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术治疗
1、功能调节:保持大便通畅,改变用力屏气排便的习惯,便秘者要找出其病因,如肛管出口梗阻或结肠排空延缓等,要针对性处理,对慢性便秘的病人,建议多食水果及谷类食物,必要时给予轻泻剂,设法运用饮食调节来建立通畅排便。
2、注射方法:用作注射疗法的药物很多,但基本上是硬化剂及坏死剂2大类,由于坏死剂所致并发症较多,目前多主张用硬化剂,但硬化剂若注入量过多,也可发生坏死,注射疗法的目的是将硬化剂注入痔块周围,产生无菌炎性反应,达到小血管闭塞和痔块内纤维增生而硬化萎缩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剂有5%苯酚(石炭酸)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素水溶液及4%明矾水溶液等,用5%石炭酸植物油做大剂量注射,有以下优点:
(1)用5%浓度,总剂量可注射10~1。5ml,一般无不良反应,而用其他硬化剂,小剂量疗效不佳,大剂量可引起黏膜坏死或溃疡;
(2)植物油配制的溶液易吸收,且反应小,而用其他矿物油配制的药物不易吸收,并可致不良后果;
(3)石炭酸本身有杀菌作用,在肛门这种易污染的部位特别有益;
(4)注射后局部产生瘢痕较少,注射疗法通过10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人体无隐蔽性损伤,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可靠疗法。
①适应证:无并发症的内痔,都可用注射疗法,1期内痔,主诉便血无脱垂者,最适宜于该疗法;对控制出血十分有效,可达到一针止血的效果,有很高的2年治愈率,2,3期内痔注射后可防止或减轻脱垂,痔术后再度出血或脱垂仍可注射,对老年体弱,严重高血压,有心,肝,肾等疾患者,都可采用注射治疗。
②禁忌证:任何外痔及有并发症的内痔(如栓塞,感染或溃疡等)均不宜行注射疗法。
③方法:注射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侧卧位或膝胸位,经斜头或圆头肛门镜,注射处消毒后将针尖刺入齿状线上痔块根部上方黏膜下层约0。5cm,刺入后针头能向左右移动即证明在黏膜下层,如刺入太深,进入黏膜肌层或括约肌层,针尖部不易左右移动,应将针头拔出少许,经抽吸无回血,即可注射,针头不应刺入痔块中心静脉丛内,以防硬化剂进入血循环,引起急性痔静脉栓塞,注入5%石炭酸植物油的量,依黏膜松弛程度和痔块大小而定,一般每一个痔注入2~4ml,如黏膜很松弛可注入6ml,注射3个母痔,总量为10~15ml,将药液注入黏膜下层内,使注射部成为淡红微带白色隆起,在隆起表面有时可见微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条纹征,若注射太浅,可立刻见到注射处黏膜变成白色隆起,以后坏死脱落将遗留一个浅表溃疡;若注射太深,刺入肠壁肌层,可立刻引起疼痛;若注射在齿状线以下,也可立刻引起剧痛,因此注射的深浅度,关系到本疗法成败,前正中处不宜穿刺注射,因易损伤前列腺,尿道或阴道,注射完毕,拔针后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若有出血,可用无菌棉球压迫片刻即能止血,通常当肛门镜取出后,括约肌收缩,即可防止针孔流血或硬化剂由针孔流出,每隔5~7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内痔不超过3个,1~3次为一疗程,每2次注射的部分应较第1次低些,若采用10%石炭酸植物油或5%鱼肝油酸钠,每次注射不得超过1ml,最好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注射。
④注射疗法的注意点:A。首次注射最重要,如注射足量则疗效良好,以少量多次注射为佳,注射针宜用9号长的穿刺针,因太细药液不易推入,太粗易致出血;B。注射中和注射后,都不应有疼痛,如觉疼痛,往往为注射离齿状线太近所致,因此,针尖刺入处,绝不能在齿状线以下;C。注射后24h内不应大便,以防痔块脱垂,如有脱垂,应告诉病人立即回纳,以免发生痔静脉栓塞;D。第2次注射前,先作直肠指诊,如痔块已硬化,表面黏膜已固定,则不应再注射,或经肛门镜先以钝针头试探,如痔核表面黏膜松弛,则再进行注射;E。若注射部位过深,可导致局部坏死,疼痛或脓肿形成;F。注射后应卧床休息片刻,防止虚脱等反应。
⑤并发症: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治疗内痔很安全,很少发生并发症,如发生多是注射深度不正确所致,如注射太浅,可致局部坏死及溃疡;注射太深,可致损伤,如为男性注射右前内痔,若注射太靠近前正中处,可损伤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肠外,可致狭窄,脓肿及肛瘘,因此,要重视注射技术。
⑥效果:Marti(1990)报道用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1~2期内痔治愈率达75%,Kilbourne(1934)复习2。5万例,估计3年内复发率为1。5%。
3、枯痔钉疗法:其原理是将枯痔钉插入痔块中心引起异物刺激炎症反应,使痔组织液化,坏死,逐渐愈合而纤维化,适用于2,3期内痔或混合痔内痔部分,但在肛管直肠有急性炎症时,不宜用此疗法,枯痔钉分有砒和无砒2种,目前多采用黄柏,大黄制成的“二黄枯痔钉”,既有枯痔钉疗效,但无砒霜中毒之弊。
方法:取侧卧位,按常规消毒,铺巾,用吸肛器将内痔缓慢吸出,术者用左示,中2指固定痔块,再消毒内痔表面黏膜,右手拇,示2指捏住枯痔钉后段,与肛管平行或不超过15°,稍用力将枯痔钉刺入内痔黏膜后,轻轻旋转插入,一般深约1cm,以不超过痔块直径为宜,将剩余在内痔黏膜外的枯痔钉剪去,使剩余的钉高出黏膜0。1cm,钉与钉的间隔约O。2~0。4cm,钉与齿状线的距离约O。2cm,插钉多少按痔块大小而定,一般每个痔一次插4~6根,先插小的内痔,后插大的内痔,插毕将内痔送回肛内,术后24h内禁止大便,以防药钉脱落出血和内痔脱出,引起水肿,嵌顿及疼痛,每次大便后需行热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给予止血,消炎,通便的中西药。
