不憋尿,一旦膀胱充盈有尿意,就应小便,憋尿对膀胱和前列腺不利,在乘长途汽车之前,应先排空小便再乘车,途中若小便急则应向司机打招呼,下车排尿,千万不要硬憋。
3、节制性生活,预防前列腺肥大,需要从青壮年起开始注意,关键是性生活要适度,不纵欲也不要禁欲,性生活频繁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充血状态,以至引起前列腺增大,因此尤其是要在性欲比较旺盛的青年时期,注意节制性生活,避免前列腺反复充血,给予前列腺充分恢复和修整的时间,当然,过分禁欲会引起胀满不适感,同样对前列腺也不利。
4、多放松,生活压力可能会增加前列腺肿大的机会,临床显示,当生活压力减缓时,前列腺症状会得到舒缓,因而平时应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
5、洗温水澡,洗温水澡可以舒解肌肉与前列腺的紧张,减缓不适症状,经常洗温水澡无疑对前列腺病患者十分有益,如果每天用温水坐浴会阴部12次,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6、保持清洁,男性的阴囊伸缩性大,分泌汗液较多,加之阴部通风差,容易藏污纳垢,局部细菌常会乘虚而入,这样就会导致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下降,若不及时注意还会发生严重感染,因此,坚持清洗会阴部是预防前列腺炎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每次同房都坚持冲洗外生殖器是很有必要的。
7、防止受寒,不要久坐在凉石上,因为寒冷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导致尿道内压增加而引起逆流。
8、避免磨擦,会阴部磨擦会加重前列腺的病状,让患者明显不适,为了防止局部有害的磨擦,应少骑自行车,更不能长时间或长距离地骑自行车或摩托车。。
9、调节生活,应尽量不饮酒,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以避免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反复充血,加重局部胀痛的感觉,由于大便秘结可能加重前列腺坠胀的症状,所以平时宜多进食蔬菜水果,减少便秘的发生,必要时用麻仁丸类润肠通便的药物帮助排大便。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方法很多,要想慢性前列腺炎的到有效的治疗主要采用对因治疗,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为主,治疗的疗程相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较长,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由于病变比较复杂,所以治疗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外,同时也要注重一般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认识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加强锻炼,提供抵抗力
宜:
1.多喝水;
2.多吃含高蛋白的食物;
3.多吃含铁、硒、锌等矿物质的食物;
4.适量补充维生素A、C、E。
忌:
1.患者不能抽烟喝酒;
2.不能吃辛辣食品;
3.忌厚味、油腻类食物。
前列腺炎或增生可以考虑使用如前列康、普乐安片等被广泛用于改善前列腺问题,这些药物通常含有天然植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症状和改善尿路功能。 前列腺炎和增生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前列腺炎多由细菌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而前列腺增生则是由于前列腺组织增生导致尿流不畅、排尿困难等症状,中成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并不能替代西医治疗,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久坐等也是改善前列腺健康的重要措施。
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选用的中成药有癃闭舒片、前列回春胶囊、前列舒胶囊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肾益精的机制缓解症状并改善前列腺功能。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对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针对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策略。药物治疗可选用如宁泌泰胶囊、盐酸阿米替林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等,旨在辅助手术治疗,避免擅自用药。同时,强调饮食健康,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熬夜,注重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减少同房,确保充分休息。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病情的缓解与恢复,实现全面有效的治疗。
老年人前列腺炎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腿肿,腿肿多由心脏、肾脏、肝脏疾病或下肢血管病变引起。前列腺炎主要影响泌尿系统,如引发排尿异常,而腿肿则与水液代谢、血液循环相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辅助治疗。
前列腺炎患者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综合的一般治疗、物理治疗和在必要时的手术治疗来恢复。一般治疗包括适当按摩以促进前列腺腺管的排空,缓解不适,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紧张和焦虑。物理治疗则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来放松盆底肌,减轻症状,以及热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除。在症状严重时,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能成为有效的选择。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提供了多样化的恢复途径,旨在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盐酸特拉唑嗪胶囊适用于轻度前列腺炎的治疗,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通过放松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颈部肌肉实现这一目的,但其效果因人而异,对于病情严重的前列腺炎患者,可能需要寻求更专业的治疗方法。患者应遵循医嘱,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坐姿等,以促进康复。
前列腺炎引发尿尿小腹疼痛,多因炎症刺激所致。患者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药物治疗是首选,包括宁泌泰胶囊、盐酸阿米替林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阿奇霉素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盐酸氟西汀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等。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治疗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戒烟限酒,定期复查,以促进康复。
前列安痛片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黄柏、赤芍和当归等,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能够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轻微腹痛等不适症状有较好效果。然而,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如出现尿频、腹痛、发热等,单纯使用前列安痛片可能效果有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头孢克洛颗粒等药物,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此外,日常护理也十分重要,包括适度运动、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情,以促进康复。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作为M受体阻断剂,常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和尿频,其可能缓解前列腺炎患者的尿频、排尿困难、尿不尽症状。然而,对于该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肾功能障碍和中度肝功能障碍患者应慎用。前列腺炎多因细菌感染、不健康性生活、久坐、酗酒、饮食不当引起,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性生活,避免久坐,适当活动,戒烟戒酒,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影响生活。
一般来说,前列腺炎通常会出现肛门坠胀。前列腺的位置距离肛门比较近,在膀胱下方,如果前列腺炎发作,由于炎症刺激,就可能会引起肛门坠胀。如果患有痔疮、直肠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肛门坠胀,建议及时去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如果确诊为前列腺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奇霉素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将炎症消退后,肛门坠胀也可逐渐消失,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 平时也要保持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忌烟忌酒,避免吃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适当进行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