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鳝鱼可以治疗面瘫吗?

发布时间: 2016-01-18 17:47:5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鳝鱼可以治疗面瘫吗?很多人患上面瘫疾病后往往都会盲目投医甚至是会盲目乱用各种小偏方,面瘫在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常见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种疾病,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出现,那么,有关于治疗面瘫的方法,很多的患者采用黄鳝鱼,那么采用鳝鱼能不能治疗面瘫呢?

面瘫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如果是永久性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均无法治愈的,如果是暂时性的,那么即使不治疗,也会渐渐恢复,治疗的目的只是加速进程。鳝鱼可以治疗面瘫吗?

主要是先以白面和水作面团,贴紧在患侧颊部(防止鳝血流溢),再以针在口角外缘公分处(直对瞳孔)之「地仓穴」划十字,横竖各约长公分,略使渗出血,而不流血,然後将鳝鱼头切去,滴血於划十字面位上,2天後擦去,每隔2~3天照此法施行1次。

鳝鱼属于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体细长,呈蛇形,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头圆,吻端尖,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眼小,为一薄腊所覆盖。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呈V字形。体无鳞。无胸腹鳍,背、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体色微黄或橙黄,全体满布黑色小点。

鳝鱼有祛风通络;活血;壮阳;解毒;明目。主口眼歪斜;跌打损伤;阳痿;耳痛;癣;痔瘘;目翳的作用。

鳝鱼血治面瘫算是民间的一种方法,在古书上也有记载,但是对于其疗效,却是因为个人的体质、发病原因、用药剂量、时间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这种方法,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的进行,而不能擅自的使用。鳝鱼可以治疗面瘫吗?在进行面瘫的治疗时还是需要慎重,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才是及时治愈面瘫的关键。

鳝鱼可以治疗面瘫吗?专家说,如果想要进行这种方法治疗的话,请您一定要在医生的知道之下进行服用,以免出现问题,最后,希望患者能尽早的康复,健康快乐的生活。

推荐专家 资深医生在线免费分析病情
相关推荐
对于面瘫这种疾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种疾病在生活中并不罕见。面瘫是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一般的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 [查看更多]

精彩问答

  • 面瘫针灸好还是贴膏药好

    面瘫可通过针灸、贴膏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病毒感染、面部受凉、情绪波动、外伤、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面瘫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面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压迫。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地仓、颊车等,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15天。针灸对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减轻症状有较好效果。 2、贴膏药治疗:贴膏药通过药物渗透作用缓解局部炎症和疼痛。常用药物如活血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每日更换一次,连续使用7-10天。贴膏药适用于轻度面瘫患者,对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一定帮助。 3、病毒感染: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患者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治疗可结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连续服用7天。 4、面部受凉:寒冷刺激可能导致面部神经血管痉挛,引发面瘫。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局部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5、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诱发面瘫。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症状,如深呼吸、冥想等。 面瘫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凉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鸡蛋等,有助于神经修复。适当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皱眉、鼓腮等动作,可促进肌肉功能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结合医生建议选择针灸或贴膏药等治疗方式。

  • 面瘫一般扎针灸治疗多长时间

    面瘫可通过针灸治疗,通常需要2-4周的时间,具体疗程因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面瘫可能由病毒感染、面部受凉、免疫力下降、神经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面瘫的常见原因,可能导致面部神经炎症。针灸治疗可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进行治疗。 2、面部受凉:面部受凉可能引发面瘫,尤其是冷风直接吹拂面部。针灸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压迫。日常护理中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 3、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可能增加面瘫风险,尤其是疲劳或压力过大时。针灸治疗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 4、神经损伤:面部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面瘫,常见于外伤或手术。针灸治疗可促进神经修复,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必要时可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片每次10mg,每日3次和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 5、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可能导致面瘫,尤其是中枢性面瘫。针灸治疗可辅助改善神经功能,但需结合原发病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日1次。 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适当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吹气球、鼓腮等,有助于促进恢复。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