4、胶圈套扎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器械将小型胶圈套入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较强的弹性阻断内痔的血运,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治愈,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但以2期及3期的内痔最适宜,不适用于有并发症的内痔。
内痔套扎器械有拉入套扎器及吸入套扎器2种,以拉入套扎器为例说明,套扎器用不锈钢制成,分3部分:A。套圈前端为套扎圈环,直径1cm,有内,外2圈,内圈套入小胶圈(特制或用自行车气门芯胶管代用)后,以圈套痔块,外圈能前后移动,B。杆部:为一长20cm带柄的金属杆,分上,下两杆,上杆与外圈相连,按压柄部时,可使外套圈向前移,将内圈上的小胶圈推出,套住痔块根部,下杆连于内圈,不活动,C。扩胶圈圆锥体,为将小胶圈装入内套圈之用。
(1)方法:患者取膝胸位或侧卧位,插入肛门镜,显露需套扎的内痔,局部消毒后,助手固定肛门镜,术者左手持套扎器,右手持痔钳(或弯麦粒钳),从套圈内伸入肛门,钳夹痔块,将其拉入套扎器内,再将胶圈推出,套扎于痔块根部,然后松开痔钳,并与套扎器一并取出,最后取出肛门镜,一般一次可套扎1~3个痔块,如无套扎器也可用两把血管钳替代。
(2)注意点:A。当钳夹痔块病人诉痛时,说明钳夹处靠近肛管皮肤,此时要重新向上钳夹,Keighley(1993)建议在齿状线上1。5~2cm处套扎,可减轻疼痛,甚至不痛,B。每个痔块同时套2个胶圈,以防胶圈断裂,胶圈不宜高压消毒,以免增加脆性,丧失弹力,C。一次套扎以不超过3个痔为宜,这可减轻肛门部不适感,环状痔可以分期套扎,D。套扎后24h内不宜大便,以防痔脱垂,造成痔水肿,嵌顿或出血,E。若套扎处靠近齿状线,或套扎混合痔,可先在局麻下行V形剪开外痔两侧皮肤,向上剥离外痔组织,然后将剥离的外痔与内痔一起套扎,这可减轻术后疼痛及水肿,F。术后行热高猛酸钾溶液坐浴。
(3)并发症:A。出血:一般在内痔脱落时有少量便血,但有个别病例在套扎后7~16天内发生继发性大出血,若在套扎后痔块内注入少量4%明矾液,可防止术后出血,还能防止胶圈滑脱,也有人在痔块内注入少量麻醉剂,可减轻疼痛,B。肛周皮肤水肿:多发生于混合痔及环状痔,预防方法是行高位套扎,远离齿状线,可减轻疼痛及肛周皮肤水肿,套扎混合痔时,宜先将外痔行V形切开。
本法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术前不需特殊准备,如病例选择恰当,套扎方法正确,可以达到无痛,很少感染及出血,缺点是偶有疼痛,水肿及出血,复发率较手术切除为高,Marti(1990)曾综合分析4位作者的套扎病例2025例,痊愈69%~95%,症状有改进10%~25%,无效1%~10%。
5、冷冻疗法:应用液态氮-196℃通过特制探头与痔块接触,达到痔组织冻结,坏死,脱落,以后创面逐渐愈合,适用于1期及2期内痔,本法如能正确掌握冷冻深度及范围,疗效良好,缺点是术后较长时间内,肛门持续有黏液流出,疼痛时间较长,伤口愈合缓慢,复发率高,若先行胶圈套扎,然后冰冻已套扎的痔块,则可减少组织损伤,坏死和分泌物,Keighley(1979)曾比较冷冻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及高纤维饮食疗法,三者有效率各为38。9%,65。7%及24。3%,认为冷冻疗法并不比高纤维饮食疗法为优,而胶圈扎疗法对控制症状明显有效,因而不推荐冷冻疗法。
6、红外线照射疗法:通过红外线照射,产生黏膜下纤维化,固定肛垫,减轻脱垂,达到治愈痔的目的,适用于1,2期内痔。
方法:侧卧位,肛门镜显露痔块,用红外线照射3个母痔的基部,视痔的大小,每个痔照射4点,每点照射1。5s,每次脉冲可产生直径3mm,深3mm的坏死区,本法优点是方法简便,疗效快,无疼痛,可以多次治疗,Ambrose(1985)曾比较红外线光凝疗法与胶圈套扎疗法认为二者疗效相似,但是前者副作用较少,Ambrose还同时比较了红外线疗法与注射疗法,认为注射疗法需再次治疗少,Keighley认为红外线疗法只对1,2期痔有益,对3期痔不能治愈。
7、微波治疗: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含丰富水分的生物组织内产热,使局部温度不断升高,引起生物组织凝固变性,还可使周围小血管痉挛及血管内皮破坏而形成血栓,适用于第1~3期内痔以及混合痔,使用微波波长为2450MHz,功率为45W,凝固点密度为每平方厘米2~3点,用针状电极直接刺入痔核,持续5s,使组织凝固,据报道,近期治愈率达80%。
8、肛管扩张疗法:Lord(1969)认为痔的存在与直肠下端及肛管出口处狭窄有关,正常大便时,肛管括约肌能自动松弛,在较低直肠内压的条件下,粪块即可排出,若括约肌处有粘连不能完全松弛而致肛管狭窄,粪块只能在压力下挤出,压力过高可致痔静脉丛充血,从而产生痔,痔块又进一步阻塞肛管,形成“充血-梗阻-充血”的恶性循环,若用肛管扩张法将狭窄处扩开,或做内括约肌切断术,可打断恶性循环,从而治愈痔,此疗法适用于肛管高压,静息压〉9。8kPa(100cmH2O)或疼痛剧烈,如绞窄性内痔者,不宜用于老年,肠炎和腹泻者。
