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西班牙研究显示,仅凭支气管扩张即可预测中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死亡率,且独立于肺功能和其他危险因素。这一结果意味着“支气管扩张可被视为新的COPD预后因素”。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2月7日在线版上(Am.J.Respir.Crit.CareMed.2013Feb.7[doi:10.1164/rccm.201208-1518OC])
主要研究者、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医院的MiguelAngelMartínez-García博士表示,确认支气管扩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原因是高分辨率CT易于诊断这种情况,而且我们已掌握了针对其慢性支气管炎症和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这些患者应接受不同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表型:COPD伴支气管扩张。
我们已知道支气管扩张与COPD患者更严重的急性加重、更频繁的细菌定植以及更严重的损伤相关。但对于支气管扩张与死亡率的关联——或者前者作为预后因素的可行性,我们之前并不清楚。
研究者对115例中至重度COPD伴支气管扩张患者和86例COPD不伴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了随访。多数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为70岁左右,平均体重属于超重范围。平均吸烟史为60.7包-年,COPD病程超过10年。少数患者有结核或活动性肺炎病史。
结果显示,支气管扩张组有43例患者(37%)死亡,而无支气管扩张组仅死亡8例(9%)。COPD急性加重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在校正呼吸困难、体重指数、潜在致病性呼吸道微生物及其他潜在混淆因素之后,研究者发现,COPD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死亡几率是COPD不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2.5倍[危险比(HR),2.54;95置信区间(CI),1.16~5.56;P=0.02]。
伴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还表现为“临床和功能方面的COPD病情更重,全身炎症指标浓度更高,以及气道中潜在致病性微生物(PPM)更多见”。支气管扩张组有59%(68例)患者分离出呼吸道PPM,而这一比例在无支气管扩张组中仅为20%(17例)。最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
研究者认为,细菌性呼吸道定植和随后发生的炎症,很可能在支气管扩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后者又反过来加剧细菌定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但早期识别这一亚组患者并使用口服莫西沙星或吸入性抗生素,有可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支气管扩张患者需要注意控制感染、改善排痰、避免刺激和定期复查,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措施包括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定期就医检查。 1、控制感染 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患者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在流感季节或空气质量较差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感染风险: -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免疫力。 - 避免接触感冒或流感患者,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改善排痰 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痰液增多和排痰困难,需采取措施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 每天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练习,帮助痰液排出。 - 使用雾化吸入疗法,如生理盐水或支气管扩张剂,稀释痰液。 - 定期进行体位引流,利用重力帮助痰液排出。 3、避免刺激 刺激性物质会加重支气管扩张症状,患者需尽量避免接触。 -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烟草烟雾会加重气道炎症。 - 避免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有害物质,必要时佩戴口罩。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定期开窗通风。 4、定期复查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管理。患者应定期就医,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评估肺部功能。 - 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观察病情进展。 - 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或治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患者需通过控制感染、改善排痰、避免刺激和定期复查来延缓病情进展。预防感染是减少急性加重的关键,而改善排痰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风险。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可以减轻症状,定期复查则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进展。
40岁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生存期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和良好管理可显著延长寿命。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结构异常扩张,导致反复感染和呼吸困难。 1、病情严重程度 支气管扩张的生存期与病情轻重直接相关。轻度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管理,可能接近正常寿命;中度患者需长期用药和定期复查,生存期可能缩短;重度患者因频繁感染和呼吸衰竭,生存期可能显著减少。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关键。 2、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和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物理治疗如胸部叩击和体位引流有助于排痰。对于严重病例,手术切除病变肺段或肺移植可能是最后选择。 3、生活习惯 戒烟是首要任务,吸烟会加重病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增强肺功能。饮食上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鸡蛋、新鲜蔬果,增强免疫力。 4、心理调适 慢性疾病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心理支持不可忽视。患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40岁支气管扩张患者通过科学治疗和良好管理,完全有可能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坚持。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避免感染是长期管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