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1问
1.为什么要接种?
致病因子对人体的入侵产生危害,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功能。疫苗制剂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将病原微生物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自动免疫制剂,通俗地说,就是除去病原体中的有害成分,只留下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力的成分,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种到人体后,就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传染病的抗体,当同样的病原出现时,我们身体有足够的职业免疫“士兵”来消灭他们。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疫苗,其基本机制都是相同的,即通过模拟病原,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具有独特的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的能力。例如流感疫苗可以用来对抗流感病毒,而新冠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人体免疫之后,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能使人体产生细胞免疫,从而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由疫苗所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所释放的细胞因子便可识别、中和或杀死病毒,同时免疫记忆也能迅速调动免疫系统起作用,使病毒无法在体内不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重组新病毒疫苗属于哪种疫苗?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病毒亚单位疫苗(CHO细胞),现用于河北省。这项技术的原理是把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改善免疫原性。
CHO细胞是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的表达。CHO全名为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已在乙型肝炎疫苗中应用多年,在生物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重组新病毒疫苗是否比灭活疫苗有效?
一种疫苗的科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其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承受性。目前,我国已有条件批准上市的3种灭活疫苗,并批准了紧急使用重组病毒疫苗(CHO细胞)疫苗(CHO细胞)。
5.新型病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区别在哪里?
重组新冠病毒与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接种剂次、接种间隔时间存在差异。
6.老人、儿童可以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吗?
目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仍然是18岁及以上人群,包括老年人。暂时不推荐18岁以下的儿童接种。
7.重组新病毒疫苗需要注射几次,间隔多久?还没有用过,可以换一个吗?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需要注射3次;相邻的2剂接种间隔应大于4周。在第一次注射后8周内最好进行第二次注射,第三次注射最好于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如果接种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由于生产工艺、接种剂次、接种间隔时间等原因,不能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后续接种。
8.为什么需要在新冠病毒疫苗剂次之间设置间隔?
通常,疫苗需要多次接种,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资料,新冠病毒疫苗第1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反应,接种2次后免疫效果更好。根据临床试验研究,通常需要在两种剂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内确定。若每隔一段时间未完成两次接种,应尽早补种。
9.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何不同?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属于疫苗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也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它是一种短暂的轻度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是导致种种者在器官或功能上受到损害,并且很少出现,常常需要治疗。(2)临床表现:一般的反应主要是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全身反应该是发热、乏力、头痛等;异常反应多是急性、严重的过敏反应等。
10.在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之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从现有的疫苗安全性资料来看,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反应,如硬结、瘙痒、红斑、肿胀、疼痛等,全身反应包括全身肌肉疼痛、咳嗽、恶心、疲劳、头痛等。
11.如何全程追踪新冠病毒疫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对疫苗实行全过程电子追溯制度。对疫苗的生产、运输、储藏、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准确、规范的记录,全过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各地通过免疫信息化手段,及时将上述信息录入系统,从而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电子追溯。
对比两种疫苗的利弊:
因此,灭活疫苗的合成途径在理论上是较为简单和安全的。但由于有时产生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使病毒感染加剧,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接种灭活疫苗剂量大、免疫周期短、免疫方法单一等。
各种疫苗的有效性。
现在网上各种疫苗的效果对比。其实效果参考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应该也不会很严格,比如样品免疫力不一样,样本所在环境、入侵病株种类也不一样。与A型疫苗相似,样本为身体素质较高的年轻人群,接种B型疫苗。A型疫苗来自中国这个安全区域,B型疫苗是印度的那种恶劣环境,等等。
手脚冰凉头上发热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但不能据此确诊,因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及发热等,其他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等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建议进行体温测量,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同时多喝热水促进代谢,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变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可能引起咳嗽、发烧的表现。对于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有很大的相似性,也会导致咳嗽、发烧等相关的症状,而且上述症状是比较常见的表现。重症的变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能够引起呼吸衰竭、休克等相关并发症,可以危及生命。对于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讲,传播的方式也和普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似,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飞沫气溶胶传播等相关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所以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比如需要注意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场所,密闭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还需要注意外出时佩戴口罩。接种新冠疫苗对于预防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也是有帮助的。
鼻子不通气不一定是新冠肺炎的征兆,患者出现鼻子不通气有可能是感冒、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等原因引起的,会出现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打喷嚏、头晕头痛、鼻子不通气等症状。在病毒扩散期间出现鼻子不通气,最好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和鼻腔拍片检查来判断病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治疗,在用药期间最好用生理盐水来清洗。
现在预防新冠病毒较好的方式是佩戴口罩,生活中做到勤洗手,外出返回家中,餐前便后,摸完手机后等情况下,要及时洗手,使用肥皂,或者抑菌洗手液,按照洗手的7大准则进行。有条件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不需要过度担心。
2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浑身乏力,鼻塞,流鼻涕,干咳等。大部分感染者发病一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比较严重的感染者,会快速发展为急性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脓毒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在整个病程中会出现中低热的症状,甚至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目前儿童病例还比较少,症状也比较轻清,一般一周后都可以恢复。儿童年龄比较小,病情变化快,因此患病后容易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避免引起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是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平时的时候应持续的给吸氧,如果做雾化的话,尽量把氧流量开大。建议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平时尽量外出。为确定原因,最好到正规医院做检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新型肺炎在发病初期,可能会存在腹泻症状,但主要以呼吸道系统症状为主,比如咳嗽、咽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腹泻。新型肺炎在感染之后,如果身体抵抗力比较强,只会出现轻微的乏力、发热现象,并没有明显肺炎的症状。 如果患者身体虚弱,抵抗能力低,并伴有基础性疾病,在发病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脓毒症性休克,对身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应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此次新冠肺炎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它的症状是有剧烈的干咳,发热,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皆是从确诊病例中总结得知。该病毒是人类流行病学史上的第7种冠状病毒。需要做好的防护主要是有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有条件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不需要过度担心。
新冠病毒抗体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结果,但是,根据每一个医院试剂的不同,检测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区别,一般在24小时之内,都会出结果。 还要结合患者的核酸检测,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来综合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如果患者14天之内,到过疫区或者和诊断了新冠肺炎的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喘,抗体是阳性,就可以诊断感染了新冠肺炎。
目前没有哪一种疫苗能够治疗新型肺炎的,而且对于新型肺炎也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治疗,所以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只能够进行对症治疗和隔离,如果病情不是特别的严重,一般也是可以治疗好的,但情况严重的患者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尽量不要与他人过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