方法:局麻扩肛后,需定期用扩肛器扩肛,连续数月,并发症有肛管皮肤撕裂,黏膜下血肿及暂时性肛门失禁,长期随访,复发率高,Keighley(1979年)曾用肛管扩张治疗年轻男性(〈45岁)痔有疼痛及出血的肛管高压患者37例,经1年随访,无症状11例,有改进14例,有效率为76%(25/37),无效5例,改用其他治疗4例,失访3例,并发症:出血4例,脱垂2例,失禁1例,Keighley等还比较了肛管高压患者行肛管扩张,内括约肌切断术及高纤维饮食3种疗法的结果,认为肛管扩张术远优于内括约肌切断术,以后Keighley即不再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内痔。
二、手术治疗
适宜于2,3,4期内痔,特别是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
1、手术方法
(1)外剥内扎法:即外痔剥离和内痔结扎,步骤:A。侧卧位,局麻后用组织钳夹住痔块部位皮肤,向外牵拉,暴露内痔,在痔块基底部两侧皮肤用小剪刀作V形切口,注意只剪开皮肤,不要剪破痔静脉丛,B。夹取皮肤,用包有纱布的手指钝性分离外痔静脉丛,沿外痔静脉丛和内痔括约肌之间向上分离,并将痔块两侧黏膜切开少许,充分显露痔块蒂部和内括约肌下缘;C。用弯血管钳夹住痔块蒂部,在蒂上用7号粗丝线结扎一道,再贯穿缝合一道,防止结扎不牢出血,最后剪除痔块,若痔块较大,也可用2-0铬制肠线连续缝合痔块蒂部,皮肤切口不必缝合,以利引流;D。用同法切除其他2个母痔,一般在切除的2个痔块之间,必须保留一条宽约1cm的正常黏膜和皮肤,以免发生肛门狭窄,创面敷以凡士林纱布。
(2)激光痔切除术:Chia等(1995)比较了应用C02激光痔切除术与普通痔切除术术后止痛剂用量及肛门直肠功能改变情况,结果:C02激光组术后止痛剂的应用少于普通痔切除手术组,而对术后肛管直肠感觉功能影响无差别,说明C02激光对邻近感觉神经和肌肉组织无损伤,应用CO2激光行痔切除是安全的,且可减轻术后疼痛。
(3)痔环形切除术:适用于严重环形痔或内痔伴有直肠黏膜脱垂者,优点是1期将环形痔全部切除,缺点是手术创面较大,若术后感染将形成肛门狭窄,并发症较多,因此目前不常采用。
方法:腰麻或骶管麻醉后,截石位,扩张肛管,造一口径与扩张后肛管相适应的特制软木置入肛管内,用大头针将痔块固定其上,在齿状线附近作环形切口,尽量多留肛管皮肤以防将来黏膜脱出,细致分离所有曲张静脉团,并予以切除,边切边缝,注意切断直肠下端黏膜时,前,后侧的黏膜长度要一致,以防术后黏膜外翻,黏膜与皮肤用3-0铬制肠线间断缝合,如有出血,可在黏膜切缘处加缝数针,切口愈合后,应做直肠指诊,如有狭窄倾向,需定期扩肛,以防术后肛管狭窄。
(4)急性嵌顿性内痔的手术治疗:内痔脱出嵌顿,特别是环状痔急性脱垂嵌顿(又称急性痔病),有广泛血栓形成及水肿,过去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以免感染扩散而产生门静脉炎等并发症,常用保守疗法,缺点是治疗时间长,病人痛苦大,有时还可发生坏死,感染等后患,近年来认为痔急性水肿,是由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并非炎症所致,即使痔有溃疡形成,但炎症多在痔表层,不在深层组织并不影响手术,同时肛周组织对细菌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应行急症痔切除,并发症并不比择期手术高,术后疼痛及水肿大为减轻或消失,若病人不宜行痔切除或痔套扎,可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以缓解疼痛,DeRoover报道用内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急性痔病25例,结果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水肿,血管栓塞和脱垂手术后数日内逐渐好转,平均住院3天(0~13天),25例中,20例仅作单纯侧位内括约肌切开,另5例在数月后再行痔结扎,随访26个月(1~56月),23例非常满意,2例较满意,DeRoover认为本手术优点是较内痔切除简单,可即刻消除疼痛,住院日期短,一次手术即可,仅少数术后需加结扎治疗,Eu等(1994)比较了急诊痔切除术(400例)及择期痔切除(500例),择期手术后发生肛管狭窄需手术扩张或肛管成形术15例(3。0%),而急症手术后肛管狭窄为12例(5。9%),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择期痔切除术后出现排例失禁26例(5。2%),1年后痔复发38例(7。6%),急症痔切除术后排例失禁9例(4。4%),痔复发14例(6。9%),两组中无1例发生化脓性门静脉炎及败血症,Eu等认为:急诊痔切除术治疗血栓,溃疡,坏死及脱垂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2、术式选择
内痔的治疗方法很多,由于非手术疗法对大部分内痔有较好的效果,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已较少采用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对大部分内痔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出血痔,应作首选,脱垂性内痔可用胶圈套扎治疗,由于手术疗法有一定的并发症,适应证要严格掌握,手术应只限于保守疗法失败或不适宜于保守疗法者。
3、并发症
不能错误地认为痔切除是一种小手术,若掉以轻心,稍一不慎,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大的悲剧,Buls(1978)曾分析连续500例的痔切除,其并发症如下:肛瘘0。4%,肛裂0。2%,肛管狭窄1。0%,肛门失禁0。4%,皮垂6。0%,粪块嵌塞0。4%,血栓性外痔0。2%及尿潴留10%。
