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哪些表现可能导致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容易误诊的3个表现

发布时间: 2021-08-02 17:44:2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

哪些表现可能导致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容易误诊的3个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可因为骨痛、蛋白尿或贫血表现首诊于骨科、肾内科、呼吸科或血液科。基层医院误诊误治很多,几乎50-80%误诊。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形成机制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机制:一旦骨髓瘤细胞(MMC)浸润骨髓,MMC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使IL-6、TNFa、MIP-1a、OPN和DKK1等产生增多,使破骨细胞活化、分化和成熟加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减弱,引起骨髓瘤骨病发生。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形成机制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50%患者确诊骨髓瘤时已合并蛋白尿等肾损害,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由多种因素所致,轻链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损伤和轻链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细胞浸润、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参与发病。免疫分型与肾损害关系密切,轻链型肾损害率最高。

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水化、化疗、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形成机制

机制:引起MM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主要与骨髓瘤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IL-1、TNFa、TGF-β及IFN它们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及红系组细胞数量减少;

②部分MM病人肾功能不全而使EPO生成不足;

③骨髓瘤细胞本身也可通过影响正常的红细胞的生成引起贫血;

④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及Fas/Fas-L的相互作用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引起贫血;

⑤其它机制包括化疗的毒副作用、铁利用障碍(功能性缺铁)、叶酸缺乏、红细胞寿命的缩短及由M蛋白引起的血浆容量的增加(稀释性贫血)等。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MM病人的平均Hb100g/L左右,约25%的病人低于85g/L。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腰腿痛、尿改变和发热被误诊为骨病、肾炎和呼吸系统感染,而延误病情。

易误诊的一些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骨病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二、骨髓瘤肾病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及时作肾活检、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骨髓瘤相关检查。

三、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国际MM工作组(IMWG)在2003年按有无器官损害将MM重新定义为有症状、无症状MM。

一、症状性MM

1、血或尿中存在M-蛋白

(γ区或β区出现一窄底高峰)

2、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瘤

3、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

二、无症状MM

1、M-蛋白≥30g/L

2、和/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3、无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或无症状

MM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IMWG2003年)

1、血钙水平:血清钙>正常上限0.25mmol/L或>2.75mmol/L

2、肾功能不全:肌酐>173mmol/L

3、贫血:Hb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骨裂哪些表现会误诊?现在很多的疾病都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所以孩子在出现骨裂情况的时候家长都担心遇到误诊的情况,这样耽误了孩子的治疗的时间,那...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患者的生存期因个体差异和治疗效果而异,通常中位生存期为3-5年。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支持治疗。 1、遗传因素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病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早期筛查和干预。 2、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苯)、辐射或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减少暴露于有害环境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例如,避免接触工业化学品,注意防护辐射。 3、生理因素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慢性炎症可能促进疾病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4、病理机制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的浆细胞异常增殖,但不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种病理特征使得诊断更具挑战性,需通过骨髓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5、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和单克隆抗体(如达雷妥尤单抗)。这些药物可抑制浆细胞增殖,延缓疾病进展。 - 放疗:局部放疗可用于缓解骨痛或控制局部病变。 - 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和骨保护药物(如双膦酸盐),以改善生活质量。 6、生活管理 - 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和新鲜蔬果,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 运动建议: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和缓解疲劳。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定期复查和与医生保持沟通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 多发性骨髓瘤血常规能查出来吗?

    该病变单一血常规是不可以确诊,到医院做完善检查,如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骨髓X线拍片、CT、MRI、血清游离轻链检查等。结合症状体征等,是可以确诊,及时治疗处理。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化疗对症处理,按时复查,必要时手术处理修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属于骨髓内浆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血常规化验检查大多会有贫血表现,但是并不能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和x光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要注意休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 为什么得多发性骨髓瘤

    许多人,像你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并且觉得他们的生活习惯非常健康。如果你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不要紧张,改变你的坏习惯,积极配合治疗,放松你的思维,这个属于血液系统的疾病。然而,事实上,这种疾病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病毒感染和辐射。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需要及时血液科检查治疗的,比如化疗等治疗,另外就是注意休息,适当的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这样有助于恢复的。

