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TAO)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尤以下肢为甚。绝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吸烟者。
症状:
(一)疼痛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现疼痛、针刺、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轻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产生间歇性跛行的机理一般认为是血液循环障碍时,肌肉运动后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也有人认为,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动脉压降低,肢体运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压力超过肌肉内动脉的压力,使局部血流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患肢疼痛。重者即使肢体处于休息状态,疼痛仍不能缓解,称为静息痛。此时疼痛剧烈、持续,尤以夜间为甚。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后则略有缓解。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体位。一旦患肢发生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二)发凉,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三)皮肤色泽改变患肢缺血常使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下述试验有助于了解肢体循环情况:
①指压试验:指压趾(指)端后观察局部皮肤或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如果松压后5秒钟皮肤或甲床仍呈苍白或瘀紫色,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②肢体抬高试验:抬高肢体(下肢抬高70~80°,上肢直举过头),持续60秒,如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皮肤呈苍白或蜡白色。下垂肢体后,皮肤颜色恢复时间由正常的10秒延长到45秒以上,且颜色不均呈斑片状。肢体持续处于下垂位时,皮肤颜色呈潮红或瘀紫色。
③静脉充盈时间: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瘪陷,然后迅速下垂肢体,观察足背浅表静脉充盈情况。如果静脉充盈时间大于15秒,表示肢体动脉供血不足。此外,部分患者受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可出现雷诺综合征,表现为指(趾)皮肤苍白、青紫、潮红间歇性改变。
诊断:
1、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20~40岁最为多见。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2、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慢性缺血临床表现。患肢腘动脉或肱动脉以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可伴有反复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4、一般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其他脏器动脉硬化表现。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坚持戒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关键。本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是否坚持戒烟。其他治疗措施能否取得疗效也与是否坚持戒烟密切相关。避免寒冷、潮湿、外伤和注意患肢适当保暖有助于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和出现并发症。但也不宜采用患肢局部热敷,以免增加组织氧耗量,造成患肢缺血坏疽。
2。患肢运动练习(Buerger运动)有助于促进患肢侧支循环建立,增加患肢血供。方法是,平卧位,患肢抬高45°,维持1~2分钟。然后坐起,患肢下垂床边2~5分钟,并作足部旋转、伸屈运动10次。最后将患肢放平休息2分钟。每次重复练习5回,每日练习数次。
(二)药物治疗
1、可选用的中草药制剂:
(1)毛冬青
(2)复方丹参针剂
2、血管扩张药具有解除动脉痉挛,扩张血管的作用。适用于第一、第二期患者。对于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有人认为血管扩张药不但不能扩张病变的血管,反而由于正常血管的"窃血"作用加重患肢缺血。常用药物有:苄唑啉(妥拉苏林),25mg,口服,每日3次或25mg,肌注,每日2次。烟酸,50mg,口服,每日3次。盐酸罂粟碱,30mg,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日3次。采用动脉内注射妥拉苏林、654-2、普鲁卡因等药物能提高疗效,但需反复穿刺动脉,可造成动脉损伤或痉挛,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前列腺素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作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良好效果。常用给药途径为动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国内报道采用前列腺素E1(PGE1100~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效率为80。8%。前列腺环素(PGI2)具有更强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作用,但因其半衰期短,性能不稳定,临床应用疗效不肯定。
4、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trental)能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使其能够通过狭窄的血管,从而提高组织灌注量。常用剂量:400mg,口服,每日3~4次。连续服药1~3月或长期服用。国外报道服药后能减轻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促进溃疡愈合。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率达95%。
5、蝮蛇抗栓酶从蝮蛇蛇毒提取的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液粘滞度的物质。
6、激素激素治疗意见尚不统一。
7、二氧化碳能使血管平滑肌电活动减弱或消失,使血管壁处于松弛状态使血管扩张。动脉内注射二氧化碳能扩张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一般采用95%二氧化碳2ml/kg体重股动脉注射或0。3ml/kg体重肱动脉注射。每周1次,4~8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国内报道疗效优良率为75。7%。
(三)手术治疗
1、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能解除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患肢血供。适用于第一、第二期患者。
2、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是将病变动脉的血栓内膜剥除,从而重建患肢动脉血流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股、腘动脉闭塞,而腘动脉的分支(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中至少有一支通畅的第二、第三期患者。
3、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闭塞动脉的近、远端行旁路移植,是另一种重建患肢动脉血流的方法。适应证同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动脉移植材料多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膝关节以上也可采用人造血管。
4、大网膜移植术。
(四)高压氧治疗
能够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肢体供氧量,从而减轻患肢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方法是每天在高压氧仓内行高压氧治疗1次,持续2~3小时。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周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可进行2~3疗程。
(五)其他治疗
1、镇痛
(1)止痛药:吗啡、度冷丁等止痛药能有效地缓解患肢疼痛,但易成瘾,应尽量少用。解热镇痛药如索米痛、安乃近、消炎痛等也可试用,但疗效不肯定。
(2)连续硬膜外阻滞:能缓解患肢疼痛,扩张下肢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适用于严重静息痛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一般选择第2、3腰椎间隙留置硬膜外导管。间断注入1%利多卡因或0。1%地卡因3~5ml。操作时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导管留置时间以2~3天为宜,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并发硬膜外间隙感染。
(3)中药麻醉:
(4)小腿神经压榨术(Smithwich手术)根据患肢疼痛部位施行小腿下段感觉神经压榨术,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70%的患者可得到长期止痛。主要缺点是足部感觉迟钝,常需几个月才能恢复。
2、创面处理
(1)干性坏疽:保持创面干燥,避免继发感染。可采用酒精消毒创面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护。
(2)湿性坏疽:去除坏死组织,积极控制感染。可采用敏感的抗生素溶液湿敷或东方I号、金蝎膏、玉红膏外敷。坏疽边界清楚,可行清创术或截趾(指)术。
3、截肢术
足部坏疽继发感染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肢体剧痛难忍影响工作生活,经各种治疗难以控制或足部坏疽达足跟、踝关节以上且界限清楚可行截肢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与以下疾病混淆:1、动脉硬化闭塞症:它可从两个方面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鉴别,从发病年龄来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年龄多是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而动脉硬化闭塞症没有明显性别和年龄差异,50岁以上的男女都有可能患病。同时,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往往有高血压病和高血脂病的病史,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一般没有。从累及动脉看,动脉硬化闭塞症累及的一般是中小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累及的常是小动脉。2、糖尿病足:从临床情况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一般比较正常,因为是青壮年,而糖尿病足患者因为有糖尿病,年龄又常在50岁以上,这些病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问题。糖尿病足常累及中小动脉,甚至中动脉、大动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个病是一种疑难病很多患者得这个病特别痛苦因为它会引起严重的肢端坏死、甚至截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不是特别清楚,它是一种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的炎症,这种炎症引起血栓的形成血管的闭塞再引起肢端的缺血甚至肢端的坏死。这种病在亚洲要多见在欧美要相对少见一些,更多见一些青中年的男性患者,女性少见。这种血管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破坏的是中小动静脉以动脉为主可以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免疫疾病和微小血管炎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伴有神经、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的缺血性病变。如果并发局部感染,可能会出现全身毒性血液症状,如发热、畏寒和烦躁。肢体组织缺血更为严重,导致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坏疽,如果发生继发性感染,则为湿坏疽。由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菌产生的毒素或其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他们大多数是吸烟者,这种疾病很容易由寒冷和潮湿引起。容易引起局部溃疡和坏死,所以诊断是必须及时治疗。吸烟者必须戒烟,多吃绿叶蔬菜,避免辛辣食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个病是一种疑难病很多患者得这个病特别痛苦因为它会引起严重的肢端坏死、甚至截肢。下肢通过静脉的彩超等情况来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再给予及时的解决问题,防止更严重的事情发生。疼痛严重者可以应用止痛药,反之应该进行适度锻炼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非手术治疗除了选用血小板聚集以及扩张血管药物、高压舱治疗外,可根据中医辩证的理论原则给予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患者的健康危害很大,在血管炎晚期,溃疡或坏死是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紊乱引起的,其中大部分局限于脚趾或脚,很少向上蔓延到脚踝或腿。坏疽性脚趾脱落,常常留下无法愈合的溃疡。全身常伴有发热、口干、食欲不振、失眠、便秘、尿黄、红等症状。在这个阶段,坏死的四肢无法存活,只有截肢。导致局部发凉,疼痛,甚至缺血坏死,坏疽等不同的临床症状,建议还是及时的就诊,做个下肢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明确后及时规范的治疗才是关键,可以考虑手术,支架,甚至截肢等手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患肢出现麻木,发凉,怕冷,间歇性破行,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症状为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性刺激神经引起的疼痛,随着病程发展造成动脉阻塞引起缺血性疼痛,皮肤颜色苍白或发紫,患者皮肤感觉异常,严重缺血者患肢足部出现溃疡和坏死,患肢的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最早期的时候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偶有足和足趾的麻木、冰冷以及感觉异常等,当病情进一步进展到早期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出现的是双下肢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即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往往是800-1000m,出现小腿肌肉的酸胀、疼痛,休息2-3分钟后可以明显缓解,此时已经提示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经造成了局部管腔的狭窄,因此对于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要及早就医,给予药物治疗或者手术,以及介入的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指周围脉管的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导致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在我国北方各省多见,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同时局部会出现缺血、缺氧,就会导致局部出现麻木、红肿、疼痛、溃烂的症状,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伴行静脉和浅表静脉也常累及,以下肢为主,间歇性跛行是最有特征性的改变,当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出现胀痛或抽痛,如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缓解,再行走后疼痛症状又出现。
血管炎是动脉的炎症。动脉炎的原因很多。例如长期感冒、动脉营养不良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服用止痛药和血管扩张剂。必要时也应使用免疫调节剂。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到相关医院做一次认真的检查,拿到化验报告,找负责的医生仔细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病情,然后进行随访治疗,具体按照负责医生的建议,并积极在医院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保证经常的工作和休息,睡眠时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和其他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或喝酒。
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刺激、身体抵抗力差以及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长期站立或蹲坐。早期症状是明显的麻木,疼痛,甚至肿胀和发烧,在两个下肢。双下肢血管的超声检查显示斑块形成或血流缓慢。另一方面,血管炎与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血管炎会导致身体发冷,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缺水和皮肤干燥。这些是血管炎的常见症状。血管炎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病情不同,患者会出现疼痛现象。这些表现需要在医院检查才能理解。是否有血管炎发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的症状就是缺血,出现在四肢、上肢与下肢表现症状不同。上肢因为肌群较少,负重比较小,常常症状偏轻,而下肢症状偏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因血管血栓引起肢体供血下降。当血液无法达到末梢,会发生下肢苍白、发凉,尤其特别是营养物质无法代谢。局部营养下降时会发生神经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觉迟钝,有时会发生游走性浅静脉炎,逐步发展会出现肢体发绀、走路困难,乃至出现静息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