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骨折后的护理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11-05-20 11:37:1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外伤,事故,都有可能引起骨折,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骨折,而且骨折是比较严重的创伤,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而骨折的护理同样也很关键,那么骨折后护理应该怎么办呢?

刚出现骨折是如何护理

出现骨折后,受伤部位当时就会出现严重疼痛,且有触痛现象,即稍为触摸、按压也会感到剧烈疼痛骨折后的护理应该怎么办?此外,该部位还会肿起、瘀血、损伤部位不能活动。有时还会出现畸形,如受伤的肢体弯向奇特的方向,或者看起来比未受损伤的对侧肢体短一点。

骨折后到医院前应该做什么

去医院之前应先做一点简单的处理:轻轻脱掉受伤处的衣物,以免压迫受伤处,但注意不要移动脱臼的关节,把受伤的关节支撑在一个舒服的位置。如果是胳膊、腿部出现骨折,应将怀疑骨折的部位固定下来,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受伤的肢体与普通木板、木条绑在一起,如果没有绷带,可以用手帕、毛巾等代替。骨折后的护理应该怎么办?同时要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然后尽快将病人送医。

温馨提示:骨折后的一些护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建议大家骨折后一定要及时的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而且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好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骨折专题:http://www.fh21.com.cn/guke/gtzd/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加强护理可以使患者及早的恢复健康,如护理不恰当可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还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如便秘、腹胀、褥疮等。因此腰骨折患者...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儿童骨折对以后的影响

    儿童骨折对以后的影响可能包括骨骼发育异常、关节功能障碍、运动能力下降、心理创伤以及慢性疼痛等问题。儿童骨折后,骨骼的修复和重塑能力较强,但如果处理不当或康复不充分,可能对未来的健康和功能产生长期影响。 1、骨骼发育异常:儿童骨折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尤其是涉及骨骺的骨折。骨骺是骨骼生长的关键部位,骨折可能导致骨骼长度不均或畸形。治疗需通过石膏固定、支具矫正或手术复位,确保骨骼正常生长。 2、关节功能障碍:骨折后,关节周围的组织可能受损,导致活动受限或僵硬。康复期间需进行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强化,以恢复关节功能,避免长期功能障碍。 3、运动能力下降:骨折可能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尤其是在下肢骨折后。康复训练应注重平衡训练、步态矫正和耐力训练,逐步恢复运动能力,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心理创伤:骨折及其治疗过程可能对儿童心理造成影响,如焦虑、恐惧或自信心下降。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可通过沟通、鼓励和参与康复活动,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心态。 5、慢性疼痛:部分儿童在骨折愈合后可能出现慢性疼痛,尤其是骨折部位未完全愈合或存在神经损伤。疼痛管理可通过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热敷或针灸等方式缓解,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 儿童骨折后,家长需注意饮食营养,如增加富含钙质如牛奶、豆制品和维生素D如鱼类、蛋黄的食物,促进骨骼愈合。同时,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定期复查和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儿童骨折后恢复良好的关键。

  • 骨折一周饮食菜谱

    骨折一周饮食菜谱可通过高钙、高蛋白、富含维生素D和C的食物促进骨骼愈合,同时避免高盐、高糖和刺激性食物。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加速康复。 1、高钙食物:牛奶、奶酪、豆腐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有助于骨骼修复。每天饮用500毫升牛奶或食用100克豆腐,可满足钙质需求。搭配适量的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进一步补充钙质。 2、高蛋白食物:鸡蛋、鱼肉、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是骨骼生长的重要原料。每天摄入1-2个鸡蛋或100克鱼肉,可促进骨折部位的修复。适量食用鸡肉、牛肉,帮助增强肌肉力量。 3、维生素D食物:鱼肝油、蛋黄、蘑菇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钙质吸收。每周食用2-3次鱼肝油或每天食用1个蛋黄,可提高钙的利用率。适量晒太阳也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4、维生素C食物:橙子、柠檬、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每天食用1-2个橙子或100克草莓,可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搭配青椒、西兰花等蔬菜,补充更多维生素C。 5、避免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影响骨骼愈合。尽量减少摄入,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不良影响。高盐、高糖食物也应适量控制,以免影响整体健康。 骨折期间饮食应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量增加富含钙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果。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C,促进钙质吸收和胶原蛋白合成。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拉伸,有助于加速康复。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身体恢复。