(1)出血:内痔术后出血的原因有早期及晚期2种,前者由于线结不紧,滑脱所致;后者发生在术后7~10天左右,由于结扎处感染所致,由于肛管括约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肠腔,而不流向肛门外,故临床上不能发现“染红敷料”的现象,因此这种“隐性出血”常不易早期发现,凡有下列现象者均应考虑是否为“隐性出血”的早期征象:A。有阵发性肠鸣,腹痛及急迫便意感;B。病人伴有头昏,恶心,出冷汗及脉快等虚脱症状,凡出现上列情况,应立即在止痛情况下进行直肠指诊或镜检,以便及时诊断和处理,确诊有出血者应及时止血,若肛管直肠内积血较多,看不清出血点,可先用气囊压迫止血,如无气囊,可用30号肛管,外裹凡士林纱布,两端用丝线扎紧,外面再涂麻醉软膏,塞入肛门内作压迫止血,一般应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点,可用缝扎止血,并全身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
(2)狭窄:细致的手术操作及早期肛管扩张,可以预防肛管狭窄,狭窄可在肛缘,齿状线处或齿状线上,肛缘处狭窄主要由于肛缘的皮肤及黏膜切除过多,致伤口收缩造成肛缘狭窄,瘢痕处常伴有肛裂,系排粪时撕裂所致,用手法及器械扩肛多无效,常需多次手术治疗,齿状线处狭窄可发生于闭式痔切除术后,齿状线上狭窄是术中痔基底部结扎过宽所致;后者可用多个小的结扎代替大块结扎来预防,肛管扩张常有效,无效则需手术矫正。
(3)尿潴留:尿潴留是痔或其他肛管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约有6%的病人需行导尿术,预防尿潴留,可用下列措施:A。指导病人在术前及术后当天12h内限制饮水,以造成轻度失水状态,有人认为这是一重要措施,因在麻醉未消失前,膀胱过早膨胀,常致尿潴留;B。术后镇静剂尽量少用;C。早期起床活动;D。首次排尿应争取去厕所小便,以引起条件反射;E。手术最好采用局部麻醉;F。肛缘皮肤伤口尽量不缝合,术后直肠内尽可能不置肛管或大块纱布作压迫止血,以减少术后疼痛及原发性尿潴留。
痔疮脱出的肉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使其回纳。痔疮脱出多与久坐、便秘、妊娠等导致肛门压力增加有关,及时处理可避免病情加重。 1、手法复位 对于轻度脱出的痔疮,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将其推回肛门内。操作前需清洁双手,涂抹润滑剂,轻柔地将脱出的痔疮推回原位。复位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肛门清洁,防止感染。若手法复位失败或疼痛明显,需及时就医。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缓解痔疮症状的重要手段。外用药物如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等,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槐角丸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痔疮脱出。同时,可使用温水坐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脱出或手法复位无效的痔疮,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 痔切除术:直接切除脱出的痔疮组织,适用于严重的混合痔或外痔。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通过切除部分直肠黏膜,使痔疮上提并固定,减少脱出风险。 - 硬化剂注射术:将硬化剂注射到痔疮组织内,使其萎缩并固定。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术后护理,避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4、生活习惯调整 预防痔疮脱出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身体,减轻肛门压力。保持大便通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芹菜等,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用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孕妇可通过侧卧位休息,减轻盆腔压力,降低痔疮脱出风险。 痔疮脱出需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生活习惯调整,可有效缓解症状,防止复发。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痔疮红肿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缓解。常见方法包括使用药膏、坐浴、改善饮食和手术切除。 1、药物治疗是缓解痔疮红肿疼痛的首选方式。常用药膏包括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和痔疮宁栓。这些药物具有消炎、止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马应龙痔疮膏含有冰片和麝香,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和消肿。复方角菜酸酯栓通过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炎症和出血。痔疮宁栓则含有芦荟和维生素E,帮助修复受损组织。使用药膏时,需清洁患处,涂抹均匀,避免过度用力。 2、坐浴是缓解痔疮疼痛的有效方法。温水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40℃左右。