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肌缺血的重要检查项目

发布时间: 2016-09-27 11:46:0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十分关注心肌缺血的检查项目,这对于发现病情确实很有帮助。那么,哪些才是最关键的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呢?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心肌缺血的检查项目。

1、心肌缺血的检查之胸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心影增大,且多数呈主动脉型心脏(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右心室多数正常),少数心影呈普大型。心肌缺血的重要检查项目并可见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等。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表现,但肺动脉段改变不明显。

2、心脏超声检查:可见心腔内径扩大,并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室壁呈节段性运动减弱或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多数患者伴有二尖瓣口返流,并可见主动脉瓣增厚及钙化冠状动脉造影:这个心肌缺血的检查可见多支冠状动脉弥漫性严重狭窄或闭塞。

心肌缺血的重要检查项目

这些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检查方面的知识,希望我们在进行心肌缺血的检查的时候能够做些准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心肌缺血方面的知识,请咨询在线专家吧。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刘和平医生提示:如果患者是年轻女性,建议患者首先检查动态心电图或普通心电图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如果老年男性在工作日被诊断为冠心病,建议患...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30岁心肌缺血的原因

    30岁心肌缺血可能由长期熬夜、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 1、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脏供血。减少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 2、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心肌供血。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有助于降低血脂。 3、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影响心肌供血。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4、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影响心肌供血。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心肌供血。控制血脂、血糖,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心肌缺血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燕麦、糙米,有助于降低血脂。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 心肌缺血可以调理好吗

    心肌缺血可通过a、b、c、d、e等方式治疗。心肌缺血通常由a、b、c、d、e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饮食是调理心肌缺血的重要方式。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运动干预:适度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肌缺血有显著效果。建议进行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适当放松。 3、心理疏导: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加重。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平和。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或参加心理辅导课程,有助于长期管理心理状态。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mg,每日两次。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5、医疗干预: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需要进行医疗干预。常见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些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手术前需进行详细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术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护理。 心肌缺血的调理需要综合饮食、运动、心理、药物和医疗干预等多方面的措施。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心理疏导,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情平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些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综合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调理心肌缺血,改善生活质量。

  • 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心肌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心肌缺血的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一次。这些药物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脏负荷。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少高脂肪高盐饮食摄入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 4、介入治疗: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这些手术可有效改善心肌供血。 5、心脏康复:心肌缺血患者可参与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心肌缺血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心肌缺血患者吃中药行吗

    心肌缺血患者可通过中药、饮食调节、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辅助治疗。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原因引起。 1、中药调理:中药如丹参、三七、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丹参片每日三次,每次3片;三七粉每日两次,每次3克;川芎茶调散每日一次,每次6克。中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2、饮食调节: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建议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蔬菜水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等。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4、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用于治疗心肌缺血。阿司匹林每日一次,每次100毫克;阿托伐他汀每日一次,每次20毫克;美托洛尔每日两次,每次50毫克。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心肌缺血患者应结合中药、饮食调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措施,全面改善心血管健康。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饮食上应坚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生活方式上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肌缺血怎么检查

    心肌缺血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检查。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观察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动态心电图可监测24小时内心电变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2、心脏超声: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肌运动异常和心腔大小。负荷超声心动图可结合运动或药物负荷,检测心肌缺血区域。 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该方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观察心肌血流分布情况。该方法可评估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适用于心电图难以诊断的病例。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评估心肌损伤程度。该方法常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心肌缺血患者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 心肌缺血吃什么食疗方子

    心肌缺血可通过饮食调节、营养补充等方式辅助改善症状。饮食调节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带来的不适。 1、燕麦:燕麦富含可溶性纤维,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建议每天食用50克燕麦片,煮粥或冲泡均可。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2、深海鱼: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降低血脂的作用。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坚果:核桃、杏仁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改善血管弹性,降低心脏病风险。每天食用一小把约30克,作为零食或加入早餐中。 4、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每天饮用2-3杯绿茶,避免空腹饮用,以免刺激胃部。 5、黑木耳:黑木耳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糖,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克,可凉拌或煮汤食用。 心肌缺血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避免高胆固醇和高糖食物。同时,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进一步干预。

  • 心肌缺血吃什么比较好

    心肌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控制体重、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原因引起。 1、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心脏负担。建议选择鱼类、禽肉、豆类等优质蛋白,避免红肉和加工肉类。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 2、高纤维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多食用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 3、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害,保护心脏健康。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每日摄入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E15毫克。 4、控制盐分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使用低钠盐或天然香料替代部分食盐。 5、适量补充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食用2-3次富含Omega-3的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每日可补充1克鱼油胶囊。 心肌缺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增加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牛奶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肌缺血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贫血、低血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减少心肌供血。治疗上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硝酸甘油片0.5mg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肌耗氧量增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感染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供血不足。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减轻心脏负担。 3、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血管短暂性收缩,引起心肌缺血。治疗上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地尔硫卓片90mg等药物缓解痉挛,同时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 4、贫血: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肌供氧不足,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可通过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300mg、维生素B12片500μg等改善贫血,同时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摄入。 5、低血压:低血压导致心脏灌注不足,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适当增加盐分摄入,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如米多君片2.5mg、氟氢可的松片0.1mg等改善症状。 心肌缺血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盐食物,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如燕麦、苹果、芹菜等。适当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必要时及时就医。

  • 心肌缺血应该注意什么

    心肌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管理。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 1、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摄入。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一次,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 3、定期监测:每月测量血压、心率,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心电图检查每年一次,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4、症状管理: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时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5、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抑郁。可进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日常饮食可多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量饮用绿茶。运动可选择太极拳、瑜伽等舒缓项目,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 心肌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负荷过重、血压异常、血液黏稠度过高、血管痉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斑块在血管内壁堆积导致血流减少。治疗包括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天,严重时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脏负荷过重:长期高强度运动或情绪波动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建议通过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30分钟/天、瑜伽等缓解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3、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能影响心肌供血。高血压患者需服用氨氯地平片5mg/天,低血压患者可通过增加盐分摄入、适量饮水改善症状。 4、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减缓血流速度,影响心肌供血。建议多饮水,每日摄入2000ml以上,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降低血液黏稠度。 5、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治疗可服用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缓解症状,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波动。 心肌缺血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