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阻肺稳定期常用的治疗药物

发布时间: 2016-03-15 13:42:5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慢阻肺稳定期的药物治疗用于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态和运动耐量。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治疗,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的恶化,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及其他药物。

慢阻肺稳定期常用的治疗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甲基黄嘌呤类及联合制剂。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在于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和拮抗支气管收缩来舒张气道平滑肌。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扩张效果一般维持4~6小时,长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可以维持作用在≥12小时。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可以显著地改善FEV1、肺容量、呼吸困难症状和疾病相关的生活质量以及急性加重的频率,但对死亡率和肺功能下降速率无影响。沙美特罗还可以减少住院率。茚达特罗是一种新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维持疗效可达24小时,可以显著改善FEV1、呼吸困难和疾病相关的生活质量。β2受体激动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并有潜在的促心律失常作用,躯体震颤等。

抗胆碱能药物比如异丙托溴铵、氧托溴铵、噻托溴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阻断了乙酰胆碱对毒蕈碱样受体的作用。长效制剂噻托溴胺可以选择性地阻断M3和M1受体。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维持支气管扩张要比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时间长,一般可达到8小时。噻托溴胺可以维持效果达24小时之久,并可以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减少住院率,改善患者症状和维持健康状态,并且能增加肺康复训练的效果。在另外一项试验中显示,噻托溴胺比沙美特罗在降低急性加重频率上更好。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干。

甲基黄嘌呤类茶碱是应用最广的甲基黄嘌呤,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有支气管扩张和非支气管扩张作用。建议采用缓释剂型。沙美特罗联合茶碱对改善FEV1和呼吸困难症状比单用沙美特罗效果更明显,低剂量茶碱可以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但不能改善肺功能。黄嘌呤衍生物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其治疗窗很窄,作用剂量接近中毒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惊厥。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失眠、恶心和烧心,可以发生在血清茶碱浓度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茶碱可以和其他常用的药物如洋地黄、香豆素等发生相互作用。

联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时间的支气管扩张剂,可以增加支气管扩张的程度,而不良反应相同或更少。例如,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联用,比单用任何一种药物能更好地改善FEV1,作用更持久。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或)茶碱的联合应用可能会改善肺功能和健康状态。

糖皮质激素

吸入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慢阻肺患者的肺组织及全身炎症的作用存在争议,在FEV1<60%预计值的慢阻肺患者中,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改善症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但不能改变FEV1的长期下降,也不能改变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会导致口腔念珠菌病、声音嘶哑和皮肤挫伤发生率及肺炎发生风险增加。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对于中度到极重度的慢阻肺患者而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改善肺功能、健康状态、减少急性加重方面、降低死亡率比单药更有效。但联合治疗增加了患肺炎的风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噻托溴铵三药联合应用能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但三药联合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有许多不良反应,不推荐长期口服激素。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类固醇肌病,这种肌病参与了肌无力、功能下降以及极重度慢阻肺的呼吸衰竭。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cAMP的降解来减轻炎症,代表药物罗氟司特1次/日口服,无直接扩张支气管作用,但已被证实能够改善应用沙美特罗或噻托溴铵治疗患者的FEV1。对于存在慢性支气管炎、重度到极重度慢阻肺、既往有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罗氟司特治疗使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下降约15%~20%。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睡眠障碍及头痛。罗氟司特和茶碱不应同时应用。

其他药物包括注射流感疫苗,对于>65岁的慢阻肺患者、年轻患者如果存在严重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未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慢阻肺患者应用化痰剂羧甲司坦、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精彩问答

  • 慢阻肺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慢阻肺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氧疗和肺康复有助于改善症状,生活方式调整则能延缓病情进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慢阻肺管理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能够放松气道平滑肌,改善呼吸困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用于减少气道炎症,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用于治疗急性加重期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 2、氧疗 氧疗适用于低氧血症患者,能够提高血氧水平,缓解呼吸困难和疲劳。长期家庭氧疗是常见方式,每天使用时间通常超过15小时。便携式氧气设备如氧气瓶和制氧机,方便患者日常活动。氧疗的目标是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以改善生活质量。 3、肺康复 肺康复是一种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和教育支持。运动训练如步行、骑自行车和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肺功能和耐力。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有助于改善呼吸效率。教育支持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管理技巧,如正确使用吸入器和识别急性加重症状。 4、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对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戒烟是首要措施,能够显著延缓病情进展。健康饮食如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蔬菜,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适度运动如散步和瑜伽,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和粉尘,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慢阻肺的治疗需要多管齐下,结合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和生活方式调整,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风险。