可以加入少量盐或高锰酸钾,帮助消毒和消炎。坐浴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避免摩擦刺激。长期坚持坐浴,有助于改善痔疮症状,减少复发。 3、饮食调整对预防和缓解痔疮至关重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推荐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如燕麦、菠菜和苹果。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摄入益生菌,如酸奶和发酵食品,改善肠道菌群,增强消化功能。 4、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痔疮。常见手术方法包括痔疮切除术、激光治疗和胶圈套扎术。痔疮切除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彻底解决痔疮问题。激光治疗利用高能量光束,精确切除痔疮,减少出血和疼痛。胶圈套扎术通过套扎痔疮根部,阻断血液供应,使其自然脱落。手术选择需根据病情和术后注意休息和护理,避免感染和复发。 痔疮红肿疼痛需及时处理,综合运用药物、坐浴、饮食调整和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痔疮,维护肠道健康。
痔疮立刻止疼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局部麻醉、抗炎药物或物理方法暂时缓解疼痛,但无法根治问题。痔疮疼痛通常由肛门静脉曲张、炎症或血栓形成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 1、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或喷雾可以迅速麻痹疼痛区域,提供短期缓解。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但效果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几小时。 2、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双氯芬酸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口服或外用抗炎药物均可使用,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 3、物理方法:冷敷或坐浴可以迅速缓解痔疮疼痛。冷敷通过收缩血管,减少肿胀和疼痛;坐浴则通过温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炎症。这些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家中实施。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痔疮,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常见手术包括痔疮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激光治疗。手术可以有效去除病变组织,但术后恢复期较长,需注意护理。 5、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中增加纤维摄入,多喝水,避免久坐或久站,保持肛门清洁,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痔疮。高纤维饮食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可以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压力;适量运动如散步或瑜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 痔疮疼痛的缓解方法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管理方案。通过药物、物理方法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哺乳期可以割痔疮,但需谨慎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痔疮手术并非禁忌,但哺乳期女性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痔疮严重程度和哺乳需求,选择局部麻醉或微创手术,避免影响哺乳。 1、哺乳期痔疮手术的可行性 哺乳期女性可以进行痔疮手术,但需考虑手术对哺乳的影响。痔疮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微创技术,麻醉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的风险较低。若痔疮症状严重,如反复出血、脱垂或剧烈疼痛,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术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手术风险和哺乳需求。 2、手术时机的选择 哺乳期痔疮手术的最佳时机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若痔疮症状较轻,可尝试保守治疗,如温水坐浴、局部药膏等,待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手术。