  • 面瘫针灸需要天天扎吗

    面瘫针灸治疗不需要天天进行,通常建议每周2-3次,具体频率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面瘫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刺激或不当操作。 1、针灸频率:面瘫针灸治疗频率应根据病情和恢复情况调整。急性期患者可每周进行2-3次针灸,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至每周1次。过度频繁的针灸可能对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影响恢复效果。 2、治疗时机:面瘫发病后7-10天内是针灸治疗的黄金期,此时针灸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若错过这一时机,治疗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但坚持治疗仍有一定改善作用。 3、配合疗法:针灸治疗面瘫时可配合其他疗法,如中药内服、外敷、穴位按摩等。中药可选择牵正散、补阳还五汤等,外敷可用白芥子、川芎等研末调敷患处,按摩可重点刺激翳风、地仓、颊车等穴位。 4、恢复期护理:面瘫恢复期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可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如鼓腮、吹气、抬眉等动作,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5、注意事项:针灸治疗面瘫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操作。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病情恢复。 面瘫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豆类等,有助于神经修复。适量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配合热敷等物理疗法,可促进恢复。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面瘫针灸哪个部位

    面瘫可通过针灸风池、合谷、地仓、颊车、阳白等穴位治疗。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受凉、疲劳、情绪波动、外伤等因素引起。 1、风池穴:位于颈后部,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针灸风池穴可疏通经络、祛风散寒,适用于面瘫初期或风寒型面瘫。治疗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 2、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针灸合谷穴可调节气血、通经活络,适用于面瘫伴随头痛或上肢麻木。治疗时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留针15-20分钟。 3、地仓穴:位于面部,口角外侧,瞳孔直下。针灸地仓穴可改善面部肌肉功能,适用于口角歪斜明显的面瘫患者。治疗时采用浅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 4、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肌肉隆起处。针灸颊车穴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适用于咀嚼困难或面部僵硬的面瘫患者。治疗时采用斜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 5、阳白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针灸阳白穴可改善眼睑闭合不全,适用于眼睑下垂或流泪的面瘫患者。治疗时采用平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 面瘫患者除针灸治疗外,可配合面部肌肉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面部表情训练,如鼓腮、皱眉、闭眼等动作,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神经修复。

  • 面瘫做针灸有效果吗

    面瘫可通过针灸、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面部受凉、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针灸治疗:针灸是面瘫的常用治疗手段,通过刺激面部穴位如地仓、颊车、合谷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水肿,改善面部肌肉功能。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周2-3次。 2、药物治疗: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每日30-60mg,逐渐减量、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片每次10mg,每日3次。 3、物理治疗: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水肿。热敷时使用温毛巾敷于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红外线照射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4、面部锻炼:面部肌肉锻炼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功能。可进行鼓腮、皱眉、闭眼等动作,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锻炼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5、心理疏导:面瘫患者常因面部外观改变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疏导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进行,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面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进行面部肌肉锻炼,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面瘫针灸多久能恢复正常

    面瘫可通过针灸、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恢复,通常由病毒感染、受凉、免疫异常、神经损伤、耳部疾病等原因引起。针灸治疗是面瘫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数周至数月不等。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面瘫的常见原因,如单纯疱疹病毒。针灸可通过刺激面部穴位促进神经修复,同时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受凉刺激:面部受凉可能导致面部神经炎症。针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水肿。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可配合热敷促进恢复。 3、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发面瘫。针灸可调节免疫功能,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每日30-60mg,逐渐减量控制炎症。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免疫指标。 4、神经损伤:外伤或手术可能导致面部神经损伤。针灸可促进神经再生,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治疗。患者需避免面部过度活动,防止二次损伤。 5、耳部疾病:中耳炎或耳部肿瘤可能压迫面部神经。针灸可缓解局部症状,同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或手术切除肿瘤。患者需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豆类,促进神经修复。适当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皱眉、鼓腮等动作,增强肌肉力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加快恢复进程。