  • 多发性骨髓瘤与贫血的关系

    许多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乏力、心慌、气促、双脚发软及面色苍白。多发性骨髓瘤与贫血的关系在于骨髓瘤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贫血的症状,原因是骨髓瘤可能会引起浆细胞浸润、浆细胞的异常增生、肾功能损害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造成贫血的发生。

  • 多发性骨髓瘤骨骼是否需要检查

    要引起重视,或者是造成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在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过程中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痛现象,可能会造成骨骼发生病变,所以是必须对骨骼进行系统性的检查。但近年来mm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平时可进行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进行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平时需要禁止吃辛辣食物,注意保持饮食上的清淡。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B淋巴细胞来源的恶性浆细胞增多症,一旦得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话可以用放射线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人工椎体置换固定术,易发生于中老年患者。

  •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我们需要做以下检查:最普通的血常规、肝肾功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以及骨髓的一些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学、骨髓的免疫分型、骨髓的染色体以及一些不良预后的fish的检测。我们还需要做骨的扫描,如果没有骨扫描可以做骨的平片包括胸片,骨盆平片,头颅正侧位片以及腰椎正侧位片。必要的时候,可以做磁共振检查。我们还需要做免疫固定电泳。看患者是否有M蛋白的检测以及做游离轻链。通过以上的检查,我们可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能做到精确的诊断以及预后分型。

  • 多发性骨髓瘤怎样检查出来?

    血常规检查。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等,是可以确诊接受正规处理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及时给予化疗对症处理,按时复查,必要时手术处理修复。骨髓检查可以出现克隆性的浆细胞瘤瘤细胞。骨髓活检发现,它的克隆性浆细胞淋巴瘤增生明显,可以做免疫组化来确定,可以测CD38、CD138,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骨骼摄片,主要是一些不规则骨,包括颅骨、脊柱、肋骨和髋骨有不同程度的缺损;也可以做PET-CT、磁共振、ECT,判断它对骨骼的侵犯程度。

  • 多发性骨髓瘤会流鼻血吗

    要看骨髓检查和血液检查的情况而看,是正常的毛细血管破裂,还是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建议流鼻血患者座位及半卧位,手捏住鼻翼两侧,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现,进一步查要看骨髓检查和血液检查的情况而看,建议肿瘤外科进一步检查化验治疗,骨髓瘤早期可手术治疗,晚期的不能手术治疗,因为多发性骨髓瘤会导致凝血障碍,所以患者可能会流鼻血。患者通常可以多吃花生、葡萄和其他食物,以增加凝血功能,减少鼻出血的可能性。在生病和治疗期间,我们必须注意饮食,保持清淡,少吃难消化的食物。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优势是什么

    那么首先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这个疾病会有很多的临床表现,比如说肾功能的损害,比如说周围神经的病变,比如说骨质的破坏。那么这些疾病涉及的都不是,我们单单一个血液科,能够完美的解决的问题。那比如说一个初诊的患者,他过来的时候如果已经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需要透析治疗,那么我们就需要肾内科,和我们进行配合。在治疗的间隙进行透析,那么透析的模式可能和普通的,肾小球肾炎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不同。那么如果是有骨质破坏的患者,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个判断,这个患者的骨质破坏,或者是浆细胞瘤是否压迫到了神经,是否需要进行手术的干预,或者他腰椎的压缩性骨折是否,已经影响到了椎体的稳定,如果不进行处理是不是会引起瘫痪。那么这些也需要骨科的医生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判断,和治疗的方案的制定。

  •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骨痛一般是多发骨性髓瘤的最常见的一个首发的表现,疼痛部位一般在骶部,其次为胸廓和肢体;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自发性骨折的可能,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或上腰椎。多处肋骨或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的畸形。然后其次的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易感染、感染不愈,贫血、出血等症状,常规化验检查可见肾功能不全、贫血、血小板减少、血钙升高、肾功异常等。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