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现了手术去势(手术切掉双侧睾丸,消除睾酮来源)和雌激素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前列腺细胞在无雄激素刺激的状况下将会发生凋亡。任何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均可被称为雄激素去除治疗。
原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前列腺癌的相对风险是1,如果家族中没有前列腺癌,绝对风险是8。遗传性前列腺癌的相对风险为5,绝对风险为35至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性生活、饮食习惯有关。性生活活跃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更高。高脂肪饮食也与发病率有关。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可能与种族、地区和宗教有关。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的早期通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的症状可归纳为两类压缩的症状
前列腺尿道压力逐渐增大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范围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漏、尿量不足、尿量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间尿量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会引起排便困难或肠梗阻,也会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不足,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可放射到坐骨神经。
转移性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犯膀胱、精囊、血管和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能侵入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图像下降。
诊断
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盆腔MRI检查,CT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低于MRI。由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率高,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往往在治疗决定之前进行。前列腺癌是通过前列腺活检诊断的。
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可以通过组织学分级来评估,其中最常用的是Gleason评分系统。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根据前列腺癌组织中原发和继发结构区得分之和分为2-10分,其中1+1=最佳2分,5+5=最差10分。
雄激素去除主要通过以下策略:①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②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阻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上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其他策略包括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以及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等。最近新开发和应用的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醋酸阿比特龙又为内分泌治疗增添了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内分泌治疗的方案主要包括:①单纯去势(手术或药物去势Castration);②单一抗雄激素治疗(AAM);③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④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⑤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⑥间歇内分泌治疗(IHT或IAD);⑦根治性治疗后辅助内分泌治疗(AHT)。
1.内分泌治疗适应证:
(1)转移前列腺癌,包括N1和M1期(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2)局限早期前列腺癌或局部进展前列腺癌,无法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3)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4)配合放射治疗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5)治愈性治疗后局部复发,但无法再行局部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6)治愈性治疗后远处转移(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7)去势抵抗期的雄激素持续抑制(去势,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备注:大部分前列腺癌对去势治疗敏感,但随着内分泌治疗时间的延长,前列腺癌会对去势治疗变得不敏感,称为去势抵抗,这时需要对雄激素进行持续抑制来进行治疗)
2.内分泌治疗方法:
①去势治疗(castration)
1)手术去势:手术去势,切除双侧睾丸可使睾酮迅速且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去势水平)。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应该首先考虑药物去势。
2)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是人工合成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已上市的制品有:亮丙瑞林(leuprorelin)、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缓释剂型为1、2、3或6个月注射一次。在注射LHRH-a后,睾酮水平逐渐升高,在1周时达到最高点(睾酮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至3~4周时可达到去势水平,但有10%的LHRH-a治疗患者睾酮不能达到去势水平。LHRH-a已成为雄激素去除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初次注射LHRH-a时有睾酮一过性升高,故应在注射前2周或当日开始,给予抗雄激素药物至注射后2周,以对抗睾酮一过性升高所导致的病情加剧(flare-up)。对于已有骨转移脊髓压迫的患者,应慎用LHRH-a,可选择迅速降低睾酮水平的手术去势。
3)雌激素:雌激素作用于前列腺的机制包括:抑制LHRH的分泌,抑制雄激素活性,直接抑制睾丸Leydig细胞功能,以及对前列腺细胞的直接毒性。最常见的雌激素是己烯雌酚,可以达到与去势相同的效果,但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因此,在应用时应慎重。
手术去势、药物去势或雌激素这三种治疗方式的患者肿瘤相关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基本相同。
②单一抗雄激素治疗(AntiandrogenMonotherapy,AAM)
1)目的:单一应用较高剂量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刺激作用及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而且几乎不影响患者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
2)适应症:适合于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即T3~4NxM0期。
(3)方法:推荐应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如比卡鲁胺(康士得)150mg口服每日一次。
(4)结果:与药物或手术去势相比,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而且服药期间,患者的性能力和体能均明显提高,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降低。
③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治疗:
前列腺癌接受去势治疗后,体内仍然存在低水平的雄激素,前列腺也可以产生雄激素,醋酸阿比特龙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YP-17,从而抑制睾丸、肾上腺和前列腺癌细胞的雄激素合成。目前用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mCRPC患者,或不适合化疗的症状性mCRP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化疗后有病情进展的mCRPC患者的一线治疗。(m代表转移,CRPC指:去势抵抗前列腺癌)
④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ximalandrogenblockade,MAB)
1)目的:同时去除或阻断睾丸来源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
2)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抗雄激素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类固醇类药物,其代表为醋酸甲地孕酮;另一类是非类固醇类药物,主要有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商品名:康士得)和氟他胺(flutamide)。
3)结果:合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的MAB与单纯去势相比可延长总生存期3~6个月,平均5年生存率提高百分之二点九,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应用MAB治疗时间越长,PSA复发率越低。而合用比卡鲁胺的MAB治疗相对于单独去势可使死亡风险降低百分之二十,并可相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⑤根治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hormornaltherapy,NHT)
