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塞氏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发布时间: 2016-03-11 15:43:0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白塞氏病是一种复发性的免疫疾病,近几年来得白塞氏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可是有很多患者发病初期不知道是白塞氏病,从而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它的出现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伤害。白塞氏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病症的出现。因此,为了避免病情恶化,应该先了解白塞氏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临床表现

这是常用的白塞氏病诊断方法,临床上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特征性的皮肤损害,此外还有血管和神经系统损害时说明是白塞氏病。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病情活动期间可出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出现冷球蛋白阳性。

3、特殊检查

白塞氏病患者常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和白细胞轻度升高等症状,此时做脑CT和核磁共振可以及时发现病变。

4、诊断标准

白塞氏病没有特殊的血清和病理学特点,诊断时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因此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反复性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病变和皮肤损害很重要。白塞氏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5、针刺反应试验

用无菌针头垂直刺入前臂屈面中部约0.5㎝,向后稍微捻转后拔出,1-2天内局部出现毛囊炎状小红点或者疱疹性,说明是白塞氏病。

6、鉴别诊断

由于白塞氏病的症状与其它很多疾病都相似,因此需要主要鉴别,皮肤损害应与多形红斑区分,神经系统损害应该与感染性脑脊髓脑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区分。

温馨提示:白塞氏病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要穿全棉内衣,禁忌穿化纤类内衣。白塞氏病患者要定期测量体温和血常规,禁忌马虎,不把疾病当回事。白塞氏病的鉴别诊断要点白塞氏病患者的居住环境要好,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禁忌患者住在不洁净的环境中。口腔溃疡者应停止使用牙刷,改用漱口液或淡盐水,选用两种以上交替使用,增加漱口次数,禁食用过热过烫、硬、有刺激性食物。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白塞氏病常见的诊断要点都有哪些呢?相信很多患者都有此疑问吧,我们要想知道病情的进展就应该学会如何诊断,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白塞...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白塞氏病属于哪种类型

    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复发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 1、遗传因素 白塞氏病与遗传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如HLA-B51)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有白塞氏病病史的人群需警惕,建议定期体检,关注口腔溃疡、皮肤病变等症状。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感染源(如病毒、细菌)可能诱发白塞氏病。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或频繁感染的人群更易发病。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增强免疫力。 3、免疫系统异常 白塞氏病的核心机制是免疫系统失调,导致血管炎症。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异常激活,攻击自身组织。治疗上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4、症状与治疗 白塞氏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炎症和皮肤病变。治疗方案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制定: -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用于长期管理;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用于难治性病例。 - 局部治疗:口腔溃疡可使用含激素的漱口水或凝胶;皮肤病变可外用抗炎药膏。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辛辣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白塞氏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白塞氏病又叫什么病

    白塞氏病又称为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炎症和皮肤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1、遗传因素 白塞氏病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研究发现,HLA-B51基因与白塞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有白塞氏病患者,其他成员患病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2、免疫系统异常 白塞氏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血管炎症。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可能与感染、压力或其他触发因素有关。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某些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白塞氏病。例如,链球菌感染被认为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毒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生理因素 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白塞氏病的发病。例如,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中症状可能加重,提示激素波动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5、外伤 皮肤或黏膜的外伤可能诱发白塞氏病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同形反应”。例如,口腔或生殖器区域的轻微损伤可能导致溃疡的形成。 6、病理因素 白塞氏病可能与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存,提示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用于控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缓解急性炎症。 - 生物制剂:如抗TNF-α药物,用于难治性病例。 2、局部护理 - 口腔溃疡:使用含漱液或局部涂抹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 - 皮肤病变: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使用温和的护肤品。 3、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避免辛辣、酸性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 - 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劳累。 白塞氏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控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