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极其重视的人群,因为人老了,抵抗力也下降了。就会有很多疾病缠上他们。面瘫是一种面部疾病没有年龄限制,有许多老人也患上了这种可恶的病。那老年人面瘫如何治疗。按摩加针灸!!老人家说了!只能慢慢治。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轻度面瘫有可能会自己恢复。轻度面瘫通常是由于受凉所引起的面神经炎,在早期时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没有出现变性坏死,所以一旦水肿减轻就能自行恢复,不过这种比例是比较少的,所以不建议患者存在侥幸的心理。如果发现患有面瘫,无论病情轻重,要及时进行治疗,因为在早期时治疗效果会比较理想,如果延误病情,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胆脂瘤型中耳炎严重时可能引起面瘫,因为这种疾病会导致鼓膜穿孔并形成囊肿,伴有上皮组织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主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痛等。耳道感染产生脓液并流入咽鼓管,刺激软骨,造成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累及颅内脑部神经系统,导致肌肉萎缩,最终出现口角歪斜等面瘫症状。治疗上,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导致面瘫。
中耳炎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面瘫,但若病情严重且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引发面瘫。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病变通常局限于中耳区域,不会直接影响面神经。然而,若病情恶化,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并形成胆脂瘤,病灶扩散至乳突腔,可能引起颅内外感染和听骨链破坏,最终导致前庭窗闭锁,影响蜗神经传递功能,进而诱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确诊中耳炎后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加强个人护理,如戒烟酒、避免熬夜等。
贝尔氏面瘫原因不明,是一种急性的周围性的面瘫。目前认为可能和寒冷刺激和精神因素有关。再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是就是贝尔氏面瘫的发生可能有家族易感性。它的具体病因至今仍然不是很清楚。只是有几个学说。第一个学说是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引起的,经过科学家根据多个贝尔氏面瘫的患者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会造成贝尔氏面瘫。第二个学说是血管痉挛局部缺血的学说,这也是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毛细血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神经供养不充分,引起了神经的功能失调而造成了贝尔氏面瘫。
左侧面瘫通过日常护理、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可以得到恢复。日常护理包括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睡眠。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和局部热敷,能缓解症状并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方面,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若由脑梗死引起,则可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突然半边脸面瘫可能是由受凉、病毒感染等非疾病因素或脑梗死、颅内肿瘤、脑出血等疾病因素引起。受凉时,脸部受冷空气刺激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时,疱疹病毒侵袭面部神经可造成神经受损。脑梗死因血压控制不佳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影响面部神经血液供应;颅内肿瘤压迫神经和组织,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脑出血则因高血压或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脑出血风险,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颞叶癫痫发作也可能引发该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
左侧面瘫的恢复主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充分休息和合理饮食,如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补充营养。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醋酸泼尼松片、甲钴胺胶囊等药物,以抗炎镇痛并营养神经,促进面部肌肉恢复。对于急性期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面-舌下神经吻合术、面-副神经吻合术等,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患者应遵医嘱用药,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面瘫,是因为突出的颈椎间盘压迫了交感神经和舌下神经,引起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需及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多发于中老年人,常由慢性劳损引起,椎间盘突出增生压迫颈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水肿和面部神经受压。面瘫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松弛无力、活动受限,伴有僵硬感,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还可能伴有四肢麻木无力、容易跌倒等症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服用营养神经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肌肉松弛剂;物理治疗,如针灸、红外线照射和颈托制动;手术治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以解除神经压迫。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期低头,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适当做颈椎操以增强颈椎稳定性。
突然半边脸面瘫可能由受凉、病毒感染等非疾病因素或脑梗死、颅内肿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因素引起。受凉时面部受冷空气刺激可致一侧脸部麻木,病毒感染因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侵袭神经功能。脑梗死因长期不良诱因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压迫面部表情肌运动中枢;颅内肿瘤压迫神经组织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感染或外伤引起,表现为口角歪斜、讲话漏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原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异常或遗传有关,症状包括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等。三叉神经痛、鼻咽癌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面瘫。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接受针对性治疗,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