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克罗恩病的饮食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16-03-11 15:43:1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患有克罗恩病的时候,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了,很多的食物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是不能吃的,在生中要对这类疾病加强护理才行,掌握好它的症状和食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请有关的专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克罗恩病的饮食吧!

克罗恩病的饮食有哪些

1.烤肉、熏肉、油炸食品(如西式快餐)

2.红肉(牛排等)及带皮的禽肉

3.黄油和其它动物油、人造奶油、面包酱、蛋黄酱等

4.奶制品(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则更要注意避免)

5.饮酒(啤酒、白酒、鸡尾酒等)

6.碳酸饮料、咖啡、浓茶、巧克力、爆米花等

7.未成熟的水果及生吃蔬菜(如蔬菜沙拉等)

8.产气食品(扁豆、大豆、卷心菜、花椰菜、洋葱等)

9.含麦麸较多的食品(针对有肠管狭窄等情况)。

10.辛辣食品(麻辣火锅)

其中,对于有肠道狭窄/不全肠梗阻的患者,需要进低渣饮食,避免吃粗粮、玉米饼、坚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以免食物残渣过多加重梗阻。此类患者应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对于不耐受的食物,如果改变烹饪方法可能会减少这种不耐受性,比如,如果吃蔬菜沙拉会引起腹泻,并不意味着对那种蔬菜不耐受,如果改为吃煮熟的菜,也许不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假设食用牛肉或猪肉出现脂肪泻,可以改为低脂肪的鱼肉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克罗恩病的饮食有哪些

一般而言,谷物和以下食物适合CD患者食用:

1.蔬菜(叶菜)

2.高纤食物(土豆等)

3.鱼肉(深海鱼类更好)

4.蛋类(蛋清更好)

5.橄榄油/种子油

6.水果(请削皮)/坚果

克罗恩病的饮食有哪些

7.大米/面食

吸烟是CD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升高CD的发病率,增加狭窄、肠瘘的可能,增加手术率,抵消维持缓解用药的疗效,被动吸烟者的患病风险更大;吸烟也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术后复发率是不吸烟者的2.5倍,戒烟4年后CD的复发率与不吸烟者相同。所以,CD患者应及早戒烟。

专家详细的介绍了克罗恩病的饮食,想必患者们都十分的清楚了吧,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认真的护理患者才行,让患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才会有幸福的家和美好的生活,家属要让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增加身体的免疫力,祝大家健康!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饮食对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严重的话甚至使得疾病恶化,以致危害病患者的生命。为此,我们需...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大肠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症状

    大肠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疲劳。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炎症、营养吸收不良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腹痛 腹痛是大肠克罗恩病的典型症状之一,通常由肠道炎症引起。炎症会导致肠道壁增厚、溃疡形成,进而引发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下腹,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区域。 - 药物治疗: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5-ASA)可缓解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调节免疫反应;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可靶向抑制炎症因子。 - 饮食调整:避免高纤维、辛辣或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米饭、香蕉和煮熟的蔬菜。 -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 2、腹泻 腹泻是大肠克罗恩病的常见表现,可能与肠道炎症导致的水分吸收减少或肠道蠕动加快有关。严重时可能伴有黏液或血便。 - 药物治疗: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可缓解症状;抗生素如甲硝唑可用于治疗继发感染;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 饮食调整:增加水分摄入,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选择富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椰子水。 - 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风险,保持肠道健康。 3、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通常与营养吸收不良、食欲减退或慢性炎症消耗有关。长期炎症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 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B12、铁剂和钙剂可改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如特殊配方奶粉可提供全面营养。 - 饮食调整: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类和豆类;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 - 生活方式:定期监测体重,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4、疲劳 疲劳可能与慢性炎症、贫血或睡眠质量差有关。炎症因子持续释放可能导致身体能量消耗增加。 - 药物治疗:铁剂和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贫血和骨骼健康;抗炎药物可减轻炎症负担。 -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菠菜和柑橘类水果;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 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冥想或深呼吸练习。 大肠克罗恩病的症状复杂多样,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综合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