  • 肩骨骨折多久能好

    肩骨骨折的恢复时间通常为6至8周,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恢复期间需注意固定、康复训练和营养补充,以促进骨骼愈合和功能恢复。 1、固定治疗:骨折初期需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防止骨折部位移动,促进骨骼愈合。固定时间一般为4至6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期间需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 2、康复训练:固定拆除后,需进行逐步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肩关节功能。早期可进行被动活动,如肩关节的屈伸、外展等;后期可增加主动活动和力量训练,如肩部肌肉的拉伸和抗阻训练。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3、药物治疗:骨折初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400mg/次,每日2次或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次,每日2次缓解疼痛和炎症。同时可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片500mg/次,每日2次和维生素D3400IU/次,每日1次促进骨骼愈合。 4、饮食调理:骨折恢复期间需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同时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以免影响骨骼愈合。 5、定期复查:骨折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发现愈合不良或并发症,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频率一般为每2至4周一次,具体时间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在肩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训练。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同时,适当进行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整体素质和促进康复。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鸡爪等,有助于软组织修复。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 自检膝盖是否骨折的方法

    自检膝盖是否骨折可通过观察疼痛程度、活动受限、肿胀情况、异常声响和外观畸形进行初步判断。 1、疼痛程度: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尤其在触碰或移动膝盖时。若疼痛持续且难以忍受,可能存在骨折风险。建议避免活动,使用冰敷缓解疼痛,并及时就医检查。 2、活动受限:骨折可能导致膝盖无法正常弯曲或伸直。若尝试活动时感到明显阻力或疼痛加剧,应停止活动并保持膝盖固定,使用支撑物如拐杖辅助行走,尽快就医。 3、肿胀情况:骨折常伴随局部肿胀,可能伴有淤血或皮肤发红。若肿胀迅速加重,建议抬高患肢,避免承重,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固定,并寻求专业医疗评估。 4、异常声响:骨折时可能出现骨擦音或碎裂声,尤其在移动膝盖时。若听到异常声响,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 5、外观畸形:骨折可能导致膝盖外观异常,如明显变形或错位。若发现膝盖形状改变,应保持冷静,避免自行复位,使用夹板或固定装置固定患处,迅速就医处理。 日常生活中,膝盖健康与饮食、运动和护理密切相关。建议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深海鱼,有助于骨骼健康。适度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可增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减少损伤风险。避免长时间跪地或过度负重,保持合理体重,减轻膝盖负担。若膝盖出现不适,及时休息并采取热敷或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咨询专业

  • 颅底骨折分类及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可分为前颅窝骨折、中颅窝骨折和后颅窝骨折,临床表现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前颅窝骨折常伴随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和熊猫眼征;中颅窝骨折可能出现脑脊液耳漏、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后颅窝骨折则可能导致颈部僵硬、吞咽困难和后脑部疼痛。 1、前颅窝骨折:前颅窝骨折多由面部或前额部外伤引起,常见于交通事故或坠落伤。患者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表现为鼻腔持续流出清亮液体。嗅觉丧失是另一典型症状,因嗅神经受损导致。熊猫眼征是前颅窝骨折的典型体征,表现为双眼周围瘀血肿胀。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擤鼻,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中颅窝骨折:中颅窝骨折常由颞部或耳部外伤引起,常见于坠落伤或击打伤。脑脊液耳漏是中颅窝骨折的典型表现,患者耳道持续流出清亮液体。面神经麻痹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影响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听力下降可能因听神经受损或鼓膜破裂引起。治疗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耳道填塞或手术治疗。 3、后颅窝骨折:后颅窝骨折多由后脑部外伤引起,常见于交通事故或坠落伤。颈部僵硬是后颅窝骨折的常见症状,因颈椎或颈部肌肉损伤导致。吞咽困难可能因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受损引起,影响进食和饮水。后脑部疼痛是后颅窝骨折的典型表现,疼痛可能放射至颈部或肩部。治疗需卧床休息,必要时进行颈部固定或手术治疗。 4、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颅底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可能表现为脑脊液鼻漏或脑脊液耳漏。脑脊液漏可能导致颅内感染或颅内压降低,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擤鼻或咳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脑脊液漏持续不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神经损伤:颅底骨折可能导致多组颅神经损伤,常见于嗅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嗅觉丧失、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需根据神经损伤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康复训练。神经损伤的恢复时间较长,需耐心等待和积极配合治疗。 颅底骨折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和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修复。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如颈部伸展运动和颈部旋转运动,有助于缓解颈部僵硬和疼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促进康复。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 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