1)目的: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内分泌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前列腺切缘肿瘤阳性率,进而提高生存率。
2)适应证:适合于T2、T3a期。
3)方法:采用LHRH-a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的MAB方法,也可单用LHRH-a或抗雄激素药物,但MAB方法疗效更为可靠。新辅助治疗时间为3~9个月。
4)结果:新辅助治疗可能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例如临床分期由T2c降至T2a就称为临床分期降低),可以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淋巴结浸润率,降低局部复发率,长于3个月的治疗可以延长无PSA复发的存活期,而对总存活期无明显改善。
⑥间歇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hormonaltherapy,IHT)
前列腺癌往往是雄激素依赖性的,单子内分泌治疗一段时间后,逐渐对激素产生非依赖,从而使得内分泌治疗无效。但如果在雄激素缺如或低水平状态下,适时的补充雄激素,就使能够存活的前列腺癌细胞获得抗凋亡性能而继续生长,从而延长肿瘤进展到激素非依赖期的时间。IHT的优点包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成本,可能延长肿瘤对雄激素依赖的时间,与传统内分泌治疗相比可能有生存优势。IHT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间歇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性欲恢复等)。可使肿瘤细胞对雄激素依赖时间延长,而对病变进展或生存时间无大的负面影响。IHT更适于局限性病灶及经过治疗后局部复发者。
1)IHT的治疗模式:多采用MAB方法,也可用药物去势(LH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或醋酸环丙孕酮(CPA)。
2)IHT的停止治疗标准:国内推荐停药标准为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
3)间歇治疗后重新开始治疗的标准:目前国内推荐当PSA>4ng/ml后开始新一轮治疗。。
4)IHT适应证:局限前列腺癌,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局部晚期患者(T3~T4期);转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根治术或局部放疗后复发。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内分泌治疗一定时间后PSA降低能达停药标准者。
⑦前列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adjuvanthormonaltherapy,AHT)
AHT是指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或根治性放疗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目的是治疗切缘残余病灶、残余的阳性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提高长期存活率。
(1)适应证:①根治术后病理切缘阳性;②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pN+);③术后病理证实为T3期(pT3)或≤T2期但伴高危因素(Gleason>7,PSA>20ng/ml);④局限性前列腺癌若伴有以下高危因素(Gleason>7,PSA>20ng/ml),在根治性放疗后可进行AHT;⑤局部晚期的前列腺癌放疗后可进行AHT。
(2)方式:①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②药物或手术去势;③抗雄激素治疗(anti-androgens):包括甾体类和非甾体类。
(3)时机:多数主张术后或放疗后即刻开始。根据国外研究提示,前列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间最少应为18个月。
87岁前列腺癌患者的预期寿命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在数月至数年之间,这主要取决于癌症的进展速度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对于87岁的患者来说,预期寿命不仅与癌症的阶段有关,还与整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如果癌症处于早期且未扩散,患者可能会有较长的生存期;反之,如果癌症已进入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 1、癌症阶段及进展速度:在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时,治疗的效果通常较好,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会延长。早期的癌症往往局限于前列腺内部,治疗选择也较多,如手术和放疗等。随着癌症的进展,尤其是出现远处转移时,治疗的复杂性增加,生存期可能受到限制。 2、治疗反应: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各异,这直接影响到预期寿命。某些患者可能对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从而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3、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支持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尽量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至关重要。及时就医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患者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即使在高龄阶段,积极的治疗和生活管理仍然可以为患者带来希望和改善。
77岁前列腺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的情况通常被认为是相对不严重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如果前列腺癌没有扩散到骨骼等远处器官,说明病情较为稳定。这种情况下,前列腺癌的发展速度一般较慢,及时的发现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1、治疗选择和病情控制:如果仅仅是局部的前列腺癌,并未出现骨转移,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放疗或激素治疗等方式进行控制。如果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可能需要考虑放疗或化疗以进一步控制病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生活方式和护理:对于77岁的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改善心情。尽管患者可能由于年龄原因在运动上需要注意强度,但适度的活动如散步或轻柔的伸展运动仍然是有益的。 3、定期监测和复查:定期的医学检查是确保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关键。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任何病情的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这不仅能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状态,还能在必要时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77岁前列腺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是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重要的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定期监测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患者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77岁老人的前列腺癌预期寿命存在个体差异,通常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包括前列腺癌的分期、癌细胞的扩散程度、治疗方式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1、早期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好 如果前列腺癌被早期发现,并且癌细胞尚未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远处器官,治疗效果相对较好。77岁老人虽然年纪较大,但在良好的身体基础下,手术切除、放疗或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发展,延长寿命,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可以超过5年。 2、晚期前列腺癌的生存期相对较短 当癌症已经进入晚期,出现了骨转移或其他器官的扩散,癌细胞增殖速度快,患者的生存期可能缩短到数月到两年左右。尤其是骨转移常导致剧烈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治疗目标主要转向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尽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3、健康状况与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除了癌症本身的分期,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同样重要。77岁的老人通常可能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若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乐观的心态,生存时间有望延长。 