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哺乳期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手术,避免术后恢复期与哺乳需求冲突。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 3、手术方式的选择 哺乳期痔疮手术应优先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技术,如激光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等。这些手术方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时间短,对哺乳影响较小。传统手术如痔疮切除术虽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可能影响哺乳。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4、术后护理与哺乳 痔疮手术后,哺乳期女性需特别注意伤口护理和哺乳安排。术后24小时内避免哺乳,待麻醉药物代谢完全后再恢复哺乳。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便秘加重伤口负担。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若术后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伤口感染,需及时就医。 哺乳期割痔疮是可行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确保手术安全性和哺乳需求兼顾。术后护理和哺乳安排需特别注意,以促进身体恢复和婴儿健康。
痔疮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药物治疗常用外用药膏、口服药物和坐浴;手术治疗包括痔疮切除术、橡皮圈结扎术和激光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则注重饮食、运动和排便习惯。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痔疮患者,主要通过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和促进愈合。外用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疼痛和瘙痒。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芦丁片可改善静脉循环,减少肿胀。坐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每天用温水坐浴10-15分钟,可缓解局部不适,促进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痔疮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更有效的方法。痔疮切除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彻底解决问题,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痔疮。橡皮圈结扎术通过结扎痔核根部使其自然脱落,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激光治疗利用激光能量精确切除痔核,出血少,术后疼痛较轻。具体手术方式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后决定。 3、生活方式调整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痔疮的关键。饮食上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天饮用足够的水,避免便秘。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久坐对肛门的压力。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保持肛门清洁干燥。 痔疮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轻度患者可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症状,重度患者则需考虑手术治疗。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复查都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肛门出现小肉球可能是痔疮,但也可能是其他肛肠疾病的表现,需结合症状和检查确认。痔疮是最常见的原因,但肛裂、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建议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缓解症状。 1、痔疮的可能性最大。痔疮是由于肛门周围静脉丛充血、扩张形成的肿块,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外痔通常表现为肛门外的肉球,可能伴有疼痛、瘙痒或出血。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会增加痔疮风险。调整饮食、增加纤维摄入、保持肛门清洁是基础护理。 2、肛裂也可能导致小肉球。肛裂是肛门皮肤或黏膜的裂口,常伴随剧烈疼痛和少量出血。