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很常见的胃肠疾病,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法一般有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相关的问题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周期性上腹疼痛和内镜检查。
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右侧输尿管结石、妇产科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右下腹转移性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X片下膈下有游离气体,急性胰腺炎在B超和CT显示有胰腺脓肿,急性胆囊炎有肋弓缘的压痛以及MURPHY症阳性,以及可以放射到肩背部的疼痛,B超现实胆囊肿大,右输尿管结石症状只要是腰背疼痛和血尿,同时还伴有呕吐及向阴部的放射痛,B超下可以找到结石。
症状
1.疼痛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突出症状。至少百分之九十的病例有疼痛表现。一些病人没有疼痛,然而感觉上腹不适。少数病人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所谓无症状性溃疡病。约有百分之十的病人,第一个提示溃疡病的征象是呕血、黑粪或二者兼有。极少数病人,溃疡病的首发症状是急性穿孔。
(1)疼痛的部位和放射: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位于剑突和脐之间,多在上腹部,靠近中线的任何一侧,通常是右侧。疼痛的范围往往非常局限,病人常可用一、二个手指明确指出疼痛区域,直径约在2~10cm之间。
一些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部位可以不典型。有时疼痛的原发部位在右上腹而不在上腹部靠近中线处,这多见于球后十二指肠溃疡或累及肝脏、胰腺、胆囊或胃肝网膜的穿透性溃疡。偶尔,疼痛在背部中线T7~T12之间,而上腹部疼痛极为轻微或缺如。这一部位的疼痛最常见于溃疡的向后穿透。个别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位于脐部以下,在右下腹部。对于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疼痛部位的出现原因,现在还缺乏满意的解释,它可能是胃回肠反射增强伴回盲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可以自上腹中线向其他部位,如背部、肋缘和胸部放射。疼痛的放射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①刺激的强度:刺激增强时可以出现放射痛,最常见的刺激增强的原因是溃疡向纵深穿透和溃疡周围具有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病人的敏感性: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时可以出现广泛的放射痛。
③溃疡与其他器官的接触和黏连:疼痛自上腹部向背部放射常常提示溃疡穿透到浆膜并和胰腺黏连。溃疡穿孔并与肝脏和胆囊黏连时,疼痛向右上腹部和背部放射。
(2)疼痛的性质和强度: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性质和强度变化很大。病人的感受可以不是真正的疼痛,而是一种“压迫感”、“堵胀感”和“烧灼感”。有时病人的感觉很难和饥饿相鉴别。无并发症的病人即使感到疼痛,往往不是剧痛,而是“隐痛”和“钝痛”。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性质和强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溃疡的大小影响较小。和胃酸的水平也没有明确的关系。病人的痛阈和对疼痛的反应性这两个因素影响较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溃疡病疼痛的性质和强度。痛阈因人而异;对疼痛的反应性,不但人与人之间有很大差别,即在同一病人,不同时间亦大不相同。浆膜受累是一个重要因素,溃疡穿透至浆膜时,疼痛剧烈而持久。并发症的发生常常改变溃疡病疼痛的性质和强度。例如,出血后疼痛常常缓解,急性穿孔时疼痛极为剧烈,发生梗阻时典型的空腹疼痛常常被上腹胀满感或痉挛性疼痛所取代。
(3)疼痛的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病疼痛的另一特征就是和进食有固定关系。疼痛往往发生在胃处于空虚状态时,即上午11:00时,下午16:00时左右,进餐后消失。因此,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发生于餐前。餐后疼痛消失是酸被食物缓冲的结果。夜间痛很常见,病人常常在凌晨1:00~2:00时因疼痛而醒来,稍进食物或服抗酸药即可缓解。疼痛很少发生在清晨起床时。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胃分泌一般在夜间最高,高峰在凌晨1:00~2:00时,其后胃分泌减少。在清晨6:00~7:00时达最低水平。这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常见夜间痛,且常在夜间1:00~2:00时痛醒的原因。如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在溃疡发作时失去其既往的疼痛节律则应视为一不良的征兆,它多表示溃疡向深部穿透累及浆膜。或具有并发症,如穿孔、梗阻的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病伴发慢性胃炎时,疼痛亦缺乏典型的节律特征。
首先十二指肠球部是小肠入口的这一小段,所以十二指肠的炎症在临床上是称之为十二指肠球炎,所以它也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非特异性感染性的疾病,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胃肠道的疾病。这个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恶心、呕吐,有时会出现呕血与解黑便,与一般的胃炎很相似,以表浅型居多,炎症局限于黏膜的浅层,而症状上和十二指肠的溃疡不容易区别,一般要通过胃镜的检查得以明确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疾病,对于我们消化科医生来说,应该是属于常见多发病,这个疾病在过去七十年代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酸相关性疾病,跟酸有关系,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名言叫“无酸无溃疡”,在八十年代初发现了Hp幽门螺杆菌以后,对溃疡病发病的病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有了一个重新的再认识,或者说一个深入的认识,因为Hp的感染也是溃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对于溃疡病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还有一些药物的影响,比如说阿司匹林这些非甾性的抗炎药,还有一些中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包括情绪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对胃和上消化道黏膜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因素群,以及起损伤因素的损伤因素群,这两个因素群的平衡被打破了,这个时候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