    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用于评估骨折的稳定性和指导治疗方案。Evans分型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稳定性将粗隆间骨折分为五型,分别为I型、II型、III型、IV型和V型。I型为稳定型骨折,II型为不稳定型骨折,III型为部分移位骨折,IV型为完全移位骨折,V型为粉碎性骨折。 1、I型:I型骨折为稳定型骨折,骨折线未涉及股骨颈,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固定等,避免负重,直至骨折愈合。 2、II型:II型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骨折线涉及股骨颈,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使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 3、III型:III型骨折为部分移位骨折,骨折线涉及股骨颈并伴有部分移位,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使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 4、IV型:IV型骨折为完全移位骨折,骨折线涉及股骨颈并伴有完全移位,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使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 5、V型:V型骨折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线涉及股骨颈并伴有粉碎性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使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 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的治疗方案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术后应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床上活动、关节活动等,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跖骨骨折要怎么治疗

    跖骨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跖骨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病理骨折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跖骨骨折后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处,避免进一步损伤。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具体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调整。制动期间需抬高患肢,减少肿胀。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300mg每日两次,或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每日三次。促进骨愈合可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如碳酸钙片600mg每日一次,骨化三醇软胶囊0.25μg每日一次。 3、物理治疗:骨折稳定后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疗法、红外线照射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康复期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需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5、康复护理:骨折愈合后需循序渐进地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辅助行走,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再次骨折。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跖骨骨折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骨折愈合。康复期可进行适度的足部功能锻炼,如足趾抓地、踝泵运动等,恢复足部功能。日常护理中需注意患处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颌骨骨折最常见的临床体征

    颌骨骨折最常见的临床体征包括局部肿胀、疼痛、咬合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和感觉异常。这些体征通常与外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暴力打击和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1、局部肿胀:颌骨骨折后,局部组织受到损伤,血液和淋巴液渗出,导致肿胀。早期可通过冰敷减轻肿胀,避免热敷以免加重出血。48小时后可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疼痛:骨折断端刺激周围神经,引起剧烈疼痛。轻度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片400mg,每日两次或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每日三次缓解。严重疼痛需及时就医。 3、咬合功能障碍:骨折导致上下颌骨错位,影响正常咬合。可通过颌间固定或手术复位恢复咬合功能。术后需避免咀嚼硬物,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面部畸形:骨折移位可能导致面部轮廓改变。轻度畸形可通过手法复位矫正,严重畸形需行颌骨整形手术,如颌骨内固定术或颌骨重建术。 5、感觉异常:骨折可能损伤三叉神经分支,导致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轻度感觉异常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500μg,每日三次治疗,严重者需神经修复手术。 颌骨骨折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进行面部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 小腿骨折怎样治疗

    小腿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小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运动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石膏固定:对于稳定性骨折,医生常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石膏固定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促进愈合。固定期间需避免负重,定期复查以监测愈合情况。石膏固定通常需要6-8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而定。 2、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内固定术使用钢板、螺钉等固定骨折部位,外固定术则通过外部支架固定。手术后可结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3、药物治疗:骨折后可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钙剂和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骨愈合,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钙、维生素D3。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4、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等。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康复训练通常持续3-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而定。 5、护理措施:骨折后需注意局部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定期复查X光片,监测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防止骨折移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促进骨愈合。 小腿骨折后的恢复期需结合饮食和运动进行综合护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促进骨愈合。运动方面,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二次损伤。康复训练通常持续3-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而定。定期复查X光片,监测骨折愈合情况,确保恢复顺利。

  • 10岁儿童骨折愈合时间

    10岁儿童骨折愈合时间通常为4-8周,具体时间因骨折类型、部位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儿童骨骼代谢旺盛,愈合能力较强,但需注意护理和康复。 1、骨折类型: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青枝骨折、完全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愈合较快,通常4-6周即可恢复;完全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久。 2、骨折部位: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不同。上肢骨折愈合较快,下肢骨折因承重较大,愈合时间相对较长。例如,手腕骨折通常4-6周愈合,而股骨骨折可能需要8-12周。 3、个体差异:儿童的年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会影响骨折愈合时间。10岁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骨骼愈合能力较强,但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愈合时间可能延长。 4、护理措施:骨折后需进行固定和制动,避免二次损伤。石膏固定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需定期复查,确保骨折端对位良好。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 5、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早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和负重训练,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折愈合期间,儿童需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和豆制品,促进骨骼修复。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质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防止再次受伤。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计划,确保骨折完全愈合。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