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软组织损伤如何运动呢

发布时间: 2016-05-03 19:39:1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做一切运动都需要相对应的软组织进行参与,所以软组织每时每刻都需要承受各种作用力,特别是在人体急性爆发力超过人体所承受的范围,这时候更加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软组织损伤如何运动呢那么,软组织损伤如何运动呢?

一、贴墙蹲起:背靠着墙壁而立,脚后跟离墙有一脚距离,并且在两膝盖之间旋转一只球(可以是篮球、足球),将球夹紧,然后身体沿墙壁缓慢下蹲,直到膝盖与小腿成90度直角,转数三秒后再慢慢直起身体来。由于背部贴着墙壁,支撑着一部分身体的体重,因此膝盖的受力相对比较少,所以比较安全,每星期坚持运动2-3次即可,每次重复15次左右。

二、直腿抬高:身体平躺在床上,然后把腿伸起,让大腿的肌肉收紧、绷直,与床成45度夹角,每次维持1分钟后再慢慢的放下,这样重复50次,每天都坚持练习,可以可以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

三、跳绳:这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因此只要我们能掌握跳绳的技巧,用脚底的前端着地,就可以降低对身体的冲击,这样使得腰部既得到了锻炼又保证了安全。软组织损伤如何运动呢

四、坚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以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环,但是我们在拍打时力度一定要适当。

温馨提示:上述是对于患上软组织损伤如何运动的相关介绍,出现软组织受到损伤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运动方面若是不注意,不仅加重疾病,甚至是将会带来更多的伤害,所以希望通过上文的介绍后能够帮助当更多的患者。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临床实践证明,功能锻炼对治疗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疗效,它不仅仅是一种辅助疗法,而且是软组织损伤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上与手法和药物治...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软组织损伤怎样治疗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包括休息、冷敷、压迫和抬高RICE原则,同时结合药物和物理治疗,严重时需手术干预。软组织损伤多由外力撞击、过度拉伸或扭伤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方法。 1、休息是软组织损伤恢复的基础。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对于轻度损伤,休息2-3天即可缓解症状;中度或重度损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 2、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冷敷15-20分钟。可使用冰袋或冷敷包,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3、压迫有助于减少肿胀和稳定受伤部位。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受伤部位可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将受伤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尤其在休息时保持这一姿势。 5、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缓解疼痛和炎症,局部外用药膏如扶他林、云南白药促进恢复。严重疼痛时可使用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6、物理治疗适用于恢复期,包括热敷、超声波治疗、电疗和按摩。热敷在48小时后进行,可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和电疗有助于组织修复;按摩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损伤。 7、手术治疗针对严重损伤,如韧带断裂、肌腱撕裂或肌肉大面积损伤。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韧带重建和肌腱修复,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8、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关键。轻度损伤可在疼痛缓解后开始适度活动;中度或重度损伤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强度和范围,避免过早活动导致复发。 9、饮食调理有助于加速恢复。增加富含蛋白质如鸡蛋、鱼类、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锌如坚果、海鲜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方法,轻度损伤可通过家庭护理和药物缓解,中度或重度损伤需结合物理治疗和手术干预,康复训练和饮食调理是恢复的重要环节,必要时及时就医。

  • 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哪些

    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切割伤和撕裂伤。处理方式为清洁伤口、止血、消毒和包扎,严重时需就医。 1、擦伤是皮肤表层受到摩擦导致的损伤,常见于跌倒或碰撞。处理时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擦伤较浅时可自行处理,若伤口较大或感染需就医。 2、切割伤是由锋利物品如刀、玻璃等造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处理时先压迫止血,清洁伤口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缝合或使用止血药物。 3、撕裂伤是皮肤和软组织受到强力拉扯导致的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或机械伤害。处理时先止血,清洁伤口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伤口较大或伴有骨折、神经损伤,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包括避免危险环境、使用防护装备和注意安全操作。处理伤口时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严重时及时就医,确保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