日常建议与护理 77岁老人的前列腺癌并非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早发现、科学治疗和合理护理。即使是晚期阶段,通过有效的医疗干预与家庭支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可有所保障。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才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方剂主要包括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三仙片及龙葵等。这些方剂主要依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湿及抗癌辅助作用。不过,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切勿盲目依赖中药方剂。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常用于肾阴虚体质的前列腺癌患者。表现为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夜间尿频等症状。这款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能缓解肾阴不足引起的症状。不过,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且长期服用需注意遵循医嘱,避免过量。 2、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知母与黄柏,增强了清热降火的作用。适合潮热、盗汗、耳鸣、遗精等肾阴亏损型前列腺癌患者。这类患者常伴有燥热难耐的感觉。长期服用前必须咨询专业医师,对药物过敏者要禁用,过敏体质者需慎重使用。 3、二至丸 二至丸由女贞子和墨旱莲组成,主要针对肝肾阴虚所致的症状,如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疲乏无力等。对于前列腺癌患者,二至丸可以起到滋肾养肝、缓解阴虚表现的作用。孕妇及糖尿病患者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4、三仙片 三仙片适用于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癌患者。这类患者多表现为小便不利、尿急尿痛等症状,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清利湿热。但如果伴有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或尿路感染,症状加重时则需谨慎使用。服药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5、龙葵 龙葵是一味常用于抗癌的中药,但由于其全株有毒,内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龙葵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辅助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不过,由于毒性较大,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随意服用,以免危害健康。 整体来说,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强调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与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在治疗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前列腺癌的中药治疗是一种辅助疗法,常见的中药包括前列康、前列舒乐、前列倍喜、翁沥通和复方玄驹胶囊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前列腺相关症状,但由于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1、前列康:它主要用于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障碍。前列康通过抑制5α-还原酶,具有抗雄激素的作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特别小心。 2、前列舒乐:这个药物主要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等病症。它能促进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帮助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不过,对前列舒乐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3、前列倍喜:适用于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它能够缩小腺体体积,减轻下腹坠胀和排尿不畅的问题。服用期间,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影响药效。 4、翁沥通:此药可用于前列腺增生症气滞血瘀的症状。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它抑制前列腺间质细胞的生长。不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5、复方玄驹胶囊:这个药物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它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精子活动率,增强其运动和受精能力。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阴虚火旺者也需慎用。 在使用这些中药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芥末,以免加重病情。前列腺癌的治疗应以医生的建议为主,结合中药和其他治疗手段,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和激素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分期、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早期前列腺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或放疗控制,晚期则需结合药物治疗和激素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1、手术治疗是前列腺癌的常见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主要方法,通过切除前列腺及周围组织,彻底清除癌细胞。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是微创技术的代表,创伤小、恢复快,适合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对于高龄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可选择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 2、放疗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尤其是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外照射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常用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精准定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内照射放疗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直接作用于肿瘤,适合局部病变。放疗可与手术或药物治疗联合使用,提高疗效。 3、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化疗药物如多西他赛通过抑制癌细胞分裂,延缓病情进展,但可能引起恶心、脱发等副作用。靶向药物如阿比特龙抑制雄激素合成,阻断癌细胞生长,适合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为部分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4、激素治疗是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方法包括去势手术和药物去势,药物如亮丙瑞林和戈舍瑞林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减少雄激素产生。抗雄激素药物如比卡鲁胺阻断雄激素受体,防止癌细胞增殖。激素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延长患者生存期。 前列腺癌的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患者应定期体检,关注排尿异常等症状,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有助于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核磁共振MRI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评估前列腺组织的异常情况。MR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包括筛查、分期、治疗规划和术后随访。前列腺癌的诊断通常结合MR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穿刺活检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准确性。 1、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作用 MRI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帮助识别可疑区域。多参数MRImpMRI结合了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成像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前列腺组织的异常。对于PSA水平升高或直肠指检异常的患者,MRI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工具,指导后续的穿刺活检。 