  • 慢阻肺的并发症有哪些

    慢阻肺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肺癌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预防和治疗需从控制病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等多方面入手。 1、心血管疾病 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和炎症反应,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缺氧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炎症反应则加速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慢阻肺病情,如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同时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必要时服用降压药或降脂药。 2、呼吸衰竭 慢阻肺晚期患者常因肺功能严重受损而出现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治疗呼吸衰竭需采用氧疗或无创通气,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应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肺癌 慢阻肺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长期吸烟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是主要诱因。预防肺癌需戒烟,减少二手烟暴露,同时定期进行胸部CT筛查。早期发现肺癌可通过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提高治愈率。患者还应加强营养支持,如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和水果。 4、骨质疏松 慢阻肺患者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缺乏运动,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预防骨质疏松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5、抑郁和焦虑 慢阻肺患者因长期呼吸困难和社会活动受限,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支持和陪伴,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慢阻肺的并发症多样且严重,患者需通过规范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来降低风险。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肺气肿转变成慢阻肺

    肺气肿转变成慢阻肺的原因主要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治疗方面,戒烟、药物治疗、氧疗和肺康复训练是关键措施。 1、长期吸烟 吸烟是肺气肿和慢阻肺的主要诱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肺泡壁,导致肺组织弹性下降,气体交换功能受损。长期吸烟者更容易从肺气肿发展为慢阻肺。戒烟是预防和治疗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辅助(如伐尼克兰)或心理干预实现。 2、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如工业废气、粉尘或室内烹饪烟雾,会加重肺部炎症,加速肺气肿向慢阻肺的转变。减少暴露是关键,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佩戴口罩,并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3、遗传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肺组织更容易受到破坏,增加肺气肿和慢阻肺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早期干预。 4、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会加重肺部炎症,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接触感染源。 5、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 - 氧疗:对于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 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提高肺功能和耐力。 肺气肿转变成慢阻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预防感染以及规范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并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慢阻肺腹部胀气吗

    慢阻肺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气的症状,这与肺功能下降、呼吸模式改变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使用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1、慢阻肺与腹部胀气的关系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呼吸效率降低,可能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潴留。为了弥补氧气不足,患者常采用浅而快的呼吸模式,这种呼吸方式容易使空气进入消化道,引发腹部胀气。慢阻肺患者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加重胀气症状。 2、如何缓解慢阻肺患者的腹部胀气 - 调整呼吸方式:学习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减少空气进入消化道。 - 饮食管理: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和高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和蒸煮蔬菜。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消胀药(如西甲硅油)缓解症状。 3、预防与长期管理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胃肠蠕动。 - 定期复查:监测肺功能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慢阻肺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慢阻肺患者的腹部胀气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呼吸训练、饮食调整和药物干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提升生活质量。

  • 小气道阻塞是慢阻肺吗

    小气道阻塞并不等同于慢阻肺,但它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小气道阻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症、黏液分泌过多、气道壁增厚等,而慢阻肺则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治疗小气道阻塞和慢阻肺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 1、小气道阻塞的原因 小气道阻塞通常与慢性炎症、黏液分泌过多、气道壁增厚或气道平滑肌收缩有关。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暴露等环境因素是主要诱因。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病理上,小气道阻塞可能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演变为慢阻肺。 2、慢阻肺的病理特征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通常由小气道阻塞和肺泡结构破坏共同导致。其核心病理改变包括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加、肺泡壁破坏和肺弹性回缩力下降。慢阻肺的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3、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以及联合制剂(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炎症反应。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是首要措施,同时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物和职业性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寒冷刺激。 - 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体能。 4、预防与管理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职业暴露者)。早期发现小气道阻塞并及时干预,可以延缓慢阻肺的进展。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需坚持长期治疗,避免急性加重。 小气道阻塞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基础,但并非所有小气道阻塞都会发展为慢阻肺。通过早期识别、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 肺阻塞能治好吗慢阻肺能治好吗

    肺阻塞(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训练等。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慢阻肺管理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能放松气道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用于减轻气道炎症,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2、氧疗 对于血氧水平低的患者,长期氧疗是必要的。每天使用氧气15小时以上,可改善缺氧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3、肺康复训练 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能增强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 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帮助改善通气效率。 - 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 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4、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诱因,戒烟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蔬菜,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 避免空气污染:减少接触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外出时佩戴口罩。 5、定期随访与监测 慢阻肺患者需定期就医,监测肺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急性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肺阻塞(慢阻肺)虽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坚持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训练及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定期随访和监测肺功能,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