长期便秘或腹泻是主要诱因。使用温水坐浴、涂抹润滑剂或局部麻醉药膏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3、肛周脓肿或肛瘘需警惕。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组织的感染,形成脓包,可能伴有发热和剧烈疼痛。肛瘘是脓肿破溃后形成的通道,常反复发作。这两种情况需及时就医,可能需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引流。 4、直肠息肉或肿瘤不容忽视。直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良性增生,但部分可能恶变。肛门外的肉球可能是息肉脱出,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若怀疑肿瘤,需尽早进行病理检查。 5、其他原因如尖锐湿疣、皮肤赘生物等也可能表现为肛门小肉球。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需抗病毒治疗;皮肤赘生物多为良性,可通过激光或手术切除。 若肛门出现小肉球,建议观察是否伴有疼痛、出血、瘙痒等症状。轻微症状可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温水坐浴等方法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痔疮患者可以适量吃红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从而减轻痔疮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过量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胀气。痔疮的缓解还需结合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和必要时的医疗干预。 1、痔疮患者吃红薯的好处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能够吸收水分,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压力,从而缓解痔疮症状。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痔疮发作的风险。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钾,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维持肠道健康。 2、吃红薯的注意事项 虽然红薯对痔疮患者有益,但需注意适量食用。过量摄入红薯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胀气或胃酸过多,反而加重不适。建议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0-150克,并与其他富含纤维的食物搭配,如燕麦、全麦面包和绿叶蔬菜。避免油炸或加糖的红薯制品,选择蒸、煮或烤的方式更健康。 3、痔疮的综合管理 饮食调整是缓解痔疮的重要措施。除了红薯,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和水果,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2升以上。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和咖啡。 生活习惯的改善同样关键。避免久坐或久站,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游泳,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外用药包括痔疮膏、栓剂和消炎药,如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口服药如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痔疮切除术、激光治疗或橡皮圈结扎术。 痔疮的缓解需要综合管理,饮食、生活习惯和医疗干预缺一不可。适量食用红薯有助于改善症状,但需注意搭配其他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通过科学的管理,痔疮患者可以有效缓解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肛门痔疮疼痛可以通过药物、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等方法缓解,严重时需就医治疗。常见原因包括便秘、久坐、饮食习惯不良等,针对性处理能有效减轻症状。 1、药物治疗是缓解肛门痔疮疼痛的常见方法。外用药膏如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和疼痛。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布洛芬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对于严重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注射硬化剂或进行激光治疗。 2、饮食调整对缓解痔疮疼痛至关重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压力。避免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肛门区域,加重疼痛。