2、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应用 MRI在确定前列腺癌的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如精囊、膀胱或直肠,MRI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MRI可以明确肿瘤是否适合手术或放疗。 3、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治疗规划中的价值 MRI可以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对于计划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MRI可以帮助确定手术范围和保留神经的可行性。对于接受放疗的患者,MRI可以精确定位肿瘤,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4、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MRI在术后随访中也有重要价值。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患者,MRI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复发或转移。例如,MRI可以检测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分期、治疗规划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全面评估前列腺组织的异常情况。结合PSA检测和穿刺活检,MRI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有前列腺癌的疑虑,建议及时就医,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超过90%,预后良好。根治手术是早期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需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调整。 1、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影响预后的关键,若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且未发生转移,根治手术效果最佳。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级和分期也会影响生存期,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预后更佳。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若手术切缘阴性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更高。 2、术后定期复查对监测复发至关重要。术后前两年每3-6个月进行PSA检测,若PSA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复发。每年进行直肠指检和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若出现骨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复发可能。 3、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改善预后。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可降低复发风险。增加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如番茄、西瓜,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癌复发。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可提高免疫力。戒烟限酒,减少高脂肪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均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 4、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可进行辅助放疗,减少局部复发。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术后PSA持续升高的患者,可延缓疾病进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复发或转移性前列腺癌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5、心理支持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参加前列腺癌患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可缓解焦虑情绪。心理咨询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家属的支持和关爱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调整,可获得良好的生存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10年生存率也达到80%以上。坚持随访和健康管理,大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前列腺癌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在使用中草药时。常见的中草药如前列康、前列舒乐、前列倍喜、前列安和前列通等,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对前列腺问题有帮助,但不当使用可能带来风险。患者应在医生的建议下,结合自身情况,合理使用这些药物。 1、前列康:这种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障碍。它通过抑制5α-还原酶,减少双氢睾酮的产生,帮助抑制前列腺细胞的过度生长。服用前列康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是否出现黄疸或乏力等症状,这些可能是药物副作用的指征。 2、前列舒乐:前列舒乐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并且具有抗疲劳和改善睡眠的作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使用前列舒乐需要特别小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前列倍喜:这一药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能够促进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增加尿流量,减轻下腹部的坠胀感。使用前列倍喜时,要确保药物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并将其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前列安:前列安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具有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服用前列安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以免影响疗效。 5、前列通:这种药物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通过降低膀胱颈口平滑肌的张力,减小排尿阻力,从而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确保药物性状正常,并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直肠指检,以便早期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离不开医生的指导和监测,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定期复查,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
80岁老人进行前列腺癌手术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包括麻醉风险、出血、尿路感染、心血管事件以及术后衰弱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和管理。对于高龄患者,手术带来的挑战不仅在于手术本身,还包括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 1、麻醉风险:对于80岁高龄的患者,麻醉可能对其全身系统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暂时停止,甚至引发心跳骤停或呼吸暂停等严重情况。为了降低麻醉风险,麻醉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2、出血:手术中的出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在前列腺癌手术中,由于涉及到较多的血管,出血风险较高。过多的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和低血压,增加术后恢复的难度。术中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细操作和术后的密切观察,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出血问题。 3、尿路感染:手术后,尿路感染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老年患者。感染可能由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术后的良好护理和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4、心血管事件:手术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这些事件对老年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永久性器官损害。术前的心血管功能评估和术后的监控是预防此类事件的重要措施。 5、术后衰弱:高龄患者在术后可能面临身体衰弱的问题,表现为恢复缓慢、免疫力下降、甚至长期卧床。为促进恢复,术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考虑手术时,必须权衡手术的潜在收益和风险,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需共同讨论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活动能力,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