胃肠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第一、二部扩张,并有反复的强烈逆蠕动,钡剂可回流入胃内。在十二指肠横段远侧有一外形整齐的斜行压迹和钡剂通过受阻现象。如吞服的钡餐在2~4小时后不能从十二指肠内排空,即表示有梗阻存在。如病人取俯卧或左侧卧位时,十二指肠潴留消失,这对本综合征的诊断很有帮助。同时进行主动脉造影和钡剂检查可以显示十二指肠受压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关系,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变狭角度,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走行,但临床上很少需用主动脉造影的方法。
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一般常见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也可引起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少量出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黑便,甚至便血、呕血等。而一旦发生大出血,往往因此部位的诊断困难,同时止血困难,易导致患者死亡。出血可诱发肝硬化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严重的引起肝昏迷,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出血后易合并感染,因出血还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及肾功能衰竭、出现电解质紊乱等,若不及时进行诊治,可危及生命难以救治。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肠道慢性特异性传染疾病,易出现于肺结核以后。因此十二指肠结核又是肠结核中比较少见的一种,可表现腹痛和呕吐,腹痛多在进食后出现,以上肚子为主,因此呕吐后腹痛可减缓。别的,病患平常也要多注重饮食调养,尽大概维持低脂、低盐的饮食结构,不然不好处恢复。别的,病患平常也要多注重饮食调养,尽大概维持低脂、低盐的饮食结构,不然不好处恢复。
自行判断早期的十二指肠溃疡,可以结合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包括常见的上腹部疼痛、胃酸反流、胃灼热、腹胀等,这些都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手段。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确诊不能仅仅靠症状的判断,主要应该通过消化内镜检查,因为内镜检查很直观,可以通过内镜清楚地看到十二指肠部位的具体情况如何,所以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是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来作出明确诊断,这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方法。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而且在治疗的同时,饮食护理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真的在这时候,您有明确的充血水肿,而且合并上腹的疼痛,那当然了,一定要注意饮食,三餐也是要规律的,而且这时候不能吃辛辣的。我们刚才提到了消化性溃疡,同样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饮食的注意,跟消化性溃疡是相关的。还有在这里也补充一点,如果我们是在消化性溃疡的一个急性期,也就是说患者做了个胃镜,明确大溃疡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建议呢,甚至消化道出血的时候,有可能这时候我们不能吃东西。但如果一旦出血停止了以后,我们开始加饮食的情况下,那这时候大家说,我好几天没吃了,我赶紧补一点,我再多喝点奶,再多吃点肉,这是千万不可取的;如果一旦我们有消化性溃疡,比如这种严重的球炎,我们加饮食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还是建议,先加碳水化合物,比如米粥面片;然后逐渐再过渡到蛋白类的,因为我们知道,吃了蛋白类的东西,高蛋白的它同时会促进胃酸分泌的,进一步的增加,反而会增加疾病的危害。
血压下降不是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出现持续的血压下降,需要到医院去检查,明确病因,观察有无上消化道或者是下消化道的出血,以及其他的一些疾病存在所导致的血压下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有无黑便、腹痛等症状,以防止溃疡穿孔的发生。
蛔虫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情况发生。但是因为肠道蛔虫病有可能会引起其他肠胃炎症或者是营养吸收不好的情况,所以也有可能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平时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要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如果是已经发现蛔虫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一些驱虫类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平时饮食上应该多喝,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营养不良与十二指肠溃疡是有一定关系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出现上腹部疼痛,影响正常进食,同时可以影响病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长时间溃疡不能够控制,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积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