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保持大便通畅,也是预防和缓解痔疮的重要措施。 3、生活习惯改善同样不可忽视。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定期起身活动,减轻肛门区域的压力。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衣,避免局部摩擦和刺激。 4、运动对预防和缓解痔疮疼痛有积极作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症状。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这些活动可能增加腹压,加重痔疮。 肛门痔疮疼痛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药物、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调整,大多数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痔疮的复发和加重。
痔疮套扎手术通常痛苦较轻,术后恢复较快,但具体感受因人而异。手术通过橡皮圈套扎痔核,阻断血流使其萎缩脱落,属于微创操作。术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但多数患者可耐受。 1、手术过程与疼痛感 痔疮套扎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时间短,通常10-20分钟完成。麻醉作用下,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疼痛。术后麻醉消退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或轻微疼痛,但程度较轻,可通过口服止痛药缓解。 2、术后护理与恢复 术后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芹菜,促进排便顺畅。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坐浴2-3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减轻不适。避免久坐久站,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出血。 3、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少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或橡皮圈脱落等问题。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大量出血,应立即就医处理。 痔疮套扎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痛苦较小,恢复较快。术后遵医嘱进行护理,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恢复正常生活。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复诊,避免延误治疗。
内痔疮便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有效止血。核心方法是软化大便、减少肛门压力、促进局部愈合。 1、调整饮食 高纤维饮食是预防和缓解内痔疮便血的关键。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压力和摩擦。建议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如燕麦、菠菜、苹果等。同时,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大便柔软,每天饮水量应达到1.5-2升。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肛门不适。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以直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常用的药物包括痔疮膏、痔疮栓和消炎药。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具有止血、消炎和止痛的作用;痔疮栓如复方角菜酸酯栓,能够缓解肛门肿胀和疼痛。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可以改善静脉循环,减轻痔疮症状。使用药物时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 3、改善生活习惯 久坐或久站会增加肛门压力,加重痔疮症状。建议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排便时避免用力过猛,控制时间在5分钟以内。温水坐浴是缓解肛门不适的有效方法,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内痔疮便血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药物和生活习惯调整,可以有效止血并预防复发。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肛门健康,是预防和缓解内痔疮便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