  • 面瘫前的征兆是什么

    面瘫前的征兆可能包括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味觉减退以及耳后疼痛等症状。 1、面部肌肉无力:面瘫发生前,患者可能会感到面部肌肉逐渐无力,尤其是在微笑或皱眉时,面部表情不对称。这种情况通常与面部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建议尽早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同时可进行面部肌肉的轻柔按摩。 2、口角歪斜:面瘫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角歪斜的症状,尤其是在说话或进食时,口角偏向一侧。这可能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压迫或炎症影响,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可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3、眼睑闭合不全:面瘫前,患者可能会发现眼睑闭合不全,尤其是在眨眼或闭眼时,眼睑无法完全闭合。这可能是由于面部神经功能受损,建议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眼过度,同时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 4、味觉减退:面瘫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味觉减退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时,对食物的味道感知减弱。这可能是由于面部神经影响了味觉传导,建议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同时可进行味觉训练以促进恢复。 5、耳后疼痛:面瘫前,患者可能会感到耳后疼痛,尤其是在触摸或按压时,疼痛感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面部神经炎症或病毒感染,建议注意耳部保暖,避免受凉,同时可进行耳后热敷以缓解疼痛。 面瘫前的征兆需要引起重视,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同时可进行面部肌肉的轻柔按摩和康复训练。饮食上保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味觉训练。运动方面,可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如微笑、皱眉等动作,以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上,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眼过度,同时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耳后疼痛时,可进行热敷以缓解疼痛。

  • 面瘫怎么治疗最好最快最有效

    面瘫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肿瘤、中耳炎、贝尔麻痹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面瘫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5-10mg/次,每日3次减轻神经水肿,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200mg/次,每日5次抑制病毒复制,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片10mg/次,每日3次促进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2、物理治疗: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低频电刺激可增强肌肉收缩能力,防止肌肉萎缩。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注意治疗时间和强度。 3、中医治疗: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合谷、地仓、颊车等改善面部神经功能;推拿可放松面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中药如牵正散、补阳还五汤等可调理气血,促进神经修复。中医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个体化治疗。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面瘫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术通过减轻神经压迫改善功能;面神经移植术通过移植神经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手术治疗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注意术后护理。 5、生活护理:保持面部温暖,避免冷风直吹;注意面部清洁,避免感染;适度面部运动如鼓腮、抬眉等可促进肌肉功能恢复;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生活护理需长期坚持,注意细节管理。 面瘫治疗期间,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蛋类等,促进神经修复;运动上可适度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增强肌肉功能;护理上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感染。综合治疗结合生活调理,有助于面瘫的快速有效恢复。

  • 面瘫需要针灸多长时间

    面瘫可通过针灸、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面部受凉、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面瘫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针灸治疗可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4周,同时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 2、面部受凉:寒冷刺激可能导致面部神经血管痉挛,引发面瘫。针灸治疗可通过温针疗法,每日一次,持续3-4周,同时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 3、免疫异常: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损伤面部神经,导致面瘫。针灸治疗可结合免疫调节药物如泼尼松片,每日30-60mg,分次服用,疗程为10-14天。 4、神经损伤:外伤或手术可能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引发面瘫。针灸治疗可通过电针刺激,每日一次,连续4-6周,同时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 5、其他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可能增加面瘫风险。针灸治疗可通过综合调理,每日一次,持续4-8周,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 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鼓腮、皱眉等动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面瘫忌口不吃哪些东西

    面瘫患者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高脂、过冷过热、高盐高糖及酒精类食物,以促进康复和避免症状加重。 1、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食物会刺激面部神经,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加重面瘫症状。面瘫患者应避免食用这类食物,选择清淡、温和的饮食,如蔬菜粥、清汤等。 2、油腻高脂: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面部神经的血液供应,延缓康复进程。建议选择低脂饮食,如蒸鱼、水煮鸡胸肉等,保持营养均衡。 3、过冷过热:冰镇饮料、火锅等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刺激面部神经,导致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影响神经修复。面瘫患者应避免食用这类食物,选择温热的饮食,如温牛奶、热汤等。 4、高盐高糖:腌制食品、甜点等高盐高糖食物会增加体内水分潴留,加重面部水肿,不利于面瘫恢复。建议选择低盐低糖饮食,如新鲜水果、无糖酸奶等,帮助控制症状。 5、酒精类:酒精会抑制神经功能,影响面部神经的修复和再生。面瘫患者应避免饮酒,选择无酒精饮品,如纯净水、淡茶等,促进神经恢复。 面瘫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选择清淡、低脂、低盐、低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及酒精类食物